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蕭太后——遼代著名女政治家

2016-03-22 12:02:00 | 來源:內蒙線上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1010年(統和二十七年)十二月,蕭太后在執政了二十七年之後病逝,結束了她叱吒風雲的一生,謚號聖神宣獻皇后。蕭綽作為一名女性政治家、軍事家,不僅統軍有方,對外戎馬倥傯,縱橫沙場;對內亦可行文修治,興邦安國。


  蕭太后 (953--1009),名綽,小字燕燕。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遼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之女,歷史上被稱為“承天太后”,遼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軍事家。蕭綽出身於遼代皇族著名四大別部之一的國舅別部,其父蕭思溫是遼朝的開國宰相蕭敵魯(述律皇后之兄)的侄子,蕭思溫歷事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四朝,身居險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謂權傾一時;其母燕國公主是遼太宗的長女,可見蕭綽的出身是何等的顯赫和尊貴了。
  蕭綽從小聰明好學,並且和遼皇族中很多后妃一樣,長于鞍馬騎射,這為她以後“親禦戎車,指麾三軍”,縱橫于沙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蕭綽的少年時代,正值遼穆宗(太宗長子)的統治時期,穆宗耶律璟不僅是一個整日沉溺于飲宴遊獵、不問朝政的昏君,而且還以殘暴著稱。他經常慘無人道地殺害手下的奴隸,花樣之多、手段之殘酷令人髮指,據説他甚至用人膽製作長生不老藥。他的種種暴行終於激起了奴隸的群起反抗,西元969年二月,穆宗在懷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林東鎮)黑山遊獵歸來,在酩酊大醉中又欲行兇,被忍無可忍的宮中近侍小哥、花哥、廚師辛古等聯手殺死,結束了他暴虐昏庸的一生。
  趁著穆宗被殺的混亂時機,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賢便將朝中居於要職並掌握實權的蕭思溫拉攏爭取過來,隨即在親信集團擁立下,赴懷州即帝位,號景宗,改元保寧。這樣一來,作為開國功臣的蕭思溫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要員,兼宰相與北樞密院使雙職。不久,景宗便積極與蕭家聯姻,進一步鞏固了與蕭思溫的關係。於是,16歲的蕭綽便以貴妃的身份進入皇宮,開始了她輝煌的政治生涯。西元969年(保寧元年)五月,聰明美麗的蕭綽又被封為皇后,她與景宗育有四子三女。蕭思溫“父憑女貴”進封魏王。
  景宗四歲時曾親眼目睹了父親世宗和祖母蕭氏在宮廷政變中被殺(天祿五年,火神淀之亂),他自己雖然倖免于難,但因受到了強烈的驚嚇和刺激而由此落下了風疾,一直體弱多病,嚴重時連騎馬都困難,即位後甚至影響到了正常的主持朝政。這樣一來,蕭綽便開始輔助景宗參與政務,到後來,大小國事便多由蕭綽來決定了。她在朝廷吏治方面大膽進行改革,提倡“任人不疑、唯才是用”,摒棄了過去很多的弊端。不僅如此,西元979年的高粱河之戰(世稱圍城之役)中,遼軍之所以轉敗為勝,解除了南京被圍多日的危機,高層決策者“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戰略智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個高層決策者指的當然不是遼景宗,而是在素有厚略的韓德讓支援下的蕭綽皇后,蕭綽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開始鋒芒畢現。
  西元982年(乾亨四年)九月,景宗病逝,他12歲的長子耶律隆緒繼承皇位,是為遼聖宗,次年改元統和。聖宗年幼,其母蕭綽奉遺詔攝政,號承天皇太后。自969年(保寧元年)至1009年(統和二十七年),蕭綽執政達40年之久。
  聖宗即位之初,正是母寡子弱,國事動蕩之時,一些居心叵測的諸王宗室時刻窺伺皇位,蠢蠢欲動。面對險峻的形勢,蕭太后只有採取正確果斷的措施,才能立穩腳跟,鞏固統治地位。
  蕭綽深知,要想執掌江山,必須親自控制兵權。她分別任命自己的心腹大臣韓德讓(後賜姓名耶律隆運)、耶律斜軫為南、北院樞密使統領禦林軍並主持朝政,任命耶律休哥為南京留守,負責邊防軍事;她還想辦法隔絕了諸王之間的接觸,這樣一來,既杜絕了諸王串通謀反的隱患,也穩定了局勢。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縝密安排,蕭綽逐漸增強了軍事實力,鞏固了自己的政權。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蕭綽對漢臣韓德讓的重用也在她成就霸業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據説蕭綽從小與韓德讓訂有婚約,只因皇室向蕭家求婦才使得這段姻緣中途離散。也許正是這一段沒有結果的緣分才使得他們這一對君臣的關係顯得格外的不尋常,而韓德讓能夠為遼室寡弱的命運和前途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也就毫不為怪了。
  西元986年(統和四年)三月,宋太宗兵分三路向遼朝發起了進攻,蕭太后身批戎裝率崇德軍親自迎戰,大敗東路主力軍曹彬的十萬宋軍,生擒號稱“楊無敵”的宋朝猛將老楊令公(即楊業,後絕食而亡)。由於東路主力軍的潰敗,導致了宋軍的全線敗退。兩次攻遼行動的慘敗迫使宋太宗調整了戰爭策略,將戰略進攻轉為防禦狀態。這使得遼軍逐漸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在此後的十多年裏,遼軍利用騎兵的優勢多次進犯宋朝,蕭太后也仍然多次禦架親徵,奮勇馳騁在沙場上。
  1004年(景德六年)八月,蕭太后與聖宗以收復失地為名,率二十萬大軍南侵,直趨黃河沿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直接威脅到了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這使得宋廷上下驚恐萬狀,多數朝臣主張遷都逃難,只有寇準等少數大臣主張堅決抵抗。宋真宗最終被抵抗派説服,並親臨澶州前線督師,這使得宋軍民心大振,人人奮勇爭先,而遼軍卻在十一月二十四日遼將蕭撻凜(一作蕭撻覽)的被射身亡之後士氣大落,雙方陷入了對峙的狀態,這就為隨後遼宋的和談創造了時機。
  不久,蕭太后向宋朝轉達了“和談”的意願,宋真宗只盼不惜代價換取遼軍的撤退,對遼主動提出議和當然求之不得,於是欣然應允,遂派使臣曹利用為代表前往遼營與蕭太后和韓德讓進行正式和談。第一次和談因遼提出割地的要求以及對宋使曹利用的輕視而告破裂,後經多次談判才最終達成協定,並交換了誓書。協議約定:遼宋結為兄弟之國;宋朝每年向遼輸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兩朝罷兵,各守舊界,兩地人民不得交侵,不得收容對方的盜賊逃犯;兩朝城池依舊,不得增築城堡,改移河道;在邊境開設互市貿易等,史稱“澶淵之盟”。
  自此,宋遼之間為爭奪燕雲十六州而進行的長達25年之久的戰爭宣告結束,並且在以後的一百餘年中,基本上沒有發生過大的戰事。“澶淵之盟”是在遼宋勢力相當的情況下簽訂的和平協議,它的“和平”實際上是以宋朝的屈辱妥協來換取的,但是從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來看,“澶淵之盟”也有它積極的意義。首先,“澶淵之盟”的訂立使雙方邊境地區在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下得以發展生産,人民得以休養生息。其次,協議中雙方互市的約定使遼宋通過“榷場”進行經濟交流和商業貿易,對南北經濟文化的發展和提高提供了大為有力的契機,“澶淵之盟”開創了宋遼兩朝友好關係的新局面,這與蕭太后高遠的眼光和厚重的謀略是分不開的。
  1010年(統和二十七年)十二月,蕭太后在執政了二十七年之後病逝,結束了她叱吒風雲的一生,謚號聖神宣獻皇后。
  蕭綽作為一名女性政治家、軍事家,不僅統軍有方,對外戎馬倥傯,縱橫沙場;對內亦可行文修治,興邦安國。她在統治期間積極調整賦稅,使農業得到保護和發展,進而促進了手工業和商業的興旺,並進一步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與聖宗主持修建了中京城,使遼宋兩朝使者互訪更為頻繁,兩朝的友好關係進入了全新時期;蕭太后還在修訂法度、緩和民族矛盾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更是她的政治生活中不可忽視的功績,他推行開科取士政策,並整頓吏治,任人唯賢,有效地促進了文化的發展。經過她多年的努力,遼朝不僅扭轉了穆宗時代混亂衰敗的局面,逐步穩固了聖宗的統治,而且國勢昌運,國力強盛。這一時期,是遼朝在它統治中原的二百餘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這一切的實現,蕭太后功不可沒。可以説,蕭綽的一生將永遠是遼史中最閃亮的一頁。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