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便民資訊
中原科技學院構建新時代高校美育育人新生態
更新時間:2024-07-01 17:56:11    來源:中國網

教育部高度重視高等學校美育工作,近年來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第一,明確新階段。2019年教育部首次以“新時代高等學校”命名提出切實加強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第二,賦予新使命。2021年中宣部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文件,要求積極推動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第三,確定新目標。確定2035年形成多樣化高品質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高等學校美育體系的工作目標。

中原科技學院美育工作明確以提升讓學生“帶得走”的審美態度和技能為目標,形成在“新時代”美育理念下的“1245”育人模式,通過“第一·二課堂”和“社會服務+X”的兩條途徑,構建“理論、實踐、應用、評價”四個支撐體系,夯實“審美觀、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五觀教育成效。切實把美育融入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開創健康、和諧、開放、創新、高品質發展的高校美育教育新生態。

一、“一核”主線 目標並進 普惠推進美育新使命

中原科技學院一直注重加強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建立以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育為重點、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藝術經典教育為主要內容的美育體系。

(一)打造中原吟誦育人品牌

吟誦藝術是古人對漢語詩文傳統誦讀的一種方式,傳承著中國文化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文化與歷史價值。將吟誦品牌育人建設做為學校綜合素質和能力雙優的人才培養特色,師資團隊以專職骨幹教師為主,同時兼聘校外古樂演奏家、民俗學家為學術顧問和兼職教授,吟誦團員選拔秉承“熱愛 積極 開放”的原則,嚴格執行淘汰和補位相結合的競爭機制,保障該品牌團隊的良性運轉。

校吟誦團參加“中國·鄭州拜月祈福大典”劇照

(二)強化文化品牌育人功能

通過校級藝術團、文化節等品牌建立,內容挑選《詩經》《楚辭》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來教學、演繹,並致力於中華吟誦的搶救、整理、傳承與創新,塑造育人品牌擴大社會傳播效應,立足新時代使命,將傳統吟誦從發聲、旋律、表演等方面進行藝術形式創新,堅持育人、社會雙重效益,塑造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中國藝術形象,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2024.05 中原科技學院第一屆吟誦文化節 吟誦實景表演

二、“二徑”協同 強化實踐 紮實推進美育大改革

(一)第一·二課堂

第一課堂首先要在理論+實踐教學改革上下大功夫,挖掘學生的藝術思維和創新能力,促進在普及藝術課堂中提升育人品質。其次,推行美育分層分類教學改革,依託調查問卷、分組、分項實踐表現,分化、整合出若干個藝術實踐班,來進一步實施“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學分、學時相互對換的分層分類教學改革。再次,實施美育“講座式”重大教學改革,力圖從單元課程做起實現品質飛躍,打通學科壁壘,相互學習,互通有無,成就“美術/音樂教師”到“美育教師”全科教學的轉變,走好一條穩紮穩打的教改路線,取得更優的教學效果。

第二課堂美育工作建立“學、訓、展、行”一體化實踐教學平臺,學即學習行為,訓即實踐訓練,展即藝術展演,行即服務行動,建立合唱團、軍樂團、吟誦團、舞蹈團、室內樂團、書法社、美術社“七大”校級特色藝術團體,每年度引進、參與高水準展演達數十場次,並進行校大學生藝術展演、吟誦文化節、合唱節、書畫作品展等各級各類藝術文化活動,在強化學生藝術實踐技能基礎上,同時服務校內外師生文化藝術生活。

《美術鑒賞》第一課堂教學改革,分組實施扎染藝術實踐及學生作品展一角。

2023.06 校美育範式改革彙報音樂會劇照

(二)“社會服務+X”

中原科技學院發揮高校美育帶領作用,持續每年深入老年大學、社區基層、特殊學校、企業單位等開展美育社會服務工作。2023年,在河南省教育廳組織實施全省鄉村中小學“以美育人 向美而歌”合唱培育工程項目中,

2024.06 省教育廳授予我校首批鄉村中小學合唱培育工程幫扶高校

中原科技學院作為省教育廳第一批入選高校堅持以展促教,依託合唱專業師資,立足校園,加強指導,因地因校制宜,打造鄉村中小學品牌合唱團,幫助學校形成了“一校一品”的格局。在項目執行的一年間,共赴定點幫扶的長垣市南蒲街道中心學校和獲嘉縣亢村鎮第一初級中學實地教學近50次,最終圓滿完成2024年河南省教育廳合唱培育項目全省展演活動,並分別榮獲當地中小學藝術展演合唱組一等獎。

2023年-2024年 我校教師團隊深入鄉村開展合唱教學場景

三、“四支”結合 優化完善 閉環推進美育新模式

中原科技學院構建“理論、實踐、應用、評價”四個支撐體系的社會實踐課程,形成人才培養“理論-社會服務”的閉環美育新模式,其中,《音樂美的實踐與傳播》課程于2022年被省教育廳評為高等學校一流本科課程。

(一)理論教育

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針對“藝術實踐班”進行系統的基礎知識講授,建立基層服務和社會展演兩大團隊。

(二)實踐訓練

根據課程分組來分配實踐教師,以“集中”到“小組”的授課形式進一步確定實踐選題,特別鼓勵生生、師生原創作品來進行合作訓練。

(三)實踐應用

實踐導師帶領團隊深入開展基層教學、宣講服務,傳藝術之美,助鄉村振興。借助受邀政府或地方參與慶典、快閃等活動,展教學之果,顯師生之德。

2023.06 受邀參加省文化和旅遊廳文明辦等單位舉辦的非遺懸針篆作品展示活動,2022級英語專業學生現場書寫懸針篆。

2023.05 公共藝術中心赴商丘特殊教育學校,開展美育社會服務實踐活動。

(四)課程評價

課程實施“4+6”評價模式,建立側重基礎技能和社會服務的多元化過程性評價體系。同時會組織學生交流座談,重點分析分目標達成情況,成為該課程提升教學成果的重要舉措。

四、“五觀”育人 砥礪共促 全力推進美育新生態

學校堅持以優秀音樂文化為導向,注重人才培養的“五觀”教育,藝術帶給師生的感動和自豪,是做為高校美育工作交上的最好答卷。

在近3年學生問卷調查中受到一致好評,教學品質評價連年優秀。近年來,共簽署美育實踐教育基地5個;師生原創大型吟誦劇《星辰心夢·東坡傳》獲“省第十六屆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一等獎、省教育廳“黃河戲劇獎”三等獎及表演單項獎3項;指導校合唱團獲省教育廳“教育系統合唱比賽”一等獎;2024年完成省教育廳“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理論-實踐混合範式高校美育模式創新與實踐》,同時在河南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共榮獲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9項,實現了學校藝術類獎項的重大突破。美育教師先後被授予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新時代美育教育將秉承守正創新、培根鑄魂的使命,緊扣時代脈搏,以“品學通、藝理通”的標準要求,以“新工匠精神”的師風學風,以“藝術服務人民”的教育旗幟,用情用力地面向學生及社會講好中國故事,傳承民族精神,為新時代強國鍛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品質、高素質人才和形成健康、和諧、開放、創新、高品質發展的高校美育教育新生態而努力。(文/宋麗娜

文章係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項目“理論--實踐混合範式高校美育模式創新與實踐”(編號:2021SJGLX319)研究成果。

【相關新聞】
【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