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生態> 焦點關注

離北京最近的渾善達克沙地生態改善

2015-08-31 09:41:25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哈麗娜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隨著生態逐漸轉好,農牧民增收渠道也拓寬了,生態環保還給他們帶來了另一份“綠色收入”。

記者近日在內蒙古中東部採訪發現,離北京最近、直線距離僅180公里的渾善達克沙地,林草植被恢復明顯,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一棵棵樟子松、一株株黃柳、一簇簇沙打旺,生機盎然地佇立在沙地上,為渾善達克沙地注入了綠色“血液”。

在58歲的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巴音烏拉嘎查書記瑪尼扎布的記憶裏:“過去草原上刮沙塵暴,能把房門堵住,大家從門出不去,只能從窗戶爬出去。”

正藍旗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腹地,沙地面積約三分之二。瑪尼扎布親身經歷了草原的繁茂與草原的退化。“上世紀六十年代,草原風景這邊獨好,草都長到了膝蓋處,但從七八十年代開始,氣候乾旱,牲畜增多,草原生態遭到嚴重破壞,80%的草原變成了沙地。”

渾善達克總面積2.14萬平方公里,東起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西至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橫貫錫林郭勒草原。在上世紀的最後十多年裏,沙地以每年1.8公里的速度向外擴張,甚至影響到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

2000年,正藍旗依託國家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的啟動,通過圍欄封禁、人工造林等手段,恢復自然生態。

正藍旗林業局林工站站長包桂榮2003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這裡,那一年正是正藍旗治沙最艱難的時候。“草原治沙必須要有當地農牧民的積極配合,但當時農牧民經濟條件不好,不願投入到治沙中。”包桂榮説。

另外,人工造林、飛播造林等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過去正藍旗經濟條件差,人口又少,治沙面臨多種挑戰。

但“與沙作戰”的決心戰勝了一切困難。“當時無論是領導還是工作人員起早貪黑地工作,一邊做牧民的工作,一邊在第一線治沙,牧民最終也加入進來。通過12年的辛勤努力,終於有了今天滿眼的綠色。”包桂榮説。

如今,正藍旗累計治理沙化退化草場面積353.7萬畝,控制水土流失面積約300萬畝,流動、半流動沙地基本固定,林草植被蓋度由不足20%提高到65%以上,還成立了“黃柳種植基地”。

隨著生態逐漸轉好,農牧民增收渠道也拓寬了,生態環保還給他們帶來了另一份“綠色收入”。

“過去草場沙化厲害,秋天打不到草,冬天羊就沒有吃的東西,往往賣不上好價錢。通過退牧還草和退耕還林等工程,草場生態變好,秋天能多打一些草,不僅能供給自己的羊,富餘的還能賣出去,增加了牧民的收入。”牧民南丁説。

據統計,2002年至2014年,正藍旗農牧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由1500元增至12664元。

新華網呼和浩特8月30日電(記者哈麗娜)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