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烏力格爾大師李雙喜

2015-12-14 17:33:39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許浩成
摘要:烏力格爾,蒙古語意為“説書”,俗稱“蒙古琴書”,集蒙古族説唱藝術發展之大成的一種曲藝形式,與草原上的蒙古族群眾生活習性一致,主要流傳于內蒙古自治區及相鄰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蒙古族聚集區。

    烏力格爾,蒙古語意為“説書”,俗稱“蒙古琴書”,集蒙古族説唱藝術發展之大成的一種曲藝形式,與草原上的蒙古族群眾生活習性一致,主要流傳于內蒙古自治區及相鄰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蒙古族聚集區。

  它最初的形式與西方中世紀的吟遊詩人相似,藝人們身背四胡或者潮爾(馬頭琴),在大草原上隨風漂泊,四處流浪,一人一琴,自拉自唱,精彩的説唱、長篇的傳奇成為草原上最受人們歡迎的藝術形式之一。

  很多烏力格爾老藝人都具有非常豐富的語言造詣,説唱技術高超、精湛,嗓音洪亮生動,由他們表現的故事情節波瀾起伏,旋律和節奏富於變化,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上,流傳著一種蒙古族人非常喜愛的藝術形式——烏力格爾。藝人們身背四胡,在草原上流浪,一人一琴一台戲,烏力格爾以它強大的能量和神奇的氣場征服著廣大聽眾,精彩的説唱、長篇的傳奇故事成為烏力格爾的顯著特點。在遼闊的草原上,烏力格爾具有與生俱來的浪漫與開闊。

  結緣烏力格爾

  他是歷史學家、語言學家、文學家、作曲家和四胡演奏家的合體,他是烏力格爾大師李雙喜。1955年正月十五,李雙喜出生在烏力格爾的發源地哲裏木盟(現通遼市)。由於文化生活資源的缺乏,李雙喜在八九歲時就經常聽一個叫特木勒的老藝人説烏力格爾。“烏力格爾是口承文化,必須從小接觸,我小的時候記憶力很強,可以大篇幅的記住很多。”李雙喜説,“1966年後,烏力格爾受到了一些約束,但還是依然可以聽,那可是偷偷的説,偷偷的聽。”

  11歲時,李雙喜到離家50多裏地的小學去上學,那時候,他只有在寒假的時候回來聽老藝人説烏力格爾。整個寒假,他總共加起來才能聽近20次的烏力格爾。這讓李雙喜總是覺得不過癮。“當時,在科爾沁蒙古族老百姓的家裏,家家戶戶都有四胡,這也為我後來學習四胡提供了便利條件。那個時侯,科爾沁地區拉四胡的人也多,於是我們就組織了幾個人一起和一個叫桑布的老人學習四胡演奏。”李雙喜説。漸漸地,他的四胡演奏逐漸熟練起來。

  天賦顯露

  “17歲時,我已經上高中了。有一天,同學家殺豬吃好吃的,就叫我去了。他家放著一把中音四胡,我拿過來隨便拉了個曲子之後,老鄉們都説:‘你拉的真好,你會説烏力格爾嗎?’當時我年紀小,也想炫耀一下,就憑著小時候聽特木勒的老藝人説過的烏力格爾給他們説了一段《西遊記》。結果老鄉們都高興得不得了,説我是天才。那時候我們高中是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全天休息,自從給老鄉説了《西遊記》的那一次開始,一到星期六日,就去離學校十幾裏路的地方給他們説烏力格爾。後來,我們班主任老師知道了,他也是蒙古族,也特別喜歡我説的烏力格爾,學校有活動演出的時候就推薦我表演烏力格爾和好來寶。那個時侯,哲裏木盟電臺已經在播把京劇改編成新書的烏力格爾。高中畢業後我回鄉鍛鍊,前後屯兒都知道我會表演烏力格爾,一有活動就非要叫我去。就這樣,我自學了幾年,這個期間為我後來的發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大師李雙喜娓娓道來。

  之後,由於當時的教師資源十分緊張,李雙喜就到花胡碩中學去教初中,“我教的科目很多,而且那時候的人,比較容易滿足。在教書的時候我就不再去説烏力格爾了。”

  遇上伯樂

  李雙喜畢業兩年後的一天,一位考上通遼師範學校的高中同學結識了當時通遼電臺烏力格爾節目的主管吉日嘎郎,便推薦李雙喜到電臺説烏力格爾。“沒多久,吉日嘎郎就去公社找我,非讓我説一段。我説我早就不幹那個了。他説不行,必須説一段兒。我就給他説了三四個小時。他聽完後非常高興,當時就跟我説,過段時間在呼和浩特召開一個五省區烏力格爾藝人大會,我推薦你去參加,哲盟電臺需要你這樣的人才。那時我還年輕,根本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曾經和我在一個學校的年紀比我大的老師對我説,能幹上説書,你以後就是説書藝人了,這可是個大好的機會啊。當時,校長也特別支援我去。”就這樣,李雙喜踏上了專業烏力格爾藝人的道路。

  在呼和浩特開了烏力格爾藝人大會後,李雙喜回到了家鄉。當時,16個小時的新書《革命家庭》已經在哲盟電臺播出了。第二年,呼倫貝爾召開了一次烏力格爾藝人的新書錄音會,在那次會議上,李雙喜的烏力格爾技法已經很全面了,在錄音過程中,他得到了領導們的賞識,都要求李雙喜留下來,以後就在這裡安家。“他們給我的條件很優惠,按大學生的工資待遇,全家人的戶口都給解決,而且來了就能轉正。當時我想,呼倫貝爾離家鄉太遠了,通遼也讓我回去。我就沒法答應他們的要求。就在這個時侯,呼倫貝爾的領導和通遼的領導商量了一下,説是新巴爾虎右旗的老鄉都愛聽李雙喜的烏力格爾,其實,這就是一個想把我留下來的藉口。”李雙喜笑著説。

  “後來,通遼的領導還真答應了我去新巴爾虎右旗演出的事兒,我也就去了。當地的老鄉都特別熱情,本來計劃呆10天就走,結果呆了20天還不讓我回去。後來,我又和通遼的領導溝通後,就留在了呼倫貝爾電臺。1979年年底,我真正成為了一名專業的烏力格爾藝人。”提起這段難忘的經歷,李雙喜感慨良多。

  精心創作

  1979年,烏力格爾藝人又重新找回了屬於自己的舞臺,屬於自己的自由和方向。在呼倫貝爾電臺工作期間,李雙喜説了傳統烏力格爾作品《呼延慶打雷》和《降妖傳》等作品。“第二年,我自己創作的《青史演義》也在電臺播出了,這個作品是從成吉思汗誕生到最後建國的歷史故事為題材,一共100多個小時,系統的把蒙古族的歷史説成烏力格爾,《青史演義》一經播出,就受到廣大聽眾的歡迎,在社會上反響強烈。當時,遼寧省阜新縣民委專門派人請我去説《青史演義》,他們集中了全縣30多名烏力格爾藝人聽我講課,還根據我的錄音,專門抽調工作人員把《青史演義》寫成了書。可以説,《青史演義》是個開始,之後,我又以蒙古族敘事民歌為題材創作了《剛毅英雄陶克陶胡》和《扎那巴拉吉尼瑪》這些書。”李雙喜説,“1983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派了5個人來呼盟找到我,錄製了我説的5個小時的《西遊記》,作為資料拿回去存檔。”

  1986年,李雙喜被調到內蒙古電臺。之前,他一直説的是蒙古族歷史題材,到內蒙古電臺後,決定開始創作新烏力格爾。李雙喜創作編寫了《騎兵將軍邰喜德》和《僧格仁琴》,赤峰電臺當時則創作了新書《錫尼喇嘛烏力吉吉爾格勒》,這3部作品同樣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在烏蘭夫逝世1週年時,李雙喜又創作編寫了新書《烏蘭夫》。

  之後,他的《青史演義》在電視上每天放半個小時,深受觀眾喜愛。“有了電視以後,我説的烏力格爾就越來越多了,有《鄧小平的故事》、《少年毛澤東》、《薛仁貴》、《小八義》、《劉秀走國》和《西遊記》等。其中,我一個人説的《西遊記》就夠播放一年的。”

  新烏力格爾

  現在,由李雙喜創作的100集新烏力格爾《科爾沁曙光》很快就要和觀眾們見面了,還有另一部同樣是100集的大作《蒙古族將軍孔飛》也將在2013年年底開始錄製。

  未來,李雙喜準備選擇10個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蒙古族人物作為題材,創作新烏力格爾,正如他所説:“我要用最樸素的語言,給老百姓講述最真實的故事。”

  近幾年,隨著流行音樂和西方文化的流入,傳統的烏力格爾受到嚴重衝擊,部分烏力格爾藝人逐漸離開他們的崗位,而烏力格爾的傳承人也到了青黃不接的時期。“好在現在國家逐漸重視起來了,像內蒙古大學和內蒙古師範大學都招收了烏力格爾專業的蒙古族學生。在農村,還有一部分想學習烏力格爾的和很有天賦的年輕人,但由於條件有限,沒有好的學習環境,受到了很大限制,這一點上,我也希望相關部門能想想辦法,讓烏力格爾更好的傳承下去。”李雙喜説。

  “烏力格爾是一門深得民心的藝術,它和蒙古族的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習慣是分不開的。同時,它也是一門説唱綜合的綜合性的藝術,一個説書人就代表一台戲。通俗的説,烏力格爾是講給老百姓的歷史課,通過人物故事,什麼樣的人會有什麼樣的下場,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從小就懂得做人的標準。給社會大眾提供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就是一個優秀烏力格爾藝人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李雙喜説。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