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推薦關注 > 灣區故事

灣區好故事|不忘初心,心繫梓裏

發佈時間:2021-01-20 10:18:50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譚綺華  |  責任編輯:

【編者按:“灣區好故事”是由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設立的,敘述大灣區普通人的閃光點、分享親歷者的感想、留存建設者的記憶、記錄大灣區建設宏偉征途、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凝聚正能量的專題欄目。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不斷發展,大灣區承載著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的夢想,每一位在灣區生活的人都是灣區發展成就的實踐者、見證者。】

中宇叔伉儷

譚中宇出生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祖籍河北,有六名兄弟姐妹。少年時,他就讀于族校育英小學,後又考入廣大中學。他喜歡體育運動,擅長短跑的他曾得過男子隊一百米、五十米和跳遠個人三面紅旗的獎項,也曾參加過腰鼓隊和體操隊。

後來,他因家貧而輟學回村務農,小小年紀就成為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他先後參加生産隊和青年突擊隊,並跟隨大隊組織到趙家圍農墾,此後又到中山築堤圍墾。1958年,他前往臺山人民印刷廠當學徒。十幾歲的他工作認真、賣力,不怕吃虧,經常得到同事及領導們的表揚。

異國謀生,路漫漫而修遠

五十二歲時,機緣巧合,譚中宇帶著家人移居美國。初到美國德州,語言不通,很不適應。在親戚家住了三個月後,他們一家就搬了出來,決定前往紐約定居。在交了數百美元房租、安頓好一家老小後,他開始到處尋找工作。

中宇叔全家福

憑藉出國前的經驗,他很快便在一家印刷廠找到一份管理機器的工作。但美國的印刷廠和臺山人民印刷廠的印刷原理不同,他硬著頭皮和經理商量給他三天時間來適應。雖然摸清套路後勉強上手了。但這也令他意識到,在美國,像他這樣年紀大、文化水準低、語言不通的中國人,找工作屬實不易。因此,他非常珍惜這次工作機會,以多於他人的努力和勤奮來保住自己的飯碗。他的付出得到了老闆的賞識,工資也有所提高。但好景不長,由於印刷廠不景氣,他不得不另謀出路。

賦閒期間,譚中宇天天看華人報紙上的招工廣告,天天去華人公所報到,不放過任何一個求職機會。他觀察到華人多在製衣廠打工,而釘紐扣一職收入較高。於是他利用閒余時間學釘紐扣,並很快上手,當上了一名釘鈕工人。由於釘鈕要看訂單來釘,而他不會英文,只能死記——如這種顏色釘幾個圓鈕,那種顏色釘幾個方鈕等。他不敢出錯,有時漏了一個紐扣便找遍車間每個角落補回去,點貨時便待在71度高溫的庫房,出來後全身濕答答,像從湖裏撈出來般。

年齡頗高,眼睛不好使,他隨後又換了好幾份雜工,一晃幾年過去,雖然都做得不錯,但面對著枯燥的打工生活,他不禁開始思考自己的將來。親朋好友那兒不時的傳來某些華人在美國開了餐館,過上不錯的生活的消息。漸漸地,他那久已平息的雄心又躁動起來,他要創業!

艱苦創業,另辟新機

譚中宇的妻弟建議他前往加利福利亞的莫德斯托開餐館。於是,他們一家再次搬遷。到達後才發現,加州莫德斯托華人甚多,不僅中餐市場飽和,而且店舖也難找。譚中宇和妻子四處尋覓店舖,兒子女兒也利用課餘時間幫忙。找了十個月後,正當他們認為一無所獲,接近放棄時,事情出現了轉機。他們在特洛克發現一間倒閉的咖啡店,店內很多東西還用得上,便用兩萬美元買下店舖,又到處借錢,在銀行存了幾萬元作為保證金以增加信用額度。就這樣,譚中宇的第一間餐館——“新寧居”得以開張。

餐館內景

拮據的資金狀況使得他們凡事親力親為——譚中宇當主廚,會英語的兒子女兒放學後來裏面幫忙。餐館剛開張時,客流量不大,由於沒有錢做廣告宣傳,生意清單,一天只有一百多美元收入。

儘管他深諳“萬事開頭難”,但這樣慘澹的生意卻是他未曾預想的。資金已經投下,豈能就此言棄?譚中宇開始埋頭研究當地的顧客特點,他意識到中餐要想吸引顧客,就必須在保留自己特色的同時,適應當地文化。

這裡華人少,黑人、白人多。當地居民不喜歡吃肥膩的食物,但喜歡吃炸雞,經全家一致同意後,確定了以炸雞做為本店招牌菜的方案,又經多番試驗,用蒜頭、洋蔥等調味料研製出集酸、甜、鹹、辣四味于一體的醬料——“蒜頭醬”。

china cafe的功能表

“蒜頭雞”一經推出,便吸引了大批食客。伴隨知名度飆升的還有營業額,相較于一天賺五百美元的普通中餐館的同時,他們創下一千美元的單日營業額。“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57歲開始艱辛創業的譚中宇,竟開闢出新機遇。

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譚中宇一家住在市區,距店舖較遠,每天需開較長時間車才能到達。想到這樣兩地跑也不是辦法,他萌生了在店舖附近買房的想法。

輾轉多時,他們在仲介找到一間房子,生意剛起步,積蓄也不多,他很難向銀行貸款,房東見他們一片誠心,便以自己的名義幫他們向銀行申請貸款。交了首付的譚中宇一家,算是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

中宇叔的房子

隨著生意紅火,他買了第二套房用來安置工人,幾年後,兒子畢業後開始幫忙,他們便在學校附近買了一間店舖,開起分店。譚中宇的資産版圖逐漸擴張。

小女兒畢業後,譚中宇夫妻便把兩間鋪都放手讓子女去打理。經過女兒的經營,店舖的知名度不斷提升,分別在2010年、2014年和2018年獲得該區域的“亞洲最佳餐館獎”。

回顧在美國創業充滿艱辛的二十年,譚中宇很感謝家人對他的支援和諒解。“家和萬事興”,兒子女兒小小年紀就很懂事,一家人和睦相處、同心協力,才有今天的成就。

不忘初心,心懷故鄉

在譚中宇內心深處,總有一抹淡淡的鄉愁縈繞不散。他通過多種渠道關注家鄉的資訊。每年國慶、春節等節,他都守在電視機前,跨越重洋來感受祖國的日新月異。

他感受到祖國越來越強大,百姓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祖國的強大更是華人在外拼搏的強大後盾!

與大多數返鄉華僑般,耄耋之年的他關心與支援家鄉的發展與建設,在育英中學興建新校區時,他以紀念先父如官翁的名義捐助了一間課室,在育英新校剪綵時,他與夫人一起回鄉參加典禮。看到美麗寬敞的操場和精神奕奕的學生,他喜笑顏開。

中宇叔與親戚合影

當得知家鄉籌建臺山譚氏宗祠時,他極為關心,多次從美國打電話詢問籌建情況。得知宗祠在動工階段資金缺口甚大的情況,他帶頭捐款支援宗祠的建設。

譚中宇是一位不忘初心、心懷家鄉、熱心公益且處事低調的人。他的創業經歷,在坊間成為佳話;而他的公益事業,在宗族內有口皆碑。

本文作者:譚綺華(單位:臺山市育英中學)

本文係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