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老年健康,科學飲食保駕護航

文章來源:央視網 發佈時間:2023-08-29 14:30:00 責任編輯:閆景真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衰退,患上各類疾病的風險在增加,除了必要的醫療干預外,營養攝入的管理也非常重要。科學的營養攝入是保障老年健康的基石,能夠幫助維持機體功能、預防各類老年期常見疾病,甚至延緩衰老,改善老年生活品質。

5月14日——5月20日是全民營養周,關注老年人營養健康再次成為一個重要話題。央視網樂齡頻道採訪了北京長輕健康營養師王雪婷,針對老年人營養飲食,聽聽王老師怎麼説。

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的健康問題有哪些?

王老師介紹,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常在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肺部、腎臟疾病以及關節疼痛、骨質疏鬆、視聽能力等方面發生問題,也會因此引發一系列的並發癥。

從老年人的生理代謝角度來看,隨著消化液分泌減少、胃酸不足、胃排空時間延長、腸道蠕動減慢以及牙齒脫落,從而影響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不完全等現象,易使老年人出現消化不良、便秘、腹瀉等症狀。

代謝功能也會逐步降低,一方面表現為基礎代謝降低,相比中年人大約降低15%~20%。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生理代謝特點表現為合成代謝降低,分解代謝增高,尤其是蛋白質的分解代謝大於合成代謝。合成與分解代謝失去平衡,引起細胞功能下降,易引起肌少症。(亞洲肌少症工作組2019年報告,亞洲老年人群肌少症的患病率為5.5%~25.7%;《中國老年人肌少症診療專家共識(2021)》中指出中國老年人80歲及以上肌少症患病率高達67.1%)

老年人的糖、脂代謝能力降低,胰島素分泌功能不足,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則易發生糖尿病,引起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失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肢體麻木、疼痛)等並發癥。脂代謝能力下降容易患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及腦血管疾病。

此外,身體成分也會發生改變,骨礦物質和骨基質均減少,尤其是鈣減少致使骨密度降低,易引起骨質疏鬆。女性在絕經期後由於雌激素分泌不足骨質減少更甚,10年內骨密度可減少10%~15%。因此,老年人易發生不同程度的骨質疏鬆症及骨折,一旦發生骨折更易增加老年人死亡率(骨折後長期臥床會引起褥瘡、皮膚潰爛、肺部及全身感染等)。

老年人的器官功能也會逐步降低,如肝、腎功能降低。70歲的老人,其肝腎功能僅相當於30歲時的50%~60%;胰腺分泌降低,使老人對糖代謝的調節能力下降。65-75的老人約40%糖耐量下降。此外免疫功能下降,易患反覆感冒、感染、腫瘤等疾病。

多年的飲食習慣,真的就對嗎?

許多老年人多年來養成了自己的飲食習慣,比如北方人喜歡吃精米精面,一些老年人還喜歡吃豬油等。實際上,在營養師看來這並不科學!王雪婷認為老年人一定要改變常見的飲食誤區。

1、認為粥養胃,長期喝粥。

老年人大多患牙病,咀嚼功能不好而常年吃粥,也有少數講究養胃長期喝粥。長期吃粥的老年人一般比較消瘦,原因是老年人胃動力較差,如果吃粥的量過多,難以很快排空,會感到胃部不適;以同樣體積的粥和米飯相比,粥所含的米粒少得多,如果長期吃粥,得到的總熱量和營養物質不夠人體的生理需要量。並且因“用進廢退”,如果長期攝入過於稀軟的食物,不需要胃部發揮消化作用,會導致消化功能進一步減退。

2、吃菜煮得太爛。

不少老人喜歡先將蔬菜焯一遍,然後放在水里長時間煮,做成菠菜湯,白菜湯等。其實會將蔬菜中不少水溶性的維生素都給煮沒了,吃到最後就是吃了點纖維,沒有什麼營養價值。所以,老人們最好別用“爛菜湯”式做法。應先洗後切,急火快炒,多吃涼拌,品種多樣,顏色選深。

3、擔心骨質疏鬆,鈣補得越多越好。

許多老人認為鈣補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實不是這樣。通常,年齡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8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並不能變成骨骼,反而會引起並發癥危害老人健康,增加腎結石的患病風險。同時過量的鈣也會干擾鐵、鋅的利用率。

4、怕浪費,經常吃剩飯剩菜。

老年人擔心浪費經常吃剩飯剩菜。要知道飯菜裏的各種營養素都會隨著存放時間延長而逐漸損失,時間越長,損失越多。相對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而言,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損失相對少些,但長時間存放的飯菜,要防止蛋白質發生變質,脂肪發生酸敗,碳水化合物發生霉變。剩飯菜産生亞硝胺的概率也會隨著存放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如果吃時再不熱透,還容易滋生細菌等微生物,引發胃腸疾病。老年人腸胃功能比較脆弱,應根據家人日常的分量,不要過量烹調,儘量不吃剩飯菜。

5、吃得越清淡越好。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很多人也患上了富貴病,因此也越來越多的人傾向於飲食清淡。這樣的想法雖然沒有錯,但也不能走極端,吃素也不能一點葷菜都不吃,人體需要一定脂肪的攝入來給我們提供必需的脂肪酸。飲食應葷素搭配,均衡攝入才是人體收支平衡的最佳狀態。

6、粗糧吃太多。

一部分老年人認為粗糧好就增加攝入,或者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血糖而完全用粗糧代替主食。粗糧中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膳食纖維,長時間過度吃粗糧,容易消化不良、腹脹、干擾其他營養元素的吸收而發生營養風險。每餐保證食物多樣性的前提下,養成三餐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很重要。

科學飲食,營養均衡守護老年健康

隨著生活水準提高,可選擇的食品越來越多。同時,營養科學也在不斷發展,如何通過科學的飲食,實現營養的合理攝入,保障老年人的健康,王老師給出了以下營養補充建議。

優質蛋白質:延緩肌肉衰減

老年人對蛋白質需求量相對較高,但是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因此需要選擇易於消化吸收的高品質蛋白質食物,如雞蛋、魚類、豆製品等。

鈣:保護骨骼健康

老年人的骨密度逐漸下降,需要攝入足夠的鈣來保護骨骼健康。可以選擇牛奶、豆腐、海帶、綠葉蔬菜等富含鈣的食物。

維生素D:輔助鈣吸收

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利用,老年人應該多曬太陽、多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肝油、雞蛋、牛奶等。

膳食纖維:促進消化

老年人的腸胃功能下降,容易出現便秘等問題,因此需要攝入足夠的膳食纖維來促進腸道蠕動。

補充葉酸、B12、B1: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葉酸、B12、B1攝入不足可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升高,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患病率。食物舉例:綠葉蔬菜、動物肝臟、紅肉類、全穀物、發酵豆製品等。

必需脂肪酸(如DHA、EPA):降低血脂、血栓發生率

脂肪酸可以起到促進腦健康、幫助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促進體內飽和脂肪酸代謝的作用,從而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進血液迴圈,防止脂肪在血管壁的沉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預防腦血栓、腦溢血、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食物舉例:三文魚、海藻、亞麻籽、堅果等。

抗氧化營養素(VC、VA、硒、花青素等):減少氧化應激反應、降低慢性炎症。

抗氧化營養素有助於老年人體內自由基的消除,減少炎症反應及血管內皮損傷,降低老年人心腦血管病、腫瘤等發生率。食物舉例:藍莓、柑橘、青椒、胡蘿蔔、沙棘、紫甘藍等。

鉻:降糖

鉻可以參與胰島素合成,參與糖的代謝,具有輔助降糖作用。食物舉例:牛肉、肝臟、糙米、胡椒、酵母等。

老年人夏日營養建議

夏天馬上就到了,天氣越來越熱,老年人需要做好日常防暑,同時在飲食上也要注意。夏季暑熱偏盛,汗多耗氣傷津,宜採用清熱解暑、健脾和胃化濕、益氣生津化暑的飲食原則。飲食養生宜清熱解暑、益氣生津,多吃性涼味苦、辛的蔬菜和豆類食品。

宜多吃:豆腐、鯽魚、西瓜、苦瓜、綠豆、玉米、扁豆、蓮子、荷葉;適量低脂肪肉類(魚、蝦、雞肉、貝類)、桃、烏梅、草莓、番茄、黃瓜。

少吃:少吃肉食,吃肉易生痰火,尤其是紅肉類;少吃甜食,甜食含糖分高,産生的熱量也高。若老人過多食用,就會化熱生火,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引起消化不良,産生食欲減退、胃脘脹滿、口膩無味等症狀。

推薦飲食:

綠豆湯

【做法】綠豆150克,冰糖少量。

將綠豆洗凈,用清水浸泡10分鐘後倒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煮開後改小火,煮至綠豆開花後關火,盛出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白糖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除煩,止渴健胃,利水消腫。

酸梅湯

【做法】烏梅100克,山楂100克,甘草10克,糖桂花5克,冰糖適量。

先將烏梅、山楂和甘草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鐘。在砂鍋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把泡好的烏梅、山楂和甘草一起放入砂鍋中,大火燒開,再改用小火煮30分鐘,加入適量冰糖,再煮10分鐘,最後再加入一小勺糖桂花攪拌均勻即可。

【功效】消食合中,行氣散瘀,生津止渴,收斂肺氣,除煩安神。

鹽茶

【做法】茶葉3克,食鹽1克,沸水500毫升沖泡,涼後飲。

【功效】祛熱解暑、補液止渴。

日常輕運動建議

老年人運動的目的是減緩衰老帶來的運動能力下降,增加肌肉和肌力,延緩肌力和肌耐力的降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認知功能,控制慢性病,減少軀體殘疾的風險,延長壽命。

推薦老年人進行適量的抗阻訓練,並同時結合有氧、拉伸和平衡運動以改善軀體功能。

有氧運動每週3~5天,中等強度每天30~60分鐘或每週150~300分鐘,如:步行、水下步行、固定功率的單車、健身操等。

抗阻運動每週2次左右,運動時間控制在10~30分鐘,如:小啞鈴、負重步行、臥推、深蹲(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動作,不可強求)。

拉伸、平衡運動每週2次左右,拉伸運動每次30~60秒,平衡運動包括太極、八段錦等。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