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主題聚焦
活動介紹
作品展播與投票
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
獲獎作品
聯繫我們
不忘初心,心繫梓裏
譚中宇出生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祖籍河北,有六名兄弟姐妹。少年時,他就讀于族校育英小學,後又考入廣大中學。他喜歡體育運動,擅長短跑的他曾得過男子隊一百米、五十米和跳遠個人三面紅旗的獎項,也曾參加過腰鼓隊和體操隊。 後來,他因家貧而輟學回村務農,小小年紀就成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他先後參加生産隊和青年突擊隊,並跟隨大隊組織到趙家圍農墾,此後又到中山築堤圍墾。1958年,他前往臺山人民印刷廠當學徒。十幾歲的他工作認真、賣力,不怕吃虧,經常得到同事及領導們的表揚。
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賽暨“鏡頭下的粵港澳大灣區”融媒體作品徵集展示活動公告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近年來,粵港澳合作不斷深化,繼廣深港高鐵開通之後,港珠澳大橋橫跨伶仃洋,進一步實現互聯互通。在大灣區這片藍圖下,承載著夢想,充滿著機遇,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都是灣區發展成就的見證者。
幻彩塑夢人
1992年家鄉位於台灣嘉義的簡廷在來到深圳,2002年在珠海設廠,一晃三十多年,他的生活軌跡就是從公司到工地兩點一線,差不多也走了大半個中國,根本無暇顧及周邊有什麼風景或者趣事,“我不知道旅遊是什麼,感覺自己從來沒有閒下來過。”
2021三水開篇高品質發展 文化先行
三水區位於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佛山市西北部。因西江、北江、綏江3江在境內匯流而得名,被譽為“中國首個富裕型長壽之鄉”“中國飲料之都”。三水區製造業基礎雄厚,是全國重要的汽車零部件、醫療器械、自動化機械及設備、電子電器、電子電工、飲料食品生産基地。三水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和非遺項目眾多,旅遊資源豐富。全區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66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
夢想與現實
1979年到1983年,來自於台灣省嘉義縣,現任珠海利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珠海市高山天然山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長、珠海市臺商投資協會企業協會副會長的趙順義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一筆資金為他日後的創業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當時年輕又充滿自信的趙順義,就正式開始了磕磕碰碰的創業路。他説:“夢想是方向、現實是動力。錢沒了可以再賺,信念和意志力倒塌了就再也扶不起來了。” 一個從小吃苦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塑造了“永不放棄、永不服輸”的性格,跌倒了再爬起來。趙順義説他讀書的時候就立志:要成功要脫離貧窮,那就必須“比別人多十分甚或百分的努力付出”。
新寧記憶 五味飄香
《新寧記憶.五味飄香》以臺山地道的美食--五味鵝為切入點,講述臺山首個粵菜師傅烹飪名師工作室領銜人陳本領師傅學廚歷程,以及對五味鵝烹飪手法的的傳承與改良。體現背後蘊含的臺山人的工匠精神和對鄉情鄉味傳承的執念,呈現海內外臺山人共同的舌尖記憶與精神基因,展示臺山鮮明而厚重的僑鄉人文特質。
承父志 志在田間稻香
深秋時節,禾海稻浪成為臺山中國農業公園最美麗的風景。作為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臺山也是廣東省水稻生産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區,這裡的機械化綜合水準達到88.11%。 在推進機械化進程中,這裡涌現出一大批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廣海添豐農場主馮承志既是大耕戶,也是全市農機社會化服務大領頭雁。馮承志是“糧二代”,父親馮玩添是臺山第一代大耕戶,從小跟父親種田,馮承志深知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艱辛。上世紀90年代初,馮玩添開始租種其他村民的農田,最高峰時種植水稻有600畝,並在2004年獲得“全國種糧大戶”稱號。2014年,他創辦添豐農場,而後又變更了添豐農場的經營範圍,在原來種植業的基礎上,增加了農機服務業,抓住有利時機,加快了機械化進程。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夢想成真,馮承志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相新型職業農民的跨越,成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影響和帶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回歸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