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實體經濟不同發展階段、層層遞進的多層次市場新生態,將為穩定經濟增長、支援科技創新、實現高品質發展貢獻更強大的資本動能。2024年12月14日,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書記、主席吳清主持召開黨委(擴大)會議,傳達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全國金融系統工作會議要求,研究部署證監會系統貫徹落實工作。會議提出,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深化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改革,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體系。
深化科創板改革
2024年,科創板改革再提速,大幅提升了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效能。2024年6月19日,證監會發佈《關於深化科創板改革 服務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八條措施》(以下簡稱“科創板八條”),緊扣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主題,進一步突出科創板“硬科技”特色,提出所有改革舉措,為科創板的改革“再出發”指明方向。
“科創板八條”提出的適應新質生産力相關企業的特點、提升制度包容性和並購重組估值包容性、完善股權激勵制度等舉措,與高端裝備行業的發展模式尤為契合。專家表示,“科創板八條”的推出,使得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的精準性、包容性、適應性得到大幅提升,為高端裝備公司的産業並購、股權激勵提供更大助益。
改革後的科創板支援“硬科技”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改革“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科創板八條”明確,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提升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包容性,更好服務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産力發展。提高並購重組估值包容性,支援科創板上市公司收購優質未盈利硬科技企業。
改革後的科創板運作機制更加適應科技創新,科創板多樣化和包容性的上市條件,適應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科創企業的差異化融資需求,推動優質科技型企業加快對接資本市場。“科創板八條”提出探索建立“輕資産、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支援科創板上市公司再融資募集資金用於研發投入。
“科創板八條”發佈後,科創板新上市8家公司,合計IPO募集資金68億元,包括半導體、光伏、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軟體行業企業。國內隱身材料領域單項冠軍佳馳科技、半導體設備精密零部件國産化龍頭先鋒精密等具備核心技術、致力於打破國際壟斷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紛紛登陸科創板。
據統計,“科創板八條”正式發佈後,從首發上市、並購重組、産品創新等多個方面,已有一批典型案例落地。以並購重組為例,科創板産業並購活躍度正逐步提高。2024年7月16日,普源精電發行股份購買資産申請已經獲得證監會同意註冊生效,從受理至註冊生效用時僅2個月。交易標的公司耐數電子的增值率超過900%。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創類企業具有研發能力強、人才資源多的特點,也充分體現了並購重組政策對該類企業的估值包容度。
展望未來,科創板將堅守服務優質科技企業的使命責任,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著力完善適應新質生産力特徵的發行上市、再融資、並購重組、持續監管等制度機制,全方位加大對優質科技企業的包容性、適應性和精準支援力度,引導更多先進生産要素向科技領域聚集,加強資訊披露和公司治理監管,推動上市公司提升公司品質和投資價值,促進科技、資本和産業高水準迴圈。
服務中小企業
2024年,北京證券交易所積極支援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支援符合新質生産力方向的企業上市發展。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超九成,戰略性新興産業、先進製造業企業佔比近八成,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一半,10家公司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證,16家公司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國家技術發明獎。
北交所積極補齊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短板,推動金融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聚集。橫向看,北交所的建設發展擴大了資本市場服務覆蓋面,提高了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北交所上市公司中,超八成為中小企業,近九成為民營企業。縱向看,北交所堅持與新三板協同發展,通過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型對接,並結合上市公司轉板機制,匹配了不同發展階段中小企業的需要,完善了資本市場支援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北交所積極探索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發展路徑。北交所和新三板公司中有縣域企業近600家、民族地區企業超200家,在服務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解決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秉持按需融資、穩健發展理念,北交所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17倍,平均融資2億元,累計融資530余億元,用總量不大的融資額惠及了251家中小企業。北交所推動各方共同踐行普惠金融理念,建立仲介機構激勵約束機制,通過評價加分等方式鼓勵其加大對中小企業投入,凝聚“投早”“投小”“投科技”的共識,與中小企業“陪伴、同行”。
開源證券北交所研究中心總經理諸海濱表示,北交所引導更多資金向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領域的中小企業聚焦,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和專精特新企業增長的重要力量。借助資本市場融資支援,北交所諸多上市公司在關鍵技術領域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産化替代;部分企業專注産品創新,在半導體等領域榮獲單項冠軍,發揮了穩鏈補鏈強鏈的重要作用。
北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更大力度支援科技創新。提高對新質生産力的適應性,立足市場定位,有針對性地完善上市標準、優化審核機制、豐富産品工具,增強北交所制度包容性,作出精準支援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等重點領域企業上市發展的適應性安排。
具體來看,北交所將持續推動投融資兩端協調發展。在投資端,優化投資者結構,培育耐心資本,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在融資端,深入開展提升上市公司品質專項行動,豐富並購重組和支付工具,完善“小額、快速、靈活”的再融資機制,優化股權激勵制度,健全上市公司退出機制。
完善制度體系
從設立科創板、改革創業板到合併深市主機板與中小板、設立北交所,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清晰,基礎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資源配置樞紐更加暢通,A股市場生態進一步優化。
“我國資本市場初步形成了錯位發展、功能互補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説,“從企業規模看,主機板服務大型企業的特徵明顯,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更貼近中小企業群體;從行業分佈看,主機板服務成熟行業企業較多,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服務新興行業較多。”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尹艷林表示,要堅持主機板、科創板、創業板錯位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促進區域性股權市場規範發展。落實分層交易機制,提高市場流動性與交易活躍性,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推動區域性股權市場規則、標準統一。鼓勵優質中小企業、科技企業等改制上市,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以及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註冊掛牌。支援創新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在新三板、股權交易中心掛牌融資。鼓勵股權投資基金加大對有意向改制上市企業的股權融資支援力度。
隨著註冊制改革推進,交易所板塊架構更加清晰、特色更加鮮明,各板塊間的有機聯繫正在加強,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特別是科技創新的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楊成長認為,主機板市場將繼續積極服務大市值企業、成熟企業,滿足好大型企業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完成産業轉型升級的需求,滿足好央企國企整體上市和混改的需求。科創板和創業板將繼續服務好“硬科技”和“三創四新”企業,通過板塊發展帶動市場生態改善,形成支援“硬科技”和“三創四新”的投融資生態和金融服務模式。北交所和新三板將積極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提升對中小企業資本服務的覆蓋面和效率,做好場內市場與場外市場的連接紐帶。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要持續優化完善不同板塊上市條件、明確相應的交易規則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以更好滿足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上市需求。進一步完善多層次市場體系,需在加強區域性股權市場、新三板與北交所、科創板、創業板等市場聯動方面繼續發力。
田軒建議,進一步暢通向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轉板上市通道。在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發展成熟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完善四板至新三板的雙向轉板機制,推動多層次資本市場各板塊之間良性發展。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