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綠色的外衣,敖魯古雅鄂溫克族鄉沉浸在秋黃色的基調中。
走進敖鄉,遠遠就看到一位老人安詳地坐在自家的木屋前,享受著溫暖和煦的陽光,讓人不忍打擾。她就是鄂溫克族熟皮子技藝傳承人,71歲的安塔·布。
“從記事開始,我就跟著父母在山裏放養馴鹿。五六歲的時候就會搓鹿筋線了。”談到她的手藝,老人滔滔不絕。“熟皮子技術是從媽媽那裏學來的。爸爸狩獵回來,媽媽就把動物的皮剝下來,熟制好,再縫成各式各樣的衣服。母親熟制的毛皮不掉毛,幾十年不腐爛不變質。”安塔·布説,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她不僅掌握了熟皮子技能,還學會了製作民族服裝。如今,她製作的鄂溫克傳統鹿皮大衣、靴子、手套等被國內外不少博物館收藏。
安塔·布老人視熟皮子技藝為傳家寶,女兒德柯麗是她的第一個“徒弟”。説到這裡,女兒看著母親,臉上露出些許歉意。德柯麗説,其實一開始她並不願意學熟皮子,因為熟皮子的工序過於繁瑣複雜,並且氣味熏人。後來,母親不斷教誨,再加上母親用動物皮縫製的各種樣式的民族服裝和小飾品吸引了她,她漸漸愛上了這門技藝。
2010年,安塔·布被確定為呼倫貝爾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做了傳承人就要承擔更多責任。”德柯麗説,母親成為傳承人後主動收了幾個學生,教她們熟皮子、製作民族服裝。“我的徒弟都是我手把手教出來的。現在,我女兒和其他幾位年輕姑娘已經熟練掌握了熟皮子技藝,而且都可以獨立操作了。”安塔·布自豪地説,現在她不用再擔心熟皮子技藝會失傳了。
安塔·布在鄉里還辦了幾期學習班,參加學習班的人雖然不多,但是也達到了授藝的目的。她還帶著徒弟們參加鄉里獵民技術比武活動,在瑟賓節和使鹿文化節上,展示她們自己製作的民族服裝,受到大家的好評。
這兩年,敖鄉依靠獨特的馴鹿文化做火了旅遊業。女兒德柯麗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3個月的旅遊旺季,她自己做的手工藝品就能賣5萬多元。但老人的生活並沒有什麼變化。老人認為,年輕人要掙錢,但自己有錢沒錢沒什麼關係。熟皮子,做皮衣、靴子、手套,做這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很幸福。
老人還想把自己的這份幸福傳遞給更多人。安塔·布説,現在孫女阿麗婭和外孫女阿萊克都十多歲了,等她們再大些,她也要把技藝傳給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