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高端訪談>

王召明:按高標準補助牧草生産 加大草原恢復與保護力度

2016-03-14 09:15:42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金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牧草是天然優質飼料,國際上素有“綠色黃金”的美譽,其産業發展水準是衡量一個國家農牧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

【摘要】

牧草是天然優質飼料,國際上素有“綠色黃金”的美譽,其産業發展水準是衡量一個國家農牧業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誌。針對我國優質牧草缺乏,牧草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和促進畜牧業發展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未能引起全社會足夠重視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向大會提交了一篇題為《關於加快我國牧草産業發展的提案》,提發展牧草産業五個“有利於”,建議繼續加大天然草原恢復與保護力度,加快我國牧草産業發展。

王召明提案呼籲:按高標準補助牧草生産 加大草原恢復與保護力度(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和信園蒙草抗旱綠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召明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上

以下為王召明提案內容摘編:

發展牧草産業五個“有利於”:有利於國家長遠糧食安全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等

王召明在提案中認為,發展牧草産業具有以下幾方面重大戰略意義:

有利於提高我國畜産品國際市場競爭力。近年來,國際廉價奶粉大量涌入我國,造成當前我國畜産品與國際市場“價格倒挂”。隨著自貿協定的逐步落實到位,國外低價畜産品對我國的衝擊將更大,大力發展牧草産業,是提高我國畜牧業綜合競爭力,實現農牧民持續穩定增收的根本保障。

有利於保障我國多元化食物需求。2016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樹立大食物觀,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滿足多元化食物需求。同日益增長的畜産品需求相比,我國牧草産量嚴重不足,供需矛盾已成為制約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有利於農村牧區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增加牧草種植,不僅有利於促進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形成糧草兼顧、農牧結合、迴圈發展的新型種養結構,還可為下游産業提供優質原料,帶動養殖加工、倉儲物流等相關産業發展,形成草、奶、肉、皮革、紡織等多個産業鏈條,加快農村牧區産業融合發展速度,讓更多牧民更多分享産業延伸帶來的紅利。

有利於國家長遠糧食安全。我國糧食生産連年增産的同時,也面臨著資源環境的多重挑戰。2016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開展糧食去庫存工作,實施“藏糧于地”戰略,探索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實施糧草輪作,即可提升耕地品質,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又能彈性調節産量,對於提升耕地品質、維護國家長遠糧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有利於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我國近60億畝天然草原,佔據著季風主通道、各大水系源頭和上中游地區,是國家面積最大的生態安全屏障,發展牧草産業符合國家綠色發展理念,可以保障草原屏障牢固不破,生態長久安全。

內蒙古發展牧草産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天然草原增産潛力巨大 土地資源豐富 牧草産業體系完善

內蒙古具有發展牧草産業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

一是天然草原增産潛力巨大。內蒙古現有草原面積13.2億畝,佔全國草原面積的22%,是自治區面積最大的自然資源。但目前全區95%以上的草場基礎設施薄弱,單位草原畜産品生産水準僅為紐西蘭的1/80,美國的1/20,澳大利亞的1/10,牧草養畜發展空間巨大。

二是土地資源豐富。內蒙古自治區現有耕地面積1.36億畝,按照國家建設糧食核心區的要求,“十三五”期間,將形成5000萬畝左右的高標準口糧生産田,其餘有約5000萬畝中低産田可實施糧草輪作,加上現有的5000萬畝草原人工草場,通過建設配套灌溉設施,可形成1億畝以上的高標準飼草地。

三是牧草産業體系較為完善。2012年以來,自治區財政每年拿出1億元與國家“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資金統籌用於支援高産優質苜蓿示範建設項目,政策投入力度在全國絕無僅有。目前自治區苜蓿人工草地面積近800萬畝,居全國第二位,形成科爾沁苜蓿區、敕勒川苜蓿區、陰山東南麓苜蓿區、河套苜蓿區、庫不齊沙漠沿黃苜蓿區、毛烏素沙地苜蓿區、阿爾巴斯苜蓿區和寒冷苜蓿區等八大苜蓿産業聚集區,探索形成一批品質規範,節水高效的種植模式,發展牧草産業有著良好的基礎。

王召明提案建議:高標準建人工草場、補助牧草生産、加大天然草原恢復與保護力度

為此,王召明提案建議:國家將內蒙古自治區列為牧草産業發展試點,並給予政策支援,以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引導全國牧草産業發展。

(一)按照高標準農田標準建設人工草場。草原既有生態功能,又有生産功能。。如果像建設高標準農田一樣建設草原,像經營耕地一樣經營草原,具備高效節水人工草地可以實現畝産優質牧草1000公斤,是天然草場産量的20倍,不但人工草場自身生態條件得到改善,還可實現20畝地天然草場休養生息。按照內蒙古自治區“十三五”期間新增5000萬畝高效節水牧草基地測算,,約可新增飼喂7000萬羊單位,相當於增加43%的畜牧業生産能力,並使可利用天然草原全部得以休養生息,經濟、生態效益顯著。安每畝投資600元測算,建設5000萬畝高效優質牧草基地共需資金300億元,建議國家每年安排我區牧草基地建設投資60億元。

(二)按照糧食補貼標準補助牧草生産。一是對牧草種植實施直接補貼。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改善耕地品質的角度,補草相當於補糧,相當於補地,建議國家結合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在不增加額外負擔的前提下,將調減的糧食直補資金,用於規模化牧草種植補貼,每畝補貼20元為宜。二是擴大牧草機械補貼範圍。牧草産品收貨實踐性、技術性較強,特備是在牧草機械收割環節,國內缺乏相關設備,需大量進口,建議國家對進口牧草産品生産加工機械給予農機補貼。三是建立完善牧草生産保險機制。人工優質牧草産業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有科學的風險抵禦機制,建議國建啟動人工優質牧草的生産種植農業保險及保費補貼,以防範牧草産業風險。

(三)繼續加大天然草原恢復與保護力度。近年來依託國家重點工程,草原建設呈現“整體惡化趨緩、治理區明顯好轉”的良好局面,但由於內蒙草原多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降水量偏少,生態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進入到“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關鍵時期。建議國家加大內蒙古自治區草原保護投入力度,配合牧草産業建設,進一步改善天然草原生態環境。一是持續實施草原生態補獎機制。2016年國家確定啟動新一輪補獎機制,提高了補助標準,收到廣大農牧民的熱烈歡迎,在政策實施中,要更加注重統籌草原生態保護和牧區生産方式轉型升級,建議繼續完善半農半牧區政策實施方式,將補貼一家一戶的分散資金整合用於推進牧草集中連片種植,更好的發揮資金效益。二是提高生態建設工程人工草場補助標準。目前京津風沙治理、退牧還草工程人工種草建設標準為160元/畝,種植一年生牧草有餘、種植多年生牧草遠遠不足。建議國家將投資標準同振興奶業高産優質苜蓿示範建設項目、草牧業試點建設項目保持一致,提高到600元/畝。三是增加工程建設內容。我區適合本地生長的抗寒、抗旱、高産、優質牧草品種供應嚴重不足,建議國家在重點生態建設工程中增加草種基地項目,並安排配套儲存設施投資。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