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呼倫貝爾> 動態要聞

大澤浪涌碧連天 群鳥翔集遊人船

2015-06-11 11:41:03 | 來源: 呼倫貝爾日報 | 作者: 許浩成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我市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投入,草原獎補、生態移民、沙地治理、水資源調配、部分休漁……隨著一項項綜合治理措施的實施,一場拯救母親湖的攻堅戰打響了,被稱為“草原之腎”的呼倫湖恢復了原來的本色。

統籌推進周邊治理工程建設

把保護工作做細做實做到位

為了拯救呼倫湖,我市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推進呼倫湖治理保護工作,積極謀劃呼倫湖保護和永續利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加大環境整治力度,開展以環境綜合治理,打擊私捕濫撈為主要內容的“百日行動”。行動從今年4月1日至7月10日,分四個階段進行。活動開展以來,相關部門密切配合,鼎力合作,建立聯合執法工作機制,採取日常管理與集中治理相結合,分區、分段管理的方式,通過軍地聯動、部門聯合,進行“百日行動”聯防聯動,對重點漁業水域進行定點看護,清理所有捕撈設施,禁止一切違法違規捕撈活動。

實現對烏爾遜河巴音塔拉邊境河段、烏蘭諾爾等魚類重要洄遊河道的全面管控。截至5月21日,查獲破壞漁業資源案件51起,打擊處理違法人員132人,勸返810人。

加強執法能力。2014年以來,自治區已累計向呼倫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自然保護區公安分局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用於補充辦案經費和購置執法裝備、巡護車輛、巡邏艇等。

呼倫湖周邊景區旅遊企業全部實行垃圾、污水統一收集處理,有條件的要修建污水池,建立專門環衛保潔隊伍,對生産生活垃圾日産日清。通過“百日行動”,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規範日常監管,確保問題不反覆,不反彈。

休漁增殖加快修復為恢復呼倫湖內的生物多樣性,實現生態平衡,我市實施為期5年的部分休漁措施,加大對漁業生産的監管力度,採取漁業計劃申報、持證上崗和生産核查等制度。湖區嚴格控制捕撈量,安排專人在漁業生産點進行現場統計,做到安全生産,科學捕撈。去年9月,徹底疏通了魚類洄遊繁殖通道,鳥類棲息繁殖地得到了有效保護。

從2014年至2018年,對呼倫湖實行休漁限産,要求漁業公司每年捕撈量嚴格控制在1000噸以內,自治區政府在休漁期間每年補貼資金1200萬元,全部用於呼倫湖漁業公司職工工資補貼。並制定《呼倫湖2014—2018年部分休漁措施實施方案》、《休漁期間執法管理工作方案》。

為加快呼倫湖的生態修復,市政府每年拿出專項資金用於漁業資源增殖放流,2014年增殖放流累計投入達到160萬元。通過增殖放流,用“以魚治水、以水養魚”的生態方法,達到凈化水質、治理水體富營養化、增強水域生態修復能力、恢復漁業資源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

今年增殖放流投入增加到550萬元,計劃放流鰱鳙魚春片50—100噸、秋片300噸,鰱鳙魚夏花2000萬尾。截止目前,已投放大規格花白鰱114噸,投入資金170萬元。

實行休漁限産措施以來,呼倫湖優質魚的數量和品質都較往年有明顯提高,大型優質魚比例從2013年的不足3%提高到2014年的13.5%。

全方位護生態保安全

動真格出實招抓管理

加強統籌規劃,推進系統治理。為避免多頭管理,對呼倫湖水資源配置工程管理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局、烏蘭諾爾水庫管理站三家事業單位進行整合。同時,編制完成《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方案》。保護區管理機構將負責對自然保護區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綜合執法。

理順管理制度,推進立法工作。起草《內蒙古呼倫湖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草案)》,力爭7月份提交自治區政府常務會審議。積極配合《條例》的立法工作,力爭儘早頒布實施,為依法治湖提供法制保障。去年10月啟動《呼倫湖水生態監測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編寫工作,確保呼倫湖生態監測體系建設在年內順利完成。

完善科研監測體系建設。為保障呼倫湖當前各項監測科研工作的需要,我市在現有2處水質監測點的基礎上,新增水質監測斷面4處;新建小河口、扎賚諾爾(嵯崗)、吉布胡郎圖等3處水文站,改建頭站水文站1處;增設10眼地下水監測井;增設新右旗賽罕塔拉蘇木、寶東蘇木和新左旗嵯崗鎮等3處自動氣象站。與中科院合作建立國家級生態定位研究站;在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及重點管護區安裝視頻監控設施,完善數字資訊平臺建設。下一步將以中科院為依託,以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設施為基礎,利用現有合作資源,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填補科研監測方面的空白,為呼倫湖地區的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雖然呼倫湖已經漸漸尋回了昔日的美麗,讓人欣慰的是,保護母親湖的責任意識在呼倫貝爾大地上已深入人心,呼倫貝爾人綜合治理呼倫湖的腳步堅定而有力。(本報記者 蔣麗娜/文 通訊員 張述志/圖)

 

 

   上一頁   1   2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