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2014生態文明企業家(庫布其)年會”于9月20日在聯合國生態經濟示範區——庫布其沙漠隆重召開。近年來中國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受高度關注,給人們敲響警鐘的同時,也給中國環境服務産業帶來無限商機。

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裏約+20峰會秘書長沙祖康出席大會併發表演講,沙祖康認為中國的生態建設離不開企業家,企業家是在決策前沿的。企業家重視生態建設也體現出了主人翁精神,企業家們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加上創新精神,利用市場化手段,探討解決中國日益嚴峻的水、空氣、土壤等環境問題,推動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發展是全球發展的大趨勢,目前全球環境發展面臨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生態文明建設意見成為各國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企業家們做衝鋒陷陣的領軍者,當之無愧。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當 前環境問題存在五大生態風險

人類永遠是自然的一份子,人類與大自然必須保持和諧共存,保護地球生態系統是人類的共同責任。目前的中國由於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導致一些地方開始不注意對大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日益被忽視。沙祖康提醒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但是這個問題日趨嚴重,例如全世界的漁業75%已經過渡開發,如果全球氣溫升高,超過3.5℃,世界上已知的物種,滅絕風險將高達70%。生物多樣性是集中反映生態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據。

與物種滅絕相隨著的是土地問題,荒漠化、土地退化與乾旱,荒漠化、土地退化和乾旱是全球性的挑戰,嚴重的威脅到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乾旱地區約佔地球面積的40%,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全球有20億的人口生活在乾旱地區,特別是非洲和撒哈拉地區,週期性的乾旱和饑荒造成嚴重性的破壞性,在那裏內戰和軍事衝突不斷,危急該地區的和平與安全。滿足人類對土地的需求要在三個方面採取行動。第一、要保全可持續的開發綠洲。第二、要儘快恢復退化的土地,改良土壤的品質。第三、同時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

據有關資料,目前全球水土流失的速度約是土壤生成速度的10─40倍;毫無誇張的講水資源保護,已經成為人類社會活動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核心,但是,世界上有40多個國家,包括中國,水資源長期短缺,近十億人飲水困難。根據聯合國的預測,現在世界上已經有超過70億的人口,到2025年將有18億人缺水,2/3的世界人口將生活在用水緊張的地區。因此,因為水資源的短缺將會對經濟帶來更大的損失。聯合國在描繪水資源短缺的時候引用了下面幾個字,無聲的危機。

對於已經習慣生活在繁忙城市中的人而言,生物多樣性、水土資源的保護視乎離他們的生活很遠,談與城市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保護話題,能引發更多人對於生態環境的關注。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全球已經有近35億人居住在城市,對於正在快速推進城市化的中國而言,城市保護話題更為重要。通過一組數據我們開始清晰的看到中國城市保護的重要性,據聯合國測算到2030年將有60%的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區,城市化建設的95%將發生在中國,這些數字説明城市化在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一方面城市化推動了經濟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同時也給農村帶來了新的機會。城市化建設的經濟發展的至關重要性已經是無可置疑。中國地級以上的市雖然僅佔中國土地的5%,但是他們佔了中國整個用水量的85%。由此可見新型城市化,以人為中心,建設可持續的城市地區的重要性。

對於習慣在城市生活的人而言,生態環境破壞對他們生活最直接的影響之一便是氣候變化。氣候變化是我們這個時代面臨的最大挑戰,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繼續上升,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最容易遭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有不少國家已經在經受氣候變化日益嚴重的影響,包括乾旱、自然災害、海平面上升等,這一切都歸結到糧食安全,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所以我們都需要廣泛的合作,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所以,我們堅持擔任治理的責任是至關重要的。

環境變化轉變成企業機遇 推動綠色經濟幾點建議

資源有很多種,一提到資源人們習慣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石油、煤炭、天然氣,有著一種資源被人所忽視那邊是綠色資源。前者依靠破壞自然來獲取效益,而後者則是依靠發展好綠色資源獲取效益,管理好自然資源,提高資源效率,減少浪費,不僅對生態建設有利,也對企業管理有利。

對於轉型升級期的中國經濟而言,做大綠色GDP這塊蛋糕尤為重要,如何做大綠色GDP這塊蛋糕,首先要開發降低氣候變化、減少水資源短缺、減少有害化學品排放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對於已經習慣了粗放式發展的中國經濟而言,這些舉措對科學技術的挑戰,同時也是對企業家創新精神的挑戰。

生態環境的建立需要宏觀調控與微觀執行相結合,落實到具體就是企業的投資于發展,中國企業要把握全球在可持續的技術、投資和服務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把這些環境變化轉變成為巨大的商業機遇,發展新型的可持續産品,開拓信市場。企業家們應該重視環境變化轉變成企業的機遇。

環境變化中的商機主要集中在城市,來至於新型城市化,隨著城市人口對於環境的日益關注,改善生存環境的強大訴求推動著,綠色經濟投資不斷增加,隨之興起的是綠色交通、綠色建築、節能技術等一批新産品的問世,投資加創新創造人類可持續發展生活的生態環境。

據聯合國報告稱,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挑戰,但同時也帶來發展機遇,人類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因此發生變化。如果能開發出適應環境變化的産品和服務,可從綠色經濟中獲益。例如在食品領域,對氣候變化更具適應性的多樣性食品供應市場將日益擴大。在過去10年中,有機食品和飲料的市場規模每年增長10%至20%,這為相關企業帶來了不少商機。

最後強調的是,發展生態旅遊業,尤其是自然風光旅遊和生態旅遊市場。目前旅遊業已經成為中國多個地方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點方向,中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與秀麗的山川,這兩點成為中國發展生態旅遊業提供重要支撐。

符合國情的生態之路最重要 推動全球經濟綠色增長

切忌設置綠色壁壘

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應當遵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切忌以“綠色經濟”之名搞“綠色壁壘”。

發展要吸取西方的教訓

中國的發展要吸取西方的教訓,運用科技的創新,良好的政治環境,調動社會企業的積極性,發展消除貧困框架下的綠色經濟。用可持續的眼光思考發展問題,優先消除貧困,合理利用資源,搞生態文明,把環境保護好,堅持走符合中國國情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中國需合理碳排放空間

西方進行了幾百年的工業化,發展中國家需要發展,但可留給發展中國家的排放已經沒有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一要靠自己,發展經濟是根本,二要靠國際合作,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都必須要合作才能解決問題。

乾旱是全球性的挑戰

荒漠化、土地退化和乾旱是全球性的挑戰,嚴重的威脅到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目前有20億人口生活在乾旱地區,特別是非洲和撒哈拉地區。要保持可持續的開發綠洲;要儘快恢復退化的土地,改良土壤的品質;同時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不矛盾

隨著科技的發展,資訊技術也進一步應用到發展過程中來,所以我們可以既發展,同時又不需要犧牲環境,以一種綠色發展和增長的方式。清潔能源可以讓經濟進行發展,同時又是保護環境的。

中國企業明確環境責任

企業在解決世界最頭疼的問題方面,可以發揮獨特而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企業已經明確意識到身上的環境責任,也説明瞭中國企業對核心利益的慎重把握和綜合衡量。

掃描二維碼關注
中國網財經微信
Tel: 68735082

相關專題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