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祁連大草原,冬雪還未消融,厚厚的草灘上,膘肥體健的牛羊正感受著春風的吹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牧戶們再熟悉不過,“馬站”又來給大家查看牛羊、傳授知識了。
牧戶口中的“馬站”,正是祁連縣畜牧獸醫站的副站長馬金雲,今年51歲,如今,他還有一個身份——祁連縣科技農牧扶貧開發局草地生態畜牧業指導辦公室主任,專門為祁連縣的廣大牧戶指導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但很多人依然習慣親切地稱他為“馬站”,因為這個樸素的漢子在獸醫的崗位上,默默為大家服務了27年。
樸實憨厚、和藹可親,這是馬金雲給人的第一印象,見到他時,他正組織縣上6個草地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進行2016年生産經營計劃討論會。
從去年年底,馬金雲就穿梭在幾個合作社之間進行摸底調查工作,收集牧戶的意願想法,如今召開討論會就是讓合作社像企業一樣制定自己的工作計劃,讓各合作社更加規範的運營,用他的話説,就是“只有把合作社建立好、規範好,才能為草地生態畜牧業建設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
2015年,祁連縣被確定為國家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馬金雲在兼任獸醫站副站長的同時又當上指導辦公室的主任,因為全縣畜牧業的情況在他心裏就是一本賬。
在新崗位上短短3個月時間,馬金雲的足跡一直來往在各合作社之間,從初期的到府宣傳,到後來,經過60余次宣傳動員會、解答20余個群眾困難、制定8個規章制度,選定的6個專業建設的合作社全部進行了規範化管理和股份制改造。
達玉合作社的文長太對“馬站”細緻入微的工作深表感激:“在馬站的指導下,如今合作社步入正軌,養殖水準邁上了新高度,他用行動告訴了我們科學健康養殖的重要性,去年在他的幫助下合作社戶均增收近萬元,不管是工作態度還是為人處事大家都由心底的佩服他。”
平時和大家打成一片的“馬站”能獲得大家的支援和信任,和他27年的基層工作更是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1988年,剛剛從青海畜牧獸醫學院畜牧係畢業的馬金雲被分配到祁連縣進行獸醫工作。“初來乍到,誰都不認識,就只好一門心思幹工作了。”面對提問,馬金雲只是簡單的這麼説了一句,但在詳細了解後,才得知他那些年的辛酸歷程。
1988年至1998年的十年間,馬金雲手把手培養民間配種員16人,圍繞黃牛良種工程編制和申報了“黃牛良種工程”、“奶牛産業結構調整”“奶牛良種配套技術整合”等一批實用技術推廣項目,總投資達500余萬元,經過多年努力,全縣良種奶牛存欄近0.7萬頭,良種奶牛0.5萬頭,建立牛改點16個,人工受精技術覆蓋面達100%,人工受精技術已深入人心,深受農牧民歡迎,奶牛養殖成為農牧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之一。
隨後,馬金雲主持祁連縣牦牛、藏羊品種選育和生態養殖配套技術推廣等工作,以及“牦牛生態養殖技術”、“藏羊高效養殖技術”、“藏羊兩年三胎”等實用技術6項,為轉變牧區生産經營方式,解決減畜和增收之間的矛盾,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探索出了有效途徑,為祁連縣推進生態畜牧業健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27年來,馬金雲獲農牧漁業豐收獎4個、青海省科技成果證書8個,在省內外專業科技期刊發表論文6篇。2014年被農業部和人事部評審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2015年省州府授予全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2015年被中央宣傳部、農業部等12個部門被評為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