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 > 推薦關注 > 灣區故事

灣區好故事|夢想與現實

發佈時間:2021-01-22 13:52:40  |  來源: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  |  作者:   |  責任編輯:

【編者按:“灣區好故事”是由中國網粵港澳大灣區頻道設立的,敘述大灣區普通人的閃光點、分享親歷者的感想、留存建設者的記憶、記錄大灣區建設宏偉征途、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凝聚正能量的專題欄目。伴隨粵港澳大灣區的不斷發展,大灣區承載著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的夢想,每一位在灣區生活的人都是灣區發展成就的實踐者、見證者。】

1979年到1983年,來自於台灣省嘉義縣,現任珠海利安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珠海市高山天然山泉水有限公司董事長、珠海市臺商投資協會企業協會副會長的趙順義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這一筆資金為他日後的創業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當時年輕又充滿自信的趙順義,就正式開始了磕磕碰碰的創業路。他説:“夢想是方向、現實是動力。錢沒了可以再賺,信念和意志力倒塌了就再也扶不起來了。”

一個從小吃苦長大的孩子,從小就塑造了“永不放棄、永不服輸”的性格,跌倒了再爬起來。趙順義説他讀書的時候就立志:要成功要脫離貧窮,那就必須“比別人多十分甚或百分的努力付出”。

創業:就靠著勇氣和拼勁

在這個行業浸泡多年的趙順義,算的上是正宗的科班出身。在那個年代,電子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的他,一畢業就考進了知名企業成為一名工程師,專門設計電視機,這一做就是八年多。這個外人眼裏“中規中矩”的技術男,心裏一直潛藏著的創業夢逐漸萌動。

有了專業技術能力與社會閱歷的積累,他從銷售電子材料的職位開始幹起。帶著材料樣品,騎著摩托車跑遍全台灣,挨家挨戶地去拜訪生意。“做生意就是要厚臉皮,勤奮總能換來成果”,他最遠一天之內騎了兩三百公里,邊騎邊停下來諮詢客人的購買意向。常常是奔波了一整天,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已是深夜一兩點後了。但看到銷售成果,內心涌上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給他帶來了創業動力。

他不曾想過,自己很快就遇上了生意場上的“驚濤駭浪”。當時的他還是非常年輕,為了可能的一票生意而倉促成軍,結果客戶跑單。一度由於出貨停止而停産了,股東們紛紛提出要退股,他陷入了絕境。趙順義把僅有的房産拿去抵押貸款。

扭轉:就業靠的是膽量

錢沒了,他想著“工廠不能倒”,所以就拿出當年“拼命三郎”的那股傻勁,從早到晚不斷努力地工作。“辦廠很辛苦,晚上忙碌到淩晨一二點。從 1982年到現在每天沒有睡超過五個小時”,趙順義回憶起那段艱難的日子,並沒有特別心酸,而是覺得有一股使命感驅使著自己往前走,始終相信只要一步一腳印、實實在在地做生意,總有出頭之日。

技術只有創新,才會有出路。1985年,他和他的團隊經過不懈的努力,研發出小電視機。這個當時世界上最小的電視機,在業界引起了轟動。從做出一台手樣,接到客戶20萬台訂單開始,每天坐在辦公室等他接單的客戶絡繹不絕。當時缺錢缺人才,經過一段時日的努力,最後慢慢地清掉庫存、減輕債務。

有了資金就等於有了底氣,趙順義覺得創業的翅膀不再負重,膽子也開始大了起來。當時,廠裏留下的技術骨幹都是精忠幹將,不圖薪水,能夠全心全力埋頭研發産品,這讓他十分欣慰。

口碑就是招牌,真誠待人不打折

1993年至1996年,全球經濟不景氣,受企業倒閉潮所波及,工廠開始走下坡路,他果斷將台灣的工廠移至大陸。趙順義首先到廣東湛江,與代工廠合作。相較于在台灣,大陸製造業的運營成本比較低,在機緣巧合之下,趙順義來到了珠海,並於 1997年在這裡建廠。“珠海空氣品質好、環境佳,是個宜居城市,”趙順義設廠定居至今已20載。

從1998年到 2000年,是珠海這邊工廠經營最好的時候。趙順義説,珠海的廠房只做電視機出口産品研發和生産,目前開發了不少新産品,比如無人機的馬達、馬達電控、控制馬達的線路。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順應多變的市場環境。

在企業的經營過程中,趙順義最為看重的是産品的品質。他常常和廠裏的一線技術人員説,“品質就是企業的命脈”。所以多年來,工廠在業界的口碑一直不錯。技術出身的他,事事親力親為,經常手把手盯著産品生産的每一個環節。

通訊單位:珠海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

本文係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