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高端訪談>

李志青: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看綠色發展

2015-12-24 10:00:04 | 來源:中國環境報 | 作者:李志青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從上述直接和間接兩方面內容可以看出,旨在重新調整供給側總量和結構的綠色發展實則有著非常重要的供給側改革內涵。只有切實遵循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才能真正使中國經濟走出生態環境惡化的泥沼,重新找回綠水青山和藍天白雲。

原標題: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看綠色發展

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近期,中央領導已經連續在不同場合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議題,並迅速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這表明,在新的發展背景下,社會經濟各項改革進入深水區,急需從經濟學理論層面為本輪改革進行詮釋。如何理解綠色發展在全局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從供給側改革的視角來理解綠色發展?這無疑與我們對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理論認識,以及有效合理推進綠色發展的實踐密不可分。

表面上看,生態環境問題是來自需求側的問題,但實質是供給側出了問題。尤其是在特定的發展階段裏,社會經濟的供給受制于國內外的需求規模和需求水準、技術條件以及認知和制度上的各種約束,進而陷入低水準的供給陷阱。結果不僅造成生態環境惡化,還帶來大量的無效供給,主要體現為需求不足。

一般而言,供給側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分為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兩方面。直接影響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問題一,生産方式的粗放性、産業結構的不合理、市場機制的缺位以及規制的失靈等。生態環境問題往往被視為消費端上的問題,譬如不合理的消費觀、過度的消費等。之所以如此,是由於消費已經在很多地區成為污染的重要排放源,以及消費部分帶動了生産的錯誤發展,譬如造成生産的過度競爭等。這樣,生態環境問題無疑與消費及消費者有緊密關聯。但事實上,粗放消費造成粗放生産的邏輯並不適用於所有的發展階段。在經濟發展水準較低時,很大程度上受收入水準的限制,但隨著經濟發展層級的提升,收入水準的提高已經大大改變了消費的品質和形態。具體表現在消費支付能力有所提高,消費品味也在發生改變等。此時,如果消費端仍然粗放,那麼只能説是粗放的生産和供給方式在驅動粗放的市場需求。這一點可以從大量的海外購買中窺見一斑。

問題二,由於忽視消費上的變化,供給側在自娛自樂的過程中逐步進入閉環的自我迴圈發展。一個粗放的産業一旦形成,就需要另一個更加粗放或者同等粗放的産業予以配套或支援。若干個粗放的産業又需要一整套相應的基礎設施以及制度進行支撐,然後迴圈往復。最終,供給側上的粗放就被逐步放大,而且自成體系,並形成路徑上的依賴。顯然,這樣的路徑依賴實則已經與消費的關係不大,結果,正是這樣過重的粗放型産業結構,而不是消費壓垮了生態環境。

問題三,究竟是什麼的原因造成了如此的資源錯配?是市場機制的缺位還是政府的過度干預?應該説,供給側上出現的問題既有長期的歷史因素,更有當下的體制機制因素。尤其是在産業發展進入自我固化和迴圈後,沒有及時引入並建立完善的市場機制,扭曲的價格機制讓供給側一錯再錯,生態環境的利用效率在邊際上逐步下滑,這又迫使經濟要動用更多的資源能源。迴圈往復之下,生態環境資源在價值低估的情況下被大量錯配性使用,直至最終的生態環境惡化。

不合理的規制制約了綠色發展。應該説,即使在經濟發展的最初階段,也制訂了相應的環境規制以及相應的保護政策,但效果卻不佳。原因何在?這是因為這些規制存在較大的不合理,規制本身理應用於克服市場的某種局限性和不完善,但事實上,在發展過程中,規制屈服於市場的壓力,不是規定、規則走樣,便是執行不到位。這樣的規制有點適得其反的效果,不僅沒有幫助供給端走向綠色,反而助長了粗放的生産方式,制約了綠色發展。

除了直接影響外,供給側的問題對生態環境還有間接影響。主要體現在:一是總供給水準超過總需求。産能過剩是當下中國諸多産業心中的痛,尤其是上游資源型産業,更是已經連續幾年無法走出産業寒冬,這與供給側本身的過度發展有關。所謂過度發展是相對於國內外有限的需求水準和需求增長速度而言,這樣的供給顯然是過量的,超出了短期內社會經濟所能消化的水準。由此,供給側過度擴張給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在於,無論供給側如何提高效率,僅就巨大的生産及排放規模而言,就足以壓垮某些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環境。

二是總供給結構與總需求不匹配。供給側的影響還在於,不合理的供給結構帶動了相配套的産業、産品和技術也隨之出現過剩。其結果是,當需求出現變化後,受到鎖定效應的影響,供給結構很難在短期內進行調整,進而慣性地繼續發展,造成供給和需求在結構上的錯配。隨著總供給在資源配置上陷入扭曲,供給側的整體效率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現斷崖式下滑。

從上述直接和間接兩方面內容可以看出,旨在重新調整供給側總量和結構的綠色發展實則有著非常重要的供給側改革內涵。第一,綠色發展意味著,低碳迴圈和減量化的經濟增長方式有利於削減過度供給,消化過剩産能;第二,綠色發展還意味著,低碳迴圈和減量化的經濟增長方式將有利於滿足新的需求,調整供給結構,消除供需缺口;第三,綠色發展、低碳迴圈和減量化的經濟增長方式還有利於糾正生態環境資源的扭曲配置,提高資本、勞動等要素的配置效率。

從供給側改革的角度看綠色發展,當務之急在於綠色發展要致力於服務社會經濟供給側的優化進程,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通過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對於低端供給側發展的約束,著重建立和完善多層次、有彈性的環境監管體制;通過市場中的資訊機制、聲譽機制等加強與資本等其他要素的結合,如發展綠色金融、綠色資訊披露等制度,來確保資本市場等發展沿著綠色軌道前進;通過引入綠色供應鏈管理制度,確保供給側在全生命週期上的綠色化,滿足即將興起的全球綠色消費需求;實施符合國際規範的企業環境報告制度,提高事中事後環境監管水準。只有切實遵循綠色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才能真正使中國經濟走出生態環境惡化的泥沼,重新找回綠水青山和藍天白雲。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