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昌,今年62歲,身材消瘦但很健康,沉靜的目光裏隱喻著許多無言的堅強。他經歷了生活中太多的波折,一個偶然的機會,幹起了廢品回收營生,從此一發不可收,20多年,成了當地有名的“破爛王”。
兒時風餐露宿居無定所
劉寶昌1954年出生於遼寧建昌縣,由於當地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父親就帶領全家7口人開始逃荒,從此過上了風餐露宿,居無定所的日子。先是到了瀋陽,又輾轉來到烏蘭大屯(後改為烏蘭浩特市),還是無法糊口,再一次搬家到離烏蘭大屯30公里的額爾格圖公社,在那裏無法生活下去,最終定居到了烏蘭浩特市。
父親不斷地找零工,孩子沒錢上學,家裏唯一值錢的,就是逃荒用的工具木頭車。父親的家庭出身是富農,那個年代讓他飽受折磨,強大的壓力使他抑鬱,脾氣暴躁,孩子們不小心摔碎一個飯碗,也被他爆打一頓。
因為父親的暴躁脾氣,母親37歲就去世了,那年,劉寶昌4歲。10歲那年他上學了,之後上了工讀中學,每個月學費3.5元都沒有維持下去,只念了一年半就退學了,趕著毛驢車摟毛柴,幹活掙錢糊口。20歲時,經人介紹,和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蘇木家境不富裕的何淑琴結婚了。
1971年,由於父親的出身原因,劉寶昌一家被下放到離烏蘭浩特市140里的周家溝,直到1981年才又回到烏蘭浩特,靠趕毛驢車拉煤掙錢,那時他家已經是3男2女,加上父親8口人了。為了多拉幾趟煤、幾趟水泥,驢都拉不動了,劉寶昌還是咬著牙堅持裝卸。二哥怕他累壞了身體,託人找了個比較輕的活計,給日雜食品商店拉貨,又給一家飯店拉米、面、油,還能在飯店吃飯。飯店倒完的空面袋子、空油桶,他拿回家,妻子每一個面袋子都能抖出少許的白麵,油桶也能滴出油,貼補生計。妻子還把面袋子洗乾淨七拼八湊做成被子,家裏總算每個人都有被子蓋了。
1985年劉寶昌到市供銷社上班,並且轉為大集體,當店員。1992年因家庭困難,單位照顧,他就下海經商了。
在市場賣服裝時,認識了一位外地朋友,朋友讓劉寶昌幫他租房子做廢品回收生意。熱心腸的劉寶昌幫了朋友,並幫助他發貨、運貨。朋友因家裏有事只幹了一年,臨走時告訴劉寶昌:“幹廢品回收吧,能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