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岸邊疆有這樣一位蒙古族幹部,他對工作兢兢業業,對牧民親如兄弟,時刻把為民服務挂在心間,愛崗敬業、立足本職、以身作則,高質高效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以實際行動獲得了口岸百姓的一致讚譽,在口岸公務員隊伍中樹立了一道不朽的豐碑。
探索牧區發展新路子
孟克出生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一個普通的牧民家庭,1991年畢業于遼寧師範大學,先後就職于二連浩特市發改委、生態辦、人口轉移服務中心、農牧林業局。2011年5月,他任二連浩特市格日勒敖都蘇木黨委副書記、蘇木長。
自赴蘇木工作以來,他深知責任重大,時刻把自己的工作與牧民增收、改善牧民生活相結合,急牧民之所急,想牧民之所想。
他採取牧民外出考察、專家講壇等形式,運用黨員幹部現代遠端教育及草原書屋等平臺,引導牧民轉變靠天養畜的生産理念,拓寬牧民增收渠道。
截至目前,全蘇木已成立了16家牧民專業合作社。蘇木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牧民收入顯著增長,2012年全蘇木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14993元,比2010年7490元整整翻了一番。
傾心服務牧民群眾
孟克經常説“要做好牧民的工作,必須有愛心和耐心,我們要替牧民著想,多以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會牧民心思,多理解群眾的難處。”他這樣説,也這樣做。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口轉移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在人口轉移服務中心工作的4年多時間裏,他曾多次深入牧戶開展“轉移牧民生産生活現狀”調研,先後組織設計了《二連市牧民申請生態恢復禁牧登記表》、《生態恢復禁牧轉移人口勞動力基本情況匯總表》等10多種表格。
萬事開頭難。在人口轉移工作開展初期,他頂住壓力,克服種種困難,站在牧民的角度和立場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服務放在第一位,了解轉移牧民的需求和困難,及時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得到了廣大牧民的信賴和認可。
2007年初,在人口轉移服務中心工作時,他發現第一批轉移進入移民樓的20戶牧民2006年冬季採暖費34000多元一直沒有交到供熱公司。經過調查了解得知,是由於2006年冬季移民樓供暖情況不好才導致採暖費未繳納。為了保護牧民利益,他積極聯繫供熱企業進行協調,供熱企業全額免除了轉移牧民當年的採暖費。另外,得知轉移牧民阿日畢吉呼家剛出生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需要做手術後,他當即組織農牧系統全體幹部職工為孩子捐款,並通過廣播電視等媒體向社會號召愛心人士為孩子奉獻愛心,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同時,為解決七旬老牧民蘇德瑪家暖氣漏水的問題,他半夜12點帶領修理工到老人家中進行維修;為徹底解決移民樓供熱問題,他不分晝夜、不分節假日地忙碌、協調,功夫不負有心人,事情最終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局;為鼓勵進城牧民從事經營活動提高收入,他曾積極聯繫相關單位和企業,給他們爭取創業扶持資金,幫助他們渡過難關。
在蘇木工作的時間裏,他為牧民群眾辦過很多實事、好事,解決過很多實際問題。
全力落實惠民政策
在落實各種惠農惠牧政策措施的進程中,孟克積極發揮自身作用,及時兌現各項政策,受到牧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在具體負責落實市裏出臺實施的牧民進城購房扶持政策期間,他積極做好宣傳工作鼓勵牧民進城購房。在他的勸導下,有近200戶620名牧民購置了住宅樓、商業攤位、商業用房共119套,購房人數佔全體牧民的近一半,政府補貼金額達到765萬元,每人平均享受購房補貼達到了1.24萬元,讓老百姓真正得到了實惠。
他還把教育、養老、醫療、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不折不扣地發放到牧民手中,提高牧民政策性收入。在他的宣傳和引導下全蘇木牧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4%以上、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100%。
完善長效保障體系
到蘇木工作後,孟克在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配合下,摸索出一條符合蘇木實際、做好服務群眾工作的新方法,即推行“民情日記”工作法,制定“蘇木領導包嘎查、蘇木幹部聯牧戶”工作制度,與“四級聯動”和“代辦點”、“一站式服務”理念相滲透,以建立民情臺賬、開通民情熱線等方式,加強領導,逐級強化責任。第一時間為牧民提供所需服務,解決了牧民生産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有效改善了牧區民生,增進了黨群幹群關係,贏得了牧民群眾的擁護和大力支援。
文/張日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