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孝莊文皇后:清初有重要影響的皇太后

2016-04-05 11:59:54 | 來源:內蒙線上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孝莊文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1613-1687年,是明清之際的著名政治家。孝莊文皇后(1613-1687),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是蒙古科爾沁貝勒(部落之長)寨桑的女兒,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后。


  孝莊文皇后,姓博爾濟吉特氏,1613-1687年,是明清之際的著名政治家。她聰穎能幹,富有韜略,一生經歷了太宗、世祖、聖祖三朝政局的變化,精心扶立兒(世祖順治)孫(聖祖康熙)為帝主政,對清朝的一統大業和清政權的鞏固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成為清初統治集團中一位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人物。
  孝莊文皇后(1613-1687),姓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是蒙古科爾沁貝勒(部落之長)寨桑的女兒,孝端皇后的侄女,清太宗皇太極的皇后。福臨的母親,玄燁的外祖母。
  1625年,年僅十三歲,即天命十年(西元1623年)二月,嫁給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為妻,她的姑母也嫁予皇太極為妻。婚後生有三女一子,固倫雍長公主,固倫淑慧長公主、固倫淑哲長公主,崇德三年(1638)莊妃生皇九子福臨。
  崇德元年(西元1636),明朝滅亡,皇太極稱帝,由於她聰明能幹,頗有謀略,封她為永福宮莊妃,在皇太極執政期間,協助皇太極料理朝政,出謀劃策。不幸的是,崇得八年(西元1643年)八月,皇太極在瀋陽突然病勢,使她痛不欲生,想一身相殉,在眾多大臣的勸阻下,又想到自己的兒女眾多,無人撫養,化悲痛為力量,決心輔佐自己的兒子親政。
  崇得八年(西元1643年),皇太極死後,皇位繼承權爭奪的非常激烈。由於皇太極生前未指定皇位繼承人,所以他的第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他的長子肅親王豪格和第九子福臨圍繞著皇位展開了爭奪。當時作為政治、軍事力量唯一支柱的滿州八旗中,三股勢力相比,對年僅6歲的福臨極為不利。皇太極自將的正、鑲黃旗和正藍旗中,兩黃旗傾向豪格,鑲藍旗主濟爾哈朗表示擁立豪格,多爾袞取得了兩白旗的支援,兩紅旗旗主禮親王代善的兒子碩托、孫子阿達禮起初也擁戴多爾袞,但在孝莊皇后努力下,使兩紅旗長也支援福臨,八旗中力量較弱的濟爾哈朗也聽命于代善而倒向福臨,最後,多爾袞意識到起初支援者也倒向福臨,所以,他順應歷史潮流,採用折中的辦法,由福臨繼位,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輔政。
  福臨即位之後,多爾袞的勢力不斷擴大和加強,想當皇帝的慾望愈加強烈,從而對福臨的皇位也越來越受到威脅。孝莊文皇后為了維護福臨的皇位,也為了清朝的穩定,為了消除多爾袞對帝位的威脅,孝莊太后按滿族"兄死則妻其嫂"的習俗,毅然下嫁給多爾袞。雖然史書對孝莊下嫁的説法不一,但是文獻對下嫁事實的記載正規。《東華錄》的記載,多爾袞長出入皇宮內院,順治也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清初疑案"太后下嫁"之事,當非空穴來風。由於政治原因,這種舉措也無損於她的歷史地位。由於孝莊太后的調停,順治的皇位保住了,多而袞沒有取而代之,清朝大權逐漸轉移到順治手中。
  順治七年(西元1650年)多爾袞死後,孝莊文皇后輔佐十三歲的順治皇帝開始親政,在清王朝創建初期,也為了能得到漢族上層的支援,孝莊皇太后極力起用和團結漢族將領的政策,敢於衝破滿、漢不得通婚的慣例與漢族聯姻。順治十年(1653)她把孔有德的女兒孔四貞"育之宮中"當作宗室郡主看待;又把皇太極第十四女和碩公主嫁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起到拉攏漢軍將領的作用。同時,為了治愈長期戰亂對社會生産的破壞以及災荒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她提倡節儉,並動用宮中的銀兩賑濟災民。
  遺憾的是,順治只活了二十四歲就死了,由玄燁即位,當時玄燁僅有八歲,由四位大臣輔理政務,孝莊太后盡力教養他,護衛著愛新覺羅政權避過了重大的風險和暗礁,是大清王朝達到盛世的彼岸。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專橫跋扈,看玄燁幼小、孝莊文皇后又是婦人之道,沒有能力治理國家,妄圖篡奪皇權,他濫殺無辜,企圖要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她的支援下,康熙八年,康熙一舉粉碎了鰲拜集團,奪回了政權。為清王朝的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她的培育下,使康熙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帶盛事,這都與她的教誨是分不開的。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