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張耀飛:90後小夥偏愛蛋雕

2016-02-16 11:40:42 | 來源:正北方網 | 作者:王樹天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2015年8月18日,由《北方新報》攜手內蒙古自治區網信辦、自治區文化廳共同發起,蒙牛乳業全程贊助的“最炫民族風——五大自治區非遺尋蹤文化之旅”大型採訪活動正式啟動。憑藉著刻苦學習,兩個月後,張耀飛漸漸掌握了蛋雕的要領,蛋殼上的畫面,線條漸漸流暢起來,蛋殼也不再碎了。

2015年8月18日,由《北方新報》攜手內蒙古自治區網信辦、自治區文化廳共同發起,蒙牛乳業全程贊助的“最炫民族風——五大自治區非遺尋蹤文化之旅”大型採訪活動正式啟動。為了找到更多的非遺故事,本報同步開啟面向社會徵集非遺達人活動,先後有50多名讀者報名參加評選。近日,本報記者對部分報名的非遺達人進行了採訪報道,旨在向讀者展示非遺項目,弘揚傳統文化。今天,本報向大家介紹非遺達人張耀飛。

雞蛋在很多人眼裏,都是一碰就碎的東西。但有人就偏偏能在0.3毫米厚的雞蛋殼上進行雕刻,山水花鳥、人物百態,不一而足。2月13日,記者走進“90後”小夥張耀飛的工作室,看到了他精心製作的蛋雕作品:十二生肖栩栩如生,奧運福娃神態活靈活現,更有偉人肖像,民族元素,中華傳統文化蘊含其中。張耀飛告訴記者:“在蛋殼上雕刻的時候,有一種把靈魂注入到蛋殼上的感覺,看著自己腦子裏的畫面在蛋殼上一點一點表現出來,最後成為一個精美的作品,真是有種説不出的欣喜,連續坐在那裏10多個小時也不會覺得累和枯燥。”

初學蛋雕:常常碎在最後一刻

張耀飛1991年出生在山西省東北部的一個貧瘠山村。2007年,剛剛初中畢業的張耀飛開始學習食品雕刻,最初只是愛好,將蘿蔔、黃瓜等蔬菜雕刻成動物、花的樣子。後來,靠著這份愛好,張耀飛進入酒店學徒,成為專門雕刻食品的廚師。

2010年,張耀飛隨團隊來到呼和浩特市,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裏負責食品雕刻。閒暇無事,張耀飛經常在呼和浩特市的大街小巷閒逛,也交了不少朋友。偶然間,他在報紙上看到了關於蛋雕的報道,便向朋友透露出想學習蛋雕的想法。2011年春節期間,在朋友的引領下,他來到大召寺參加廟會,見到了後來的師傅王建永。聽説張耀飛想學習蛋雕,王建永師傅欣然答應傳授,在舉行了簡單的拜師儀式後,張耀飛正式開始學習蛋雕。

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師傅只能傳授基本技藝,練習和創作還得靠個人的努力和天賦。張耀飛告訴記者:“師傅把要領告訴我以後,示範了幾次,我就開始自己練習。雖然有雕刻食品的功底,但在薄脆的蛋殼上,這些功底根本用不上。雕刻蛋殼必須掌握好力度,還有刻刀和雞蛋接觸面的角度,用力也必須均勻,萬一某一個點上雞蛋受力不均勻,很可能會碎掉。”

起初,由於沒有雕刻蛋殼的刀功,張耀飛經常急得滿頭大汗。用的力氣小,蛋殼上根本留不下痕跡;用的力氣大了,蛋殼立刻碎了。在開始的一個半月時間裏,張耀飛搞碎了40多個蛋殼,也沒製作出一個成品。“做蛋雕是件很耗時的事情,一個簡單的成品需要從早晨9時忙到晚上12時,開始只是輕輕留些痕跡,越往後,越要加大力氣,有時候,往往就是快要成品的最後幾刀,將整天的心血毀於一旦。”張耀飛告訴記者。

憑藉著刻苦學習,兩個月後,張耀飛漸漸掌握了蛋雕的要領,蛋殼上的畫面,線條漸漸流暢起來,蛋殼也不再碎了。一年以後,張耀飛基本掌握了蛋雕的手法和力度,達到了出師的標準。

 

1  2  3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