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曙光

農銀理財黨委書記、董事長

立足共同富裕新方向 當好服務“三農”主力軍

未來,農銀理財將始終牢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民生的根本使命,持續提升投資管理能力、産品創新能力、客戶服務能力、風險控制能力以及科技運營能力,以專業、穩健、可持續的業務經營更好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助力共同富裕。

返回合集

撰文|曾薔


近年來,中國經濟持續穩中向好,居民財富不斷積累,對多元化理財服務的需求日益提升。無論是面向市場的資産管理業務,還是面對客戶的財富管理業務,都已成為各家金融機構的“必爭之地”。2022年,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中國逾百萬億的資産管理市場、逾兩百萬億的財富管理市場將迎來發展新時代。作為兩大市場的主力軍,在資管新規中成長起來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將如何塑造核心競爭力,實現高品質發展?


近日,中國網財經記者帶著上述問題獨家專訪了農銀理財董事長馬曙光。“對於銀行理財而言,從總行內設部門運作轉變為子公司獨立法人運作,從預期收益型産品轉變為凈值型産品,但我們的發展定位是一如既往的,那就是持續為廣大居民提供回報穩健、風險可控、品類多元的投資選擇,尤其要強調的是,理財産品的絕對收益永遠是我們的第一追求。”此外,相較于其他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農銀理財作為農業銀行全資控股機構,形成了對廣大縣域渠道與“三農”客群的天然覆蓋。在採訪過程中,馬曙光就農銀理財如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也進行了一番解讀。


“從‘十四五’開始,我國已經進入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歷史新時期,這對資産管理業務、財富管理業務提出了新要求、指明瞭新方向。未來,農銀理財將始終牢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社會民生的根本使命,持續提升投資管理能力、産品創新能力、客戶服務能力、風險控制能力以及科技運營能力,以專業、穩健、可持續的業務經營更好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助力共同富裕。”馬曙光如是表示。


穩中求進向未來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個人金融資産已達205萬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成為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市場。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礎沒有改變,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步伐堅定不移,也為資管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馬曙光同樣對我國資産管理、財富管理市場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他指出:第一,我國資管市場無論是絕對規模還是相對規模相較發達經濟體都還有相當差距。從絕對規模看,目前全球排名前20的資管機構管理規模都在1萬億美元以上,相當於6萬多億人民幣,其中排名第一的貝萊德管理規模已經突破10萬億美元,也就是超過60萬億人民幣,而我國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銀行理財,目前頭部機構的管理規模也就2-3萬億人民幣。從相對規模看,以銀行係資管為例,早在2012年美國銀行業資管規模就佔到了銀行業總資産的97.6%,而2020年我國銀行理財規模僅佔銀行業總資産的8%。第二,我國居民財富結構中,房地産佔比較高,金融資産佔比較低;而金融資産結構中,現金、存款等佔比較高,證券、基金、保險等資産佔比較低。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和自然利率長期下行的大背景下,未來居民加大金融資産配置已是大勢所趨。第三,當前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礎沒有改變,“十四五”期間中國居民總財富仍有望保持兩位數的年均增速,圍繞“十四五”規劃及2035年遠景目標的一系列産業、行業、區域政策出臺,不僅將孕育出一批高品質的資産標的,同時也將帶來新一輪的資金戰略配置與保值增值需求。


馬曙光介紹道,農銀理財開業兩年多以來,一手強基固本抓轉型,一手面向未來抓發展,目前主要在兩個領域初步打造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一方面,創新産品設計。立足客戶需求,加大産品供給,實現了現金管理、純固收、固收增強、混合等四大類産品均衡佈局,産品期限短至1天、長至3年的全覆蓋。例如,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努力兼顧産品的收益性與流動性,2021年一季度推出封閉一定期限後即每日開放的“靈動”系列産品,不到1年其規模已突破6000億元。另一方面,穩健實現收益。堅持集約化經營原則,合理控制産品發行數量,用心做好每一隻産品,在産品投資運作環節預留足夠安全墊,努力為客戶創造穩健的絕對收益。公司成立兩年多以來,累計為3000萬理財客戶創造了超過1500億元的投資收益。


“總的來説,穩健收益優勢、渠道覆蓋優勢、(依託母行的)資産創設優勢,是銀行理財三大核心競爭力所在。在合規前提下,農銀理財與農業銀行密切合作,在優質資産發掘與投後管理監測上形成了良好的行司協同效應,目前農銀理財已兌付的凈值型産品無一‘破凈’,存續規模超百億的産品數量領先同業。”馬曙光表示,現階段,理財業務公司化、凈值化的運作機制已基本理順,公司管理的産品規模保持在理財同業“第一集團”,農銀理財第一階段“打基礎”的目標基本實現。


與此同時,馬曙光坦言,理財業務的全面凈值化轉型以及理財投資範圍的大幅拓寬,也使理財産品在控制投資組合回撤、努力實現正向收益的過程中面臨更多挑戰,例如經濟與市場短期波動對産品凈值的擾動、權益研究與投資經驗不足、人才發展與激勵約束機制尚不健全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下一步去克服或提升的。


服務“三農”見實效


當前,我國的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全面勝利,“三農”工作的重心轉向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銀行作為以服務“三農”為己任的國有大行,是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國家隊和主力軍。馬曙光指出,農銀理財作為農業銀行集團第一大子公司,始終圍繞農業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的領軍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銀行”兩大定位,不斷提升理財業務在“三農”和縣域的覆蓋面和服務水準。


在産品佈局上,農銀理財持續擴大縣域産品供給。在原有惠農系列産品基礎上,推出鄉村振興系列專屬理財産品,銷售範圍從原先的惠農卡持卡戶專屬擴大至在縣域開立賬戶的全體客戶,並與農業銀行負債端服務鄉村振興的客戶範圍標准保持一致,産品募集量進一步提升,目前規模已突破440億元。除鄉村振興和惠農專屬産品之外,農銀理財各類常規産品銷售均已涵蓋全行“三農”和縣域客戶。截至目前,縣域理財規模接近9000億元,佔全部理財規模比例43%。産品業績整體表現平穩,持續為廣大“三農”及縣域客戶增加正向財産性收入,助力共同富裕。


在融資支援上,農銀理財持續加大投資力度。在符合相關風險政策的前提下,公司積極進行相關債券和其他融資工具投資,目前持有服務“三農”相關企業和鄉村振興相關企業的短期債券和中期票據超14億元。農銀理財還聯動系統內分行,與地方政府共同出資組建全國首支銀行金融機構參與具體項目的省級鄉村振興基金,重點支援優質育種企業、農業科技企業、農産品穩産保供企業和生豬規模養殖加工企業等。


在客戶服務上,農銀理財持續做好縣域客戶培育工作。目前縣域客戶理財投資意識普遍不強,投資知識比較薄弱。縣域是農業銀行和農銀理財金融服務的主戰場,農銀理財與母行渠道部門協同配合,充分發揮農行縣域網點數量多、覆蓋廣的優勢,為客戶普及理財知識、講解理財産品、演示收益情景、提示投資風險,切實將“三農”金融、普惠金融服務做出溫度、落到實處。


共築競合新格局


資管新規拉平了銀行理財與公募基金等非銀資管機構的監管標準,真正意義上的“大資管時代”已經來臨。尤其是近兩年資本市場持續向好,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不斷創出歷史新高,似乎與銀行理財隱隱形成了競爭關係。


馬曙光認為:“看上去,公募基金的規模增長似乎可能對理財資金形成了分流,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這個市場的未來足夠大;而且總的來看,由於目標客群、風險偏好、收益定位等方面的差異,銀行理財子公司與非銀資管機構之間仍然是合作大於競爭。比如購買公募基金的投資者可能更多是有一定經濟能力、中高風險偏好的人群,而銀行理財雖然也覆蓋了高凈值人群,但購買對象更多是中低風險偏好的普通大眾;公募基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更加注重相對收益和相對排名,而銀行理財是‘穩’字當頭,第一追求永遠是絕對收益。因此資管新規下的‘大資管時代’、‘大財富管理時代’,是各類資管機構在同一個市場環境下共謀發展,共同為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雙方的合作領域上,馬曙光指出,公募基金擅長權益主動管理,是權益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且多家公募基金具有年金和養老金管理資格,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與之開展MOM、FOF等權益類委外投資合作以及投資顧問、養老金投資合作;券商資管擁有成熟全面的投研體系,且與券商本部的財富管理部門有協同優勢,銀行理財子公司可與之開展投資研究、財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保險資管掌握的險資天然具有長久期的特點,能夠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産業基金等非標資産實現很好的對接,同時保險資管近年來在養老産業和養老金投資領域持續發力,進一步擴大了與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合作空間。


與此同時,為更好滿足客戶的財富管理需求,各家銀行也紛紛引入他行理財産品進行銷售,理財産品同業交叉代銷已成趨勢,原本依靠母行渠道優勢的理財子公司彼此又將面臨新的競爭。對此,馬曙光表示,母行引入他行優秀的理財産品進行代銷是激勵農銀理財邁向一流資管機構的重要動力;農銀理財自身也將在立足本行渠道全産品線佈局的前提下,在他行代銷渠道發售差異化、特色化的産品。下一步,農銀理財將優選風險管理水準較高、內控制度體系完善、銷售行為規範、客戶基礎較好、資訊系統可靠性強的機構開展代銷合作,以進一步擴大理財客戶覆蓋面、提升品牌影響力。


隨著2018年4月資管新規頒布實施,資産管理行業轉型發展的序幕由此被拉開,銀行理財子公司應運而生並實現快速發展,已積蓄成為資管領域的重要力量。作為大資管行業的新貴,脫胎于商業銀行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如何依託母行的資源與渠道優勢,從産品轉型、業務發展定位、人才招募等方面進行差異化佈局,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實現突圍?未來發展又面臨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中國網財經重磅推出《走進銀行理財子公司》高端訪談欄目,聆聽前沿智慧,見證資管行業巨變,共迎財富管理新時代!

統籌:孫朋浩   曾   薔


撰稿:曾   薔   王金瑞   藺壯壯


設計:栗   寧


開發:梁   迪

中國網財經 頭條號

中國網財經 客戶端

中國網財經 微信公號

中國網財經 微網志

中國網財經 一點號

中國網財經 百家號

中國網財經 大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