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生態> 焦點關注

草畜聯動:推動青海省生態畜牧業走向高效

2015-12-16 10:09:11 | 來源: 青海省草原監理站 | 作者: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以色列畜牧業之所以創造驚人效益,主要是注重畜産品的加工升值,小而全的乳製品加工技術,非常適合青海省牧區牦牛分散養殖的特點。目前,祁連縣結合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將草業和牦牛繁育兩項技術融為一體,採取“1+1+”多種形式,選擇5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技術平臺,進行示範推廣。

歷史上一項先進科技成果的誕生,對提高生産效率,成功改變人們生産生活方式的事例不勝枚舉。

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副研究員于明勝負責的“組裝模型”,引進“幸福奶牛”理念,切中當前牦牛寒冷、營養和生産方式三大制約因素,解決了青海生態畜牧業發展中減畜增效和産品加工的技術瓶頸。

這一“組裝模型”疊加,所産出的組合效益,為牧區保護生態環境、轉變生産生活方式、提高牧民群眾收入提供了先進技術保障。將改變畜牧業發展理念和傳統生産方式,為全省廣大牧區發展生態畜牧業又找到一有力抓手。

一條畜牧業與旅遊業融合發展的經濟新路子呼之欲出

11月27日,記者走進祁連縣雅克牧業有限公司,看到四座牛棚、一座加工車間。儘管規模不大,但這裡卻推出了從生産到加工的14項創新技術。

“以色列畜牧業之所以創造驚人效益,主要是注重畜産品的加工升值,小而全的乳製品加工技術,非常適合青海省牧區牦牛分散養殖的特點。”加工車間內,于明勝教授用研製定做的生産裝備已成功生産出各類酸奶、奶酪産品。

經專家評議,于明勝用以色列模型,量身定制研發的牦牛奶酪加工設備,通過不同搭配組合,可生産牦牛巴士奶、攪拌型和冷凝型酸奶、硬奶酪和半幹奶酪。其強大功能和先進性、可操作性超出項目預期,已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正如祁連縣縣長龍永勝所説,“組裝模型”從生産到加工環節彌補了全縣生態畜牧業發展的一大缺憾,尤其在小型加工生産設備的定制和研發上,突破了以往只重視生産環節的研發,不重視加工的現狀,其成果鼓舞人心。

多年來,祁連縣草地畜牧呈現出量小質優的特點,傳統養殖業只注重養殖,而忽略了生産加工等其他環節,造成畜牧業産值低下、養殖效益不高的局面。提高加工環節的創新研發,利用合作社組織強化畜産品加工品質和品種,通過企業化運作直接與市場對接,更適合當前畜牧業發展的前景。

“發展生態畜牧業,提高畜牧業綜合效益,不僅要探索高效養殖技術,更要注重生産加工、市場行銷等後續環節的研發,使整個産業鏈能相互連接,共同發力,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龍永勝介紹,科技革新,讓祁連重新審視生態畜牧業發展的路徑,一條適合全縣發展的牧遊經濟的路子呼之欲出。

從明年起,借迅猛增長的旅遊業,祁連縣將建成8個“草原驛站式”旅遊畜牧業示範點,從四季恒溫組裝式零能耗人居條件建設、自駕遊停車場、帳篷體驗、生活生産體驗與乳品加工工藝,産品品嘗與展示等方面開展示範,使牧遊經濟成為全縣發展的又一驅動力。

在退化的草原和黑土灘上為高效養殖種出天然牧草

草産業是畜牧業發展的根本,保護生態、以草定畜、草畜聯動,實現牧區可持續發展,是我省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就在“組裝模型”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省畜牧獸醫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馬玉壽帶領的團隊,在祁連縣默勒鎮柯什查灘開展的“祁連山天然草地生態系統修復與保護技術整合示範”也大獲成功。

“以前,我們夏天租別人的牧場放牧,冬天購買飼草餵養,整個柯什查灘變成了黑土灘,幾乎對發展畜牧業失去了希望。”11月27日,記者走進位於柯什查灘瓦日爾村的天然草地修復示範實驗站,牧民卓瑪才拉講述了這片黑土灘的變化。

2012年馬玉壽團隊進駐柯什查灘,選擇萬畝黑土灘,通過對天然退化草進行地免耕補播、灌溉、施肥、封育等工人干預技術,實現當年生牧草畝産2500公斤;建立黑土灘治理示範基地8000畝,使黑土灘覆蓋達80%以上,畝産青草1200公斤;利用免耕補播技術改良退化草地4000畝,畝産青草600公斤以上……

“沒想到短短幾年,專家們在黑土灘上種出了沒過膝蓋的青草,還可以機械化收割打捆,迴圈利用草場。來年青黃不接時,再不用發愁購買牧草。”如今,黑土灘成了豐美的草原,在專家指導下,卓瑪才拉一家科學使用草場和牧草,養殖的牛羊數量比原來增加了一倍,收入比三年前翻了一番。

隨行的祁連縣科技農牧扶貧開發局局長孔慶虎説,能在退化的草原和黑土灘上種出天然牧草,不僅大幅度提高産草量,還首次在我省成功開展了機械化天然草場收割壓捆儲存作業,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該項目不僅為牦牛高效養殖、解決草畜矛盾開闢了新途徑,還為全縣發展牧遊經濟創造了條件。

農業興,百業旺。發展牧區經濟,實現一二三産融合,作為基礎産業的畜牧業,發展的關鍵和核心在草。生態畜牧業是一個發展系統鏈條的組合,只有從源頭上解決了草的問題,才能支撐起生産、加工、銷售等後續環節。

馬玉壽團隊實施的“退化天然草場恢復治理”等項目填補了生態畜牧業發展中“草”的難題,也為今後大面積推廣“組裝模型”提供了物質保障。兩項科研成果同時研究成功,極大提振了牧民發展生態畜牧業的信心。

龍永勝説,科學技術就是生産力。從草産業發展,到藏羊二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再到小而全的加工設備研發,這些科研成果貫穿了生態畜牧業鏈條的各個環節。使祁連畜牧業在保護生態前提下,形成合力,走一條科研成果牽頭,各環節相互推動的生態畜牧業之路。

目前,祁連縣相應建立了智力庫、技術庫和項目庫,通過産學研一體化模式,將專家科研成果轉化為股份,通過合作社平臺,在項目支撐下,長期合作,解決實際推廣中的問題和難題,從而實現畜牧業與旅遊等二三産業聯動發展。

祁連縣搭起5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技術示範推廣平臺

“你對牛多好,牛就會回報你多少。”為讓青藏高原的牦牛幸福起來,于明勝團隊在祁連縣的大力支援下,重點鎖定了適宜牦牛生存的溫度、營養和生産方式進行科研攻關,實現了牦牛2歲齡開始産犢産奶,一年一胎的回報。

“研究成功了,但如何普遍推廣,必須解決牛舍溫度。”于明勝利用太陽能整合模組,開始研發建設四季恒溫的零能耗新材料多功能牦牛牛舍,建立飼草料儲存飼喂技術、科學放牧制度、微型乳品加工設備及車間的工作模式。

目前,該示範牛舍在貴南縣基本建設完成,突出了夏棚冬捨得多功能性。並引進專利技術,冬季儲存熱能,可保證室溫15C°以上,解決了牦牛飲用溫水和青貯飼草防凍問題,可延長牦牛産奶期和機械擠奶操作。同時,為牦牛提供一個清潔環境,提高疾病預防能力。

初冬,記者走進祁連縣峨堡鎮黃草溝村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看到分群放養的牛群漫步在金色的草原上,為順利推廣“組裝模型”成果,合作社前期已備足了功課。

“現在最大難度是社員文化水準低,加工技術方面還想聘請於教授現場指導。”合作社理事長文革介紹,在牦牛繁育方面,合作社按照要求購進了各類飼料,劃出了專用草場,配套了儲奶罐、冷鏈機。明年還將配置擠奶器、乳製品加工生産設備和修建專用車間,並對操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目前,祁連縣結合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建設,將草業和牦牛繁育兩項技術融為一體,採取“1+1+”多種形式,選擇5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為技術平臺,進行示範推廣。

為大幅度降低飼草成本,打好高效養殖的物質基礎。祁連縣以租賃合作等多種方式,在河西走廊建立了“飛地牧草”基地,並著手建設飼草産業及物流服務機制。同時,選擇60000畝中度退化天然草場實施增産及機械化收穫儲存技術,來提高牧草産量。

“從研究到推廣還有一段艱辛的路要走,能夠讓牧民在合作社平臺實現畜産品專業化加工,設計研發定制生産設備將是加工環節是否順利實現推廣的重頭戲,這方面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于明勝坦言,“組裝模型”和“退化天然草場恢復治理”等項目的成功推出,只是個開始。今後還將面臨建設多功能牦牛牛舍、推廣高效養殖模式和養殖加工一體模式示範任務,及高營養草産品有效成本控制技術突破,零能耗冬舍夏棚式多功能牦牛牛舍設計建造技術、高效模式下牦牛犢牛培育設施設備研發等研發任務……發展無止境,科研無窮盡。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