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態>圖片>

綠色三江源最渴望的顏色

2016-03-03 11:31:12 | 來源:青海日報 | 作者:張多鈞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僅2015年,瑪可河林場天保工程的投入達到1191萬元,集中實施了公益林管護、森林保險、社會護林員商業保險等項目,公益林管護面積達到182.75萬畝,安排護林員346人。玉樹州去年積極開展林下經濟藏茶種植試點,工作組12次深入試點開展督促檢查工作,全州完成藏茶種植試點建設任務2000畝,栽植苗木40萬株,分佈在玉樹市、稱多縣、囊謙縣等地。

在三江源,有許多事物在我們這些“外來者”看來非常平常,但是在當地人的眼中這些東西就變得極不尋常,甚至罕見,比如説森林、綠色。

記者在曾經的採訪中,幾乎走遍了玉樹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各縣,這些地方留給記者最深的印象就是單調、寂靜,一年到頭看到最多的顏色是枯草的黃和雪山的白,除了夏季有美麗的草原,一年大部分時間缺乏綠色,有些地方甚至見不到一棵樹,見不到一抹綠意。以果洛州而言,全州只有班瑪縣有較大的天然林場——瑪可河林場,其餘各縣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林區,即便是在州政府所在地的大武鎮也見不到樹木。相對於果洛,玉樹州由於緯度偏南,氣候相對較好,樹木也容易成活,全州有大量的林區,有江西林場和白扎林場,在州政府所在地結古鎮也有大量的公益林和人造林。

三江源不缺水,最缺的是森林、樹木,森林對於三江源地區尤為重要,這是由森林的性質和作用決定的。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基地,三江源大部分地區處在高寒缺氧地區,氧氣稀薄,而森林的作用就是吸收人們排放出來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據研究,樹木每吸收44克的二氧化碳,就能排放出32克氧氣,樹木的葉子通過光合作用産生一克葡萄糖,就能消耗空氣中2500升的二氧化碳,並且森林還能吸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提高空氣品質,森林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調節氣候。正是因為這些特性和作用,森林和樹木成為了三江源牧民群眾內心深處最深的渴望。

如何追求埋在內心深處的這份渴望?如何讓這渴望變成現實?玉樹州和果洛州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依託國家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項目,落實各項政策保護現有的天然林,另一手抓退耕還林,在人群聚集區積極實行人工造林,為牧民群眾生活增添綠意,讓純凈的三江源與綠色長久相伴。

班瑪縣瑪可河林場,這裡有我省最大面積的原始森林,是長江流域大渡河源頭面積最大、分佈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區,在全國林業區劃中界定為重點生態公益型林區,也是重點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區。瑪可河林場職工張世熙説,林區主要以川西雲杉和紫果雲杉為優勢樹種組成寒溫帶針葉林,分佈在海拔3200—4200米之間的森林生長極限地帶。這些樹木具有水源涵養、調節氣候、水土保持等重要的生態功能。

上世紀80年代這裡曾遭大面積砍伐,林區滿目瘡痍。1998年國家宣佈停止天然林資源採伐後,瑪可河林區被列入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建設區,在省內率先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停止了一切形式的天然林採伐。2006年,瑪可河林業局徹底實現了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的快速轉變。從此,曾經的伐木工人變成了護林者。

僅2015年,瑪可河林場天保工程的投入達到1191萬元,集中實施了公益林管護、森林保險、社會護林員商業保險等項目,公益林管護面積達到182.75萬畝,安排護林員346人。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瑪可河林場恢復了昔日的綠水青山,林區設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550畝,封山育林2萬畝,完成公益林造林3000畝,中幼林撫育9.1萬畝;還完成了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封山育林補植7萬多畝,出圃種苗250余萬株。經過近16年的保護與建設,瑪可河林區森林覆蓋率由52%上升到58.99%,森林蓄積量由420萬立方米上升到460萬立方米。

玉樹州的江西林場和囊謙縣白扎林場,是兩大天然林場,玉樹州恪守“寧舍金山銀山,不捨綠水青山”的發展戰略,完成了天然林重點保護任務,全州僅去年完成退耕還林補植補栽3300畝,義務植樹30萬株,天保管護任務992.637萬畝,公益林管護任務585.54萬畝,封山育林6萬畝,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面積完成9萬畝,成災率控制在5‰以下,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5%,測報準確率達到76%以上,種苗産地檢疫率達到100%。

此外,玉樹州去年積極開展林下經濟藏茶種植試點,工作組12次深入試點開展督促檢查工作,全州完成藏茶種植試點建設任務2000畝,栽植苗木40萬株,分佈在玉樹市、稱多縣、囊謙縣等地。

保護建設好天然林,人工造林必不可少。在三江源地區,常聽當地人説,在玉樹和果洛種活一顆樹要比養一個娃難。那麼這裡種樹究竟難在何處呢?玉樹市林業環保局副局長勝利説:“玉樹果洛地處青南腹地,海拔高、空氣含氧量低,很多樹木不適宜在這裡生長,只能種植雲杉、圓柏、花灌木等耐寒樹木,加之樹苗要從西寧和外地運輸,成本費用高,種好後還需要專業管護人員像照顧孩子一樣細心照看。”

即便如此困難的客觀環境也阻擋不了牧民群眾對綠色的嚮往和行動,用牧民群眾的話説,三江源不僅要有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河流、碧綠的草原、皚皚的雪山,更要有茂盛的樹木。玉樹州災後重建後,這裡全面推進植樹造林,幾年來造林綠化建設總投資2.1億元,完成造林綠化861.3公頃、栽植各類苗木391萬株,尤其是在結古鎮地區形成3個綜合公園,6個社區公園,5個防護綠地,13所學校及3家醫院綠地,6個居住區綠地,“4·14”紀念林1處, 6處援建紀念林和5處社會團體紀念林。

為減少造林成本,玉樹新建當地育苗基地,完成220畝的苗圃苗木生産基地,共計育苗170畝,生産各類苗木34萬株,品種包括雲杉、花灌木等。完成德卓灘和通天河畔千畝三江源珍稀樹木良種繁育中心項目,努力建設以培育鄉土樹種為主集觀光旅遊和育苗為一體的育苗基地。

與此同時,玉樹州還在去年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制定出臺《結古地區單位庭院綠化景觀提升評比辦法》,完成全民義務植樹任務30萬株,開展栽種“江源感恩林”澆灌“江源水”活動,完成全民義務植樹10.3公頃,栽植各類苗木76000株,建成“江源感恩林”1處。擬將每年4月14日確定為全民義務植樹日,深切緬懷玉樹“4·14”地震遇難同胞,激發玉樹人民感恩、銘恩情懷,愛林、造林熱情,讓大家懂得愛綠護綠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責任。

武警玉樹州支隊也積極投身到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生態工程建設中,植樹造林綠化駐地,在房前屋後種草植樹,在溫室菜園栽花點豆,先後種植黑刺、紅柳、松樹等7個品種的樹木1200余棵,使營區綠化率達到90%,形成了班有花卉,室有盆景,院有魚池的美景,幾年來義務植樹14.3萬餘株,“在玉樹,凡是有軍營的地方,都會有一片綠蔭。”這是當地群眾的由衷讚嘆。如今,扎西科軍民林、通天河畔2萬餘棵白楊、2千余畝紅柳、黑刺形成一條長達數十公里的防護林帶,成為天上玉樹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果洛州也在海拔3700米的大武鎮綠化造林,在高寒偏遠地區創造了綠化國土、美化家園的奇跡。2015年,瑪沁縣總結多年來各單位在庭院中實施小塊綠化的經驗,引進適應本地氣候的丁香花,雲杉、烏柳、金露梅等樹種,在道路兩旁、公共場地、庭院單位、居住區實施綠化,全縣還組織幹部群眾1000多人,栽植各類樹苗14萬餘株,實施的綠化面積為240.66畝,總投資1101.24萬元。瑪沁縣林業局負責人介紹,瑪沁縣將採取專業造林方式,通過承包等形式吸引既有經濟實力又懂專業技術的合作社加入,切實提高造林綠化工作的效率和品質。

可以説,果洛玉樹這兩個地處三江源頭的自治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追求綠色的渴望,正在走向實現江源大地的綠色夢、生態夢。

數字點擊

玉樹州實施40項生態保護項目

2015年,玉樹藏族自治州三江源一期檔案錄入任務全部完成,投入2.4億元,實施了40項三江源保護二期工程項目,完成草原鼠害防治面積390萬畝,蟲害防治266.2萬畝,公益林管護585.5萬畝。與此同時,33萬農牧民群眾的11.57億元草原獎補資金全部兌現,開工建設了玉樹市區3個公園建設項目,投資1.2億元實施各鄉鎮垃圾收集點、生活垃圾處置、造林綠化、生態修復等項目。

玉樹今年生態保護將投入24.67億元

今年,玉樹藏族自治州將啟動中國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投入4億元,增強實驗區生態支撐能力;投資11億元實施一市五縣水土保持、河道治理、防洪等63個建設項目;投資1.09億元,實施稱多、治多、雜多、曲麻萊城區污水管網延伸及入戶工程,投資1億元,實施一市五縣16個鄉鎮垃圾填埋場及環衛設施建設項目。與此同時加快推進可可西裏申報世界自然遺産工作進程,保護好、利用好野牦牛、藏羚羊、白唇鹿等高原野生動物資源,以曲麻萊、治多、雜多為中心建設國家級野生動物園。

玉樹生態畜牧業總投入預計5億元

今年玉樹藏族自治州農牧口落實的項目總投資預計突破5億元,其中三江源建設和保護二期工程有望落實10000戶生態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黑土灘綜合治理、有害生物防控等。另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北京對口支援玉樹州農牧業的建設投入每年1000萬元以上。

果洛州2015年植樹5944.66畝

2015年,果洛藏族自治州營造林總面積達到5944.66畝,總投資2105.76萬元。項目包括退耕還林補植補栽、新農村村莊綠化、城鎮公益林造林等。

果洛天然林公益林投資達1億元

記者從果洛藏族自治州林業局獲悉,2015年該州天然林保護及公益林管護總投資達1億元,通過這兩個項目,將管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個人,全面完成了781.69萬畝的天然林資源管護任務;全州落實重點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管護面積655.22萬畝,總投資7173.73萬元。此外,全州各地結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發放了補償資金,確保了林改配套政策的落實。

雜多投入1000萬元治理環境衛生

2015年開始,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力推縣城“垃圾減量可再生利用行動”,投資534萬元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項目和環境衛生治理設備項目全面啟動,實施新老城區及周邊地區造林綠化工作,停止建設城區垃圾轉運站,取消社區垃圾收集點,實現垃圾出戶分類,日産日清,並頒布《雜多縣禁止生産銷售和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購物袋、塑膠食具和活動板房的通告》,對鄉鎮所在地、公路沿線、瀾滄江源頭、長江南源等重點區域白色垃圾進行集中清理,用於全縣環境衛生治理的總投入超過1000萬元。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