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實施意見 基本養老服務2025年覆蓋全體老人

文章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3-11-03 10:05:00 責任編輯:閆景真

為構建群眾買得到、買得起、用得好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持續提升養老服務的專業性、便利性、可及性,日前,北京市發佈《關於完善北京市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本市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覆蓋全體老年人。

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統籌佈局

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圍繞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統籌佈局、優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體系、推動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以及完善養老服務保障機制等五方面制定了19項任務,並明確了責任單位,要求到2025年,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覆蓋全體老年人。

加強養老服務體系統籌佈局方面,《實施意見》要求,完善《北京市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經濟狀況老年人,分類明確服務項目、服務內容及服務標準。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動態調整機制,由市民政局會同相關部門報市政府同意後,進行適時調整。到2025年,基本養老服務制度體系基本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不斷完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等清晰明確,服務供給、服務保障、服務監管等機制不斷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覆蓋全體老年人。

此外,要完善三級養老服務網路,建設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原則上由街道(鄉鎮)提供至少一處具有一定規模的設施,為老年人提供綜合性、普惠性養老服務。保障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有效運轉,對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老年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確保到2025年每個區至少有1所以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區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

推動本市養老資源向環京地區佈局

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同為我國重要養老方式。《實施意見》提出,要通過政府引導、有效監管培育品牌化居家養老服務市場主體,為老年人提供價格可負擔、品質可信賴、運營可持續的養老服務。此外,要創新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依託三級養老服務網路,構建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運營的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網路。以街道(鄉鎮)為基礎單元,系統設計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佈局和服務供給。全面調查梳理街道(鄉鎮)轄區內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實現供需精準對接和24小時服務。《實施意見》還提出,要健全養老助餐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無障礙環境建設,推進經濟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

機構養老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強化公辦養老機構托底保障作用。建立區級統籌機制,優化鄉鎮敬老院等兜底性養老機構佈局,鼓勵開展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工程。提升國有經濟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援能力,鼓勵國有企業承接公辦養老機構、新建小區配建等公辦(建)養老服務設施運營管理,強化國有經濟在基本養老服務領域的有效供給。此外,要促進養老照料中心迭代升級,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推動由政府無償提供場地且符合條件的養老照料中心,加快轉型升級為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為推動京津冀養老服務協同發展,《實施意見》提出,要推動本市優質養老資源向環京地區延伸佈局,為本市老年人異地養老、回鄉養老提供更多選擇。

對接“京通”實現養老服務“一網通辦”

《實施意見》提出,要建立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對接“京通”,促進供需精準匹配,實現養老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建立困難老年人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機制。發揮街道(鄉鎮)和基層自治組織作用,建立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主動發現機制,健全完善並動態更新基礎資訊臺賬。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落實養老志願服務“京彩時光”工作規範,支援養老服務機構、志願服務組織和養老服務志願者,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送餐、陪伴聊天、健康知識宣傳等志願服務。

完善養老服務保障機制方面,《實施意見》提出,要完善長期照護保障制度,推動建立全市統一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政府購買服務與直接提供服務相結合,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重度殘疾、無人照顧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深化醫養融合發展,規範65周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強化養老服務經費保障,完善養老服務補貼津貼政策,優化養老服務補貼機制、方式、對象。

《實施意見》提出,要培育專業化養老服務隊伍,完善養老服務人才招聘、培訓、激勵等機制,建立養老護理員綜合評價標準體系。將失能、殘疾等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納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目錄,幫助老年人家庭成員提高照護能力。加強基本養老服務統計,建立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佈制度,定期發佈本市老齡事業發展報告。加強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健全區域聯動、部門協同的綜合監管機制。建立健全“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監管、養老服務品質重點監測和社會監督等制度。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