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顏值:雪豹首“秀”引世界矚目
人類聚集地首次記錄到雪豹蹤跡
2015年10月10日22時,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居民桑周開車沿著縣城主幹道回家途中,看到一隻雪豹在路邊行走。
在桑周拍的視頻中,記者看到這只雪豹在路邊慢慢踱步,對周邊圍觀者興奮的叫聲及車燈照射絲毫不感到驚慌。
2015年,僅在雜多,就有4次雪豹光臨的記錄。作為屬於世界級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雜多等地,都發現過雪豹蹤跡。
與以往追蹤雪豹腳印不同,人類第一次在人類聚集地記錄到雪豹蹤跡,動物專家認為:這是青海生態優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最好證明。
普氏原羚:首次增長到千隻以上
青海湖畔,也有著一種瀕危物種——普氏原羚,這種溫順的動物,食草為生,原先大量生活在內蒙古、青海、寧夏和甘肅等地,但由於人類生産活動的影響,最後僅存于青海湖畔。
目前,青海湖畔的普氏原羚已從原有的200余只增加到1000多只,種群數量穩定。
追蹤湟魚:青海湖多了千萬粉絲
今年的央視《湟魚洄遊季·探秘青海湖》特別報道,把青海湖、湟魚推到眾人眼前,很多人這才知道,青海人用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默默守護著這片水域,和這片水域中的生靈。
“景象這麼壯觀,我想去看看”“我要去看魚,我要去看鳥”……在央視報道同時,西海都市報連續刊發四期《青海湖,生命的奇跡》系列報道,讓各界人士對湟魚、青海湖的關注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省內外媒體更是大規模轉載,讓青海湖、湟魚、青海湖畔鳥兒成為微網志、微信、論壇討論的新寵。
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媒體的持續關注直接帶動青海湖旅遊熱,2015年5月,青海湖景區旅遊人數同比增長38.71%。在5月下旬之後,青海湖旅遊人數同比更是增長49%。報道帶動“湟魚熱”“青海湖熱”。
業內人士甚至樂觀估計:相關報道至少給青海湖增加了千萬粉絲。
動管局局長説保護
青海省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王恩光:通過嚴格保護,嚴格執法,青海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在過去已經有了可喜成效,我們在2015年底,已建立佈局合理、類型齊全、功能完善的野生動物保護區。希望2016年,青海天更藍,水更綠,野生動物能自由生長,顏值爆表。更希望2016年,青海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工作走到全國前列。
野生動物數量明顯增多
記者從青海省林業廳獲悉,我省85%的野生動植物及棲息環境被納入保護區保護範圍,初步形成了佈局合理、類型齊全、功能多樣的自然保護區網路體系。目前,保護區的野生動物數量明顯增多。
青海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實施生態保護工程、濕地恢復工程和野生動植物保護等建設工程,生態恢復、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物種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青海湖保護區通過實施濕地恢復與保護工程和流域生態綜合治理等工程項目,區域內退化、沙化的生態環境有了較快恢復,圍欄封育和人工綜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已連續幾年水位增長、水量增加。
自然保護區內野生動物數量明顯增長。與此同時,廣大藏區牧區境內其他各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如野牦牛、藏野驢、岩羊、雪豹、馬麝等瀕危動物種群數量也有了顯著的恢復增長。
根據調查發現,青海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複雜多樣,特別是山地動物、水域動物、草原動物等,條件尤其優越。目前從生態地理環境上,分成四個生態動物群。即從東南向西北由高地森林灌叢動物群-高地草原及草原草甸動物群-高地寒漠動物群-溫帶荒漠、半荒漠動物群。
我國保護野生動物重點地區之一
分佈于可可西裏和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藏羚羊種群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的2萬多只恢復增長到現在的近6萬隻;分佈于環青海地區的極度瀕危物種普氏原羚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不足300隻,逐步恢復增長到1000多只。隆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黑頸鶴數量由22隻增加到120多只。
我省野生動物物種數量超過全國十分之一
目前,青海省陸生脊椎野生動物有499種,佔全國4865種的10.26%。其中哺乳綱8目23科53屬103種,鳥綱17目60科168屬380種,兩棲爬行4目10科11屬16種。同時,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的有74種,佔全國保護種類330種的22%,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1種,二級保護的53種。
生態恢復成效顯著
據有關部門監測,三江源區的出境水量達600多億立方米,區域內森林覆蓋率由2003年的3.2%增加到4.8%。
生態盈餘:青海重任在肩
2015年11月12日,世界自然基金會與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共同發佈最新一期關於中國生物多樣性和自然資源需求的研究報告《地球生命力報告·中國2015》(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全國僅剩青海和西藏兩個省區仍維持生態盈餘。
《報告》顯示,不同省區市間的生態足跡和生物承載力有明顯差異。東部省份每人平均生態足跡相對較高,中西部省份每人平均生態足跡相對較低。
在2010年,中國有6個省區(內蒙古、雲南、海南、新疆、青海、西藏)生態盈餘(生物承載力大於生態足跡),到了2015年,全國僅有青海和西藏兩個省區維持生態盈餘。
“以生態保護優先的理念來協調經濟社會發展,這是青海治青理政的新思路。”青海省委黨校副校長、經濟學博士馬洪波認為,在“生態保護優先”的前提下,青海絕不是坐等中央和東部發達地區對我們的支援和幫助,而是要緊緊抓住戰略新機遇,在發揮好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調動全青海省廣大幹部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走出一條生態保護、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相結合的新路子,實現在2020年與全國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