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戶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網志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福建省科技特派員成果現場推介對接活動在南平舉行
更新時間:2024-06-27 11:30:13 來源:中國網

6月25日,由福建省科學技術廳、南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全省科技特派員成果現場推介對接活動在南平市舉行。該活動旨在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員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機制,擴大科技特派員成果宣傳、示範和推廣,促進科技特派員服務進一步建立在産業鏈上。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虔,南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朝陽,省農科院黃勤樓副院長等領導出席活動。科技特派員及相關企業代表,省科技特派員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代表,設區市科技局及農科院所代表等200余人參加了活動。

福建省科技廳副廳長陳虔、南平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張朝陽代表主辦單位分別在活動上致辭。陳虔副廳長指出,要把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與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機結合、銜接聯動,引導和推動全省廣大科技特派員沉下身子、深入基層一線開展科技興農、科技興企工作。要切實發揮科技特派員為基層、群眾和企業辦實事、解難題的作用,不斷優化供需匹配方式,完善科技特派員服務“功能表式”供給與農戶、企業“訂單式”需求的精準有效對接,促進科技特派員把服務進一步建立在産業鏈上,把先進科技成果和現代生産理念帶到農村、帶給企業。張朝陽常務副市長表示,南平市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聚焦“土特産”和新質生産力發展需要,組織企業積極主動對接科技特派員成果,進一步加強産學研合作,推動更多科技特派員創新成果在南平落地轉化。

本次活動集展示推介、行業交流、資源對接等為一體,在活動現場分別佈置技術成果展示區、現代設施農業展示區、旱地作物展示區、成果品鑒區對徵集的優秀技術成果進行全方位展示。

活動現場,來自建甌稻漁科技小院推介的稻漁生態種養模式及其稻漁種養大米和田螺産品受到與會人員和有關領導的關注與好評。

image.png

科技特派員練進旺現場講解稻漁生態種養模式  劉名鎮 攝

“為了充分利用拋荒地,提高農民效益,我們在建甌市迪口鎮開展稻螺種養。通過提供培訓,提供螺種、請專家現場指導,同時積極打造‘迪鮑’品牌,取得了成效。在此基礎上,于2023年6月建立了‘福建建甌稻漁科技小院’,並以此為平臺開展‘稻螺綜合種養模式優化及種養技術研究’,推動稻漁産業發展。目前,迪口鎮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面積800多畝。”建甌市農業農村局推廣研究員、科技特派員練進旺介紹。

據了解,主辦單位在活動前期徵集到全省各地市先進適用且符合産業發展導向和需要的918項優秀技術成果,涉及作物、林果、食用菌、農産品加工、生物醫藥、畜牧水産、土肥等領域。經過會前推介對接,科技特派員與企業達成合作的項目207個、合作金額達6414萬元。在現場推介會上,組織部分代表項目進行現場對接簽約,並由武夷學院、省農科院等11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作新産品、新技術、新品種成果推介。本次活動的舉辦,為科技特派員與企業需求的精準對接搭建了一個良好平臺,促進科技特派員服務更加適應基層需求、符合市場化導向,為推進鄉村振興和産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和人才保障。(施德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