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公益慈善家
公益元老商玉生:推動非營利部門發展的核心人物
公益中國 gy.china.com.cn  時間: 2016-03-09  責任編輯: 李艷娜

  商玉生在等一場關於民間非營利部門的大討論。在他的想像中,它與1978年三中全會掀起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非常相似。

  對於民間非營利部門究竟是什麼,他覺得中國想得還不夠清楚。“我一直期待中央高層對非營利部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跟支援,現在看起來還沒有。”對於非營 利機構的思想境界和能力水準,他也一直心存憂慮。“看看我們目前這4000多家基金會,運作得怎麼樣?有多大比例在正常運作?有多大比例是在混事兒?”

\

  他對這場大討論的等待由來已久。

  上世紀80年代,商玉生成為中國較早專注于第三部門研究的知識分子,他曾伴隨改革開放脈搏走在前沿,嘗試在研究和實踐中尋求第三部門所需的各種突破。 徐永光1989年創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時便與商玉生結識,他説,“商玉生的目標非常堅定,要推動民間公益,或者説公民社會的發展。”

  如今,商玉生已77歲,疾病伴身,行動多有不便,很少現身行業活動。面對當下非營利部門的發展狀態,他堅持認為,中國需要這場大討論。

\

  低調的核心人物

  “陽光照不到的地方,我們去照。”1990年8月末,第一次民間基金會經驗交流與研討會在承德召開,到商玉生發言時,他引用這句來自日本同行的話,向 中國同行介紹第三部門的功能和定位。對於中國來説,要讓詩一般的浪漫表達變成現實,官民雙方都需要足夠的耐力、魄力和想像力。

  1992年年初,已辭去黨內外一切職務的鄧小平不得不再度出面,他視察南方數地,沿途發表一系列講話,讓“姓資姓社”之爭得以平息,為改革開放再作推 進。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大批供職于政府機構、科研院所的知識分子打消顧慮,在這一年下海創業,如潘石屹、郭凡生、馮侖等人,在商業領域被稱為“92 派”。

  比“92派”的出現更早,思想解放的80年代,大批知識分子掙脫枷鎖,試圖將剛剛從災難中重生的國家拉上發展的正軌。在公益領域,朱傳一、商玉生、徐 永光、楊團等人不約而同地開始了專業研究與實踐,他們相信,民間力量可以參與塑造一個更好的中國。與後進公益人明顯不同的是,“立足行業,以推動第三部門 發展為首要目標”成為這一代公益人的共同特徵。

  商玉生翻出一本黃舊的“白皮書”—《第一次民間基金會經驗交流與研討會資料彙編》,其中清晰記錄著當時他們對第三部門的認知與思考。

  承德會議上,參會代表們對民間組織在社會建設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面臨的困難、問題都有所討論,也提出制度及相關法律法規需要改革。如今看來,無論理論 專業程度抑或規模,這次行業大會都極為初級,但卻是中國第三部門渴望成長的首次儀式性表達。1993年,商玉生又在北京香山參加了第二次全國基金會工作交 流會,即“香山會議”。

  在這兩次行業會議的鋪墊下,一些較為活躍的基金會組成代表團,在1994、1995年先後兩次走出國門,赴美交流學習。商玉生參加了第二次訪美,並在回國後主持編寫了《美國基金會研究》,對美國第三部門的基本情況作了大致介紹。

1   2   3   4   5    


國家機關 | 駐外機構 | 社會團體 | 新聞網站 | 媒體網站 | 地方政府 | 城市網站 | 地方網盟 | 友情連結 | 黃金鏈 全部>>
中國網際網路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 12321垃圾資訊舉報中心 | 中國新聞網站聯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00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