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的秘密—肥胖的預防與健康減肥

首頁 > 中國訪談 > 專家學者

導語

 

嘉賓介紹

馬冠生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
 

精彩觀點

健康實際上在於平時慢慢的積累
    預防肥胖的發生,首先應該提高健康的意識,健康第一。但是,有很多人實際上把健康都是拋在腦後的,真正遇到了健康問題,才認識到健康是第一的。
肥胖預防與控制的小技巧
    測體重應該是在不同的時間,好比説今天早上8點左右是空腹測的,那你明天也應該是8點左右空腹測。來看這一天當中你的體重是不是變化了。
肥胖與慢性病的關係
    超重肥胖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這些患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而且超重肥胖的人容易患痛風,尿酸容易增高。
肥胖是多因素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疾病
    肥胖第一的影響因素就是遺傳,遺傳咱們簡單理解就是父母肥胖的,或者是父母雙方有一方肥胖的,他的後代患超重肥胖的危險性就大。
高收入、高文化層次人群超重肥胖率較高
    與國外不同,我國越是高收入的,越是文化程度高的,社會經濟地位比較高的群體,超重肥胖率是比較高的。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青少年都是這樣的趨勢。
超重肥胖的簡單測算方法
    判斷我們一個人是否肥胖,有一個簡單的方法,通過測我們的身高,再加上測我們的體重,計算出來我們的體脂指數。

本期照片

   
   
 

訪談實錄

刷新全文列印合併稱謂
 

評論

用戶: 密碼:

團隊介紹

  《中國訪談》擁有先進的演播設備和成熟專業的策劃、技術團隊,節目團隊在全國“兩會”、黨代會、國慶等國家重大宣傳報道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中國訪談》團隊獨家策劃製作的多部系列訪談節目,曾獲得國家級、全國人大、省部級等多項優秀作品獎。
  團隊成員:鄭海濱 韓琳 王瑞芳 齊凱 佟靜
裴希婷 李虹霖 張揚 孫婉露
版權聲明:

本欄目所有內容,包括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中國網及/或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中國網的書面許可,任何單位、網站或個人不得變更、發行、播送、轉載、複製、重制、改動、散佈、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欄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中國網所屬的伺服器上作鏡像,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單位、網站或個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中國網”,否則本網將依法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活動標題

  • 營養的秘密—肥胖的預防與健康減肥

活動描述

  • 時間:2015年1月8日
    簡介: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肥胖症,列入了疾病分類的名單當中。它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是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中風和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被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預防和控制肥胖症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如何正確認識肥胖,從營養學的角度如何預防和控制肥胖,怎樣才能科學健康的減肥,本期節目特別邀請營養專家,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馬冠生為您解答。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中國訪談,世界對話,歡迎您收看。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將肥胖症,列入了疾病分類的名單當中。它既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又是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壓、中風和多種癌症的危險因素,被列為導致疾病負擔的十大危險因素之一。預防和控制肥胖症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如何正確認識肥胖,從營養學的角度如何預防和控制肥胖,怎樣才能科學健康的減肥,本期節目特別邀請營養專家,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馬冠生為您解答。

    馬所長,您好!感謝您做客中國訪談。

    2015-01-08 09:16:16

  • 馬冠生:

    主持人好,非常高興來到中國訪談和各位網友一塊談談肥胖的發生、發展以及它的預防控制問題。

    2015-01-08 09:17:22

  • 中國網: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説一個人胖與不胖可能完全是憑藉一種直覺。那麼,在專業上我們對超重肥胖有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有哪些簡單的測算方法呢?

    2015-01-08 09:17:38

  • 馬冠生:

    有的,實際上關於肥胖的定義,有這樣幾個關鍵的因素。

    第一,它是多種因素引起的,肥胖發病並不是單一的因素,待會兒我們還會談到。

    第二,由於能量的攝入大於能量的消耗,這是第二個關鍵點,就是我們吃得能量太多了。

    第三,體內脂肪集聚過多,這還不是一個完整的定義,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由於體內脂肪集聚過多,對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是指的這樣一個慢性代謝性的疾病。因此,對於肥胖的判斷實際上應該是根據脂肪佔我們體重的百分比來進行判斷。

    2015-01-08 09:18:16

  • 馬冠生:

    當然,目前還沒有中國的標準。根據國外的標準,對於男性來説,體內的脂肪超過了體重的20%,就屬於輕度的肥胖。如果超過25%,就屬於中度的肥胖,如果超過30%的話,是屬於重度的肥胖。實際上肥胖的判定,最標準的方法是根據脂肪佔我們體重的多少來判斷。

    當然還有一些,大家會問了,我怎麼才能知道我體內的脂肪到底有多少,我們有一些測定的方法,有很多關於體脂肪體成分測量的方法。

    像最常見的就是,我們可以用水下稱重的辦法;還可以測測我們皮膚的皮脂厚度;也可以通過一些電阻抗,生物電阻抗的方法。還有一些像臨床上的用雙能X光射線法,還有通過CT、核磁共振等等,有很多的方法來測定我們的體脂肪。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不需要去花這麼多費用,或者説是時間來測。因此,判斷我們一個人是否肥胖,有一個簡單的方法,通過測我們的身高,再加上測我們的體重,計算出來我們的體脂指數。

    當然有的人把體脂指數翻譯成體塊指數或者是體重指數,它的方法就是通過用千克或者是公斤表示的體重,除上身高,身高是以米為單位的,除上身高的平方,會得出來一個數值,這個數值可以來判斷你的體重是屬於什麼狀況。如果這個數值是小于18.5的話,一般的情況下我們就屬於體重過輕。

    如果18.5到23.9,小于24的話,在這個範圍內,你的體重是屬於正常的。如果這個數值超過了24,不到28的話,是屬於超重的。大於28,是屬於肥胖的。因此,這一個標準是我們對於判斷中國成年人的一個標準。這樣計算起來比較複雜,我們有一張表就能夠非常快速的搜尋,這個表列出來這是身高,這是體重,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你體重的狀況。18.5在這,你知道你的身高是用米表示的,知道你的體重。你的身高和體重的交叉點,我們就很快能判斷出來是屬於什麼樣的體重範圍。

    2015-01-08 09:18:34

  • 中國網:

    這4種顏色代表不同的區域,黃色是體重過輕,綠色是正常,玫紅色是超重,橙色是肥胖。

    2015-01-08 09:18:40

  • 馬冠生:

    對,好比説我們一個人是1米7,他的體重是80的話,他就是落在紅顏色的,屬於肥胖的範圍。所以用這個表很快就能快速地搜尋你的體重屬於什麼樣的狀況,就可以來評估。當然,這是成年人來説,成年人來説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用這樣的一個標準來判斷的。對於孩子來説,由於孩子還是處於一個生長、發育的過程,因此不同性別的,不同年齡的孩子,是有一個數值的。對於孩子是否超重、肥胖,我們有另外一組數據,就是這個數據。從7歲到18歲,這是每個年齡段,每一歲有一個數值,不同的性別。通過這個數值可以判定你的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是男孩是女孩,他是屬於超重的肥胖的還是正常的。

    因此,對於成年人來説,孩子跟成年人超重肥胖判別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2015-01-08 09:18:53

  • 中國網:

    這個跟性別還有關係。

    2015-01-08 09:19:07

  • 馬冠生:

    對,因為他還是處於生長髮育過程當中,對於孩子來説,特別是對女孩子來説。她的青春發育期要比男孩子要早兩年左右,因此她體內脂肪的變化也是跟男孩子不一樣的,因此有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判斷標準。

    2015-01-08 09:19:33

  • 中國網:

    有了這兩張表,我們其實就可以非常直觀簡單地判斷自己的身體超重肥胖的狀況了。

    2015-01-08 09:20:06

  • 馬冠生:

    對,這個標準實際上是間接地反映我們體內脂肪含量的多少,一開始我們説的按標準的方法應該是來測量我們體內的脂肪,計算一下體內的脂肪,佔體重的百分比,但是它測量起來比較複雜。因此,我們用這種簡單的方法來間接反映我們體內脂肪的多少,來判定體重的一個情況是屬於正常、超重還是肥胖。

    2015-01-08 09:20:19

  • 中國網:

    咱們講完了肥胖如何測量方法之後,下面請你跟網友談一下,目前我國居民的肥胖趨勢是怎樣的,肥胖率大概是多少,又存在哪些特點呢?

    2015-01-08 09:20:36

  • 馬冠生:

    關於超重肥胖,可以説近20、30年,我國的超重肥胖率是不斷的增加,實際上跟整個世界上超重肥胖的變化也是差不多的。近20、30年,超重肥胖率的變化,呈現這樣的一種特點,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不斷增長的趨勢。我們國家原來認為,可能城市人群的超重肥胖是一個問題,農村問題不大。但是,近10年的變化很快,無論是城市地區還是農村地區,超重肥胖都是在不斷增加的。另外一方面,這種超重肥胖的變化不僅僅是在成年人當中呈現出來的,而且在兒童、青年當中超重肥胖也是在不斷增加的。

    如果我們看看80年代以前的數據,我們的超重肥胖率是非常非常低的,1%都不到。到了90年代超重肥胖率就開始增長了,到目前差不多我們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差不多30%左右的城鄉居民是屬於超重的,10%左右的城鄉居民屬於肥胖的狀況。並且城鄉之間的差別並不太明顯,一些貧困地區的超重肥胖目前不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這種城鄉之間的差別會越來越小。

    2015-01-08 09:20:50

  • 馬冠生:

    因此,我們對超重肥胖的預防,不僅僅是要關注到城市人群,而且還要關注到農村人群。因為,我們整個人口的分佈,農村人口占的比例是大的。一旦我們的超重肥胖蔓延到農村的話,它所涉及的人群範圍是比較大的。在發達國家人群當中,肥胖主要是在低收入低文化人群,跟高收入高文化程度的人群相比,社會經濟地位比較低的人群的超重肥胖率是高的。

    在我國正好恰恰相反,在我們國家就是,越是高收入的,越是文化程度高的,社會經濟地位比較高的群體,它當中的超重肥胖率是比較高的。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兒童、青少年都是這樣的趨勢。就説明瞭近20、30年的變化,就是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因此導致了超重肥胖的變化,這就是跟國外不一樣的。

    但是,這種趨勢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會改變他的生活方式,可能10年以後,我們也會跟發達國家一樣。在低收入人群低文化層次人群當中,它的超重肥胖變成一個突出的公共衛生問題。而高收入人群高文化層次的人群,它的超重肥胖率會有所減少。

    2015-01-08 09:21:04

  • 中國網:

    這20、30年來我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生活品質上去了。可能大家的健康意識還沒有跟著一起提升,您剛才説的這個可能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係,導致肥胖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2015-01-08 09:21:16

  • 馬冠生:

    一開始我們談到肥胖定義的時候就談到了,肥胖是一種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的疾病。肥胖第一的影響因素就是遺傳,遺傳咱們簡單理解就是父母肥胖的,或者是父母雙方有一方肥胖的,他的後代患超重肥胖的危險性就大。

    2015-01-08 09:21:30

  • 中國網:

    這個跟遺傳也相關的。

    2015-01-08 09:21:41

  • 馬冠生:

    對,遺傳因素還是起到非常重要的因素。父母胖,他的孩子胖機率就比較高。父母雙方一方是胖的,後代患肥胖的風險是比父母雙方都胖少一點。但是,比父母體重都正常的人群還是要高的。因此,這樣遺傳的因素還是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近10來年,也有很多研究,圍繞著跟肥胖相關的基因進行開展研究,就發現有很多種的基因,像FTO基因等,跟肥胖有關的。

    近幾十年來,肥胖的快速的增長,實際上並不是由於基因的改變,而是由於我們整個生活方式的變化。因此,基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啟動基因的,實際上是我們整個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行為方式發生了變化。因此第二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説的是一個導致肥胖的這種環境,我們説致肥環境。

    為什麼説致肥環境?大家要是留意一下,分析一下我們目前生活的環境,近20、30年變化地特別快。首先我們説吃,原來我們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我們能源的來源主要來自於穀類;好比説,大米、麵粉、米麵的製品,主要來自於它。現在我們很多的能量,是來自於動物性食物,特別是來自於脂肪。從全國整體來看,脂肪提供的能力已經佔到我們所有能量的30%以上,世界衛生組織也是建議了這樣的一個膳食模式,你來自於脂肪的能量不應該是超過30%,如果超過30%,會增加得慢性病的風險,這也是一個變化。

    2015-01-08 09:21:55

  • 馬冠生:

    第二方面,我們有很多方便的食品。現在整個食品工業的發展,讓我們選擇各種食物非常非常方便。整個餐館,在外就餐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在餐館就餐,一般是動物性食物佔得比例比較大。再一個,在加工烹調過程中,油、鹽使用的比較多。

    還有一個致肥環境是我們整個的交通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80年代以前的北京,或者是咱們國家其他地方,都是以自行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現在咱們再看,每個城市都是汽車,滿眼都是汽車。

    2015-01-08 09:22:06

  • 中國網:

    出行方式的一個改變。

    2015-01-08 09:22:16

  • 馬冠生:

    對,一個是這種變化。另外,原來我們自行車跟汽車的道路基本上寬窄是差不多的,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整個的自行車道基本上是沒有了,或者是已經非常窄了。你即使想騎自行車,已經沒有那麼好的一個環境了,這也是一個變化。另外,環境的惡化,霧霾;人們可能願意出去鍛鍊,由於霧霾的原因,大家可能不願意外出鍛鍊了。

    還有我們家庭用具的一個變化。沒有電視的時候,在那坐著的時間比較少。電視的普及,現在人們花在電視、電腦上的時間越來越長,還有一些其他家用電器的發展,好比説洗衣機、電飯鍋,這樣就減少了人們做家務的時間跟做家務而産生的能量消耗。因此,我們説整個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另外,我們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由此也發生了變化,因此導致了這樣超重肥胖率的增加。

    2015-01-08 09:22:29

  • 中國網:

    這其實是多個因素混合的效果。

    2015-01-08 09:22:43

  • 馬冠生:

    對,實際上是基因,有一部分人是容易患超重肥胖的,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致肥環境,他那個基因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在這樣有一定遺傳因素的情況下,又有整個致肥環境,又有你生活方式的改變,因此,有很多人就發展成超重肥胖的情況。

    2015-01-08 09:23:01

  • 中國網:

    剛才我們很詳細地分析了一下導致肥胖的這些原因,其實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對肥胖的認識還僅僅局限在審美的角度,尤其是很多男士並不把肥胖當成一回事。下面想請您給網友介紹一下,肥胖對我們的健康到底有哪些危害,有哪些慢性病是由肥胖而導致的?

    2015-01-08 09:23:15

  • 馬冠生:

    ,實際上剛才又提到了另外一個話題。肥胖的發生發展又跟社會文化因素有關,大家都有這樣的一個經驗有這樣的一個體會。大家看到胖乎乎的小孩就覺得很可愛,認為是健康的標誌,因此,就希望孩子胖乎乎的。另外,你生完孩子大一點,也希望孩子胖乎乎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對男性和女性審美的標準,對他的體型認識還是不一樣的,對於男孩子還是希望他強壯一點,胖一點。對於女孩子就希望她苗條一點。因此,這種社會文化因素影響也是不一樣的。

    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説,如果一個人腰圍比較大,肚子比較大,認為就是發福了,不是一種貶義詞,而是褒義的。認為這種文化實際上是接受這種肥胖體型的。包括像一些非洲的國家,他們專門有致肥的夏令營。他認為肥胖是反映了你家庭的富有,對於女性來説,如果是肥胖,認為你有生殖能力,這是非洲國家的,在它的社會文化因素當中,這些因素會影響。

    當然,我們的文化也是,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型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談到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我們簡單的説從頭到腳,肥胖對健康的影響可以説從頭到腳。

    2015-01-08 09:23:31

  • 中國網:

    全身都影響。

    2015-01-08 09:23:44

  • 馬冠生:

    對,全身都影響,為什麼這麼説?如果你超重肥胖會增加腦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這些患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要是從腳,超重肥胖的人容易患痛風,他的尿酸容易增高。因此,我們説實際上對無論是呼吸、消化、泌尿迴圈的系統都有影響。因此,超重肥胖本身就是一種疾病,同時它還是很多疾病的危險因素。因此,我們預防控制肥胖的意義,非常非常大。

    2015-01-08 09:23:56

  • 中國網:

    就是説肥胖不僅本身是一種疾病,而且跟很多慢性病是相關聯的。具體和慢性病存在是怎樣的一種關係呢?

    2015-01-08 09:24:37

  • 馬冠生:

    關於這方面又進行了很多的研究,像有些疾病它對於超重肥胖的人群,患這些疾病的風險,去跟正常體重的人要高。我們這也列一個表,有些疾病它的危險程度要大,相對危險度要大於三,就是説患這種疾病的風險就大大增加了。好比説2型糖尿病,還有膽囊疾病,像血脂異常、胰島素抵抗,還有氣喘,再一個是睡眠中的阻塞性的呼吸暫停。像這幾種疾病它的風險明顯增加。

    2015-01-08 09:24:45

  • 中國網:

    其實肥胖除了和疾病有關,我們看到最近國外有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肥胖也會縮短壽命,您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怎麼看的呢?

    2015-01-08 09:24:57

  • 馬冠生:

    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由於你超重肥胖導致的這些慢性疾病。第一他的生活品質會受到影響,疾病風險會增加,健康壽命會受到影響。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止,他的壽命肯定會受到影響,這都是跟體重正常的這樣人群去比較的話,會得出來這樣的結論。

    2015-01-08 09:35:57

  • 中國網:

    此外該研究也指出,累計體重超重的時候,年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人超重的時候,越年輕,對健康的影響就越大。我們現在比較關注青少年肥胖的狀況,目前我國青少年肥胖率其實也在不斷提高的,針對這個問題,您有哪些話,或哪些建議要對我們的家長來講呢?

    2015-01-08 09:36:08

  • 馬冠生:

    我們原來都有一句話叫小時候胖不算胖,認為小時候胖的話,到成年以後他就不會胖了。實際上研究發現,肥胖越是發生早的話,也是容易導致成年人的肥胖。因為有很多孩子,在兒童少年時期的肥胖,往往持續到成年人。因此,我們不要小看孩子的肥胖問題。另外一種趨勢,現在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出生體重越大越好,因此就在懷孕期間,吃過多的攝入太多的食物。現在有一些巨大兒,原來咱們説八斤胎兒都比較少,現在有報道8斤、10斤的。實際上這種出生體重過大的話,也會為成年人以後患慢性疾病埋下一個隱患。

    還有一方面,原來我們認為慢性疾病主要是在中老年人,才常見的。但是,根據我們現在的調查,以及我們國內其他的調查者研究發現,實際上在超重肥胖兒童當中,它的一些慢性病指標已經顯現,肥胖的孩子超重的孩子,去跟正常體重的孩子相比,比較他的血液血糖的水準,還有血脂的水準。就會發現,隨著體重的增加,超重的孩子他的血壓水準、血糖的水準,還有患代謝綜合症的危險性,都比正常的孩子要高。而肥胖的孩子要比超重的孩子高,他們兩者都要比正常比重的孩子高。

    因此我們説,對於慢性病的防控,應該是提前,至少應該提前到兒童、青少年。當然,在提前的話,就是在懷孕期間,就應該重視這樣的問題。因此,慢性病的防控應該是越早越好。

    2015-01-08 09:36:25

  • 中國網:

    其實,您剛才提到慢性病的年紀,我們之前的印象可能説高血壓、高血脂這些慢性病一般都是可能到了50、60歲之後才會發生,現在身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能20多歲30多歲就出現了高血壓的狀況。

    2015-01-08 09:36:42

  • 馬冠生:

    是,像我們剛才提到的兒童青少年當中,如果你是超重肥胖的,你患高血壓的風險,血脂異常的風險,已經是高的。不僅僅是中老年人,我們現在的青年人也要注意,對於血壓及時監測和及時的了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2015-01-08 09:36:56

  • 中國網:

    我們了解到肥胖其實對我們健康有諸多的危害,對我們壽命也有這麼大的影響。對於肥胖的群體營養飲食上,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呢?就有些人可能為了減肥,甚至採取節食的方法,您對此有什麼好的建議提供給他們?

    2015-01-08 09:37:07

  • 馬冠生:

    談到肥胖的預防控制,實際上我們就要回到它的影響因素,它的發生發展的影響因素上面來説。當然遺傳因素我們可能沒有太多的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隨著我們科學技術的發展,今後從遺傳的角度就可以進行基因的修正,或者是調整可能就起到預防超重肥胖的問題。

    2015-01-08 09:37:20

  • 中國網:

    如果身上有遺傳肥胖的基因,是不是導致它必然會發胖,還是後天可以彌補的?

    2015-01-08 09:37:33

  • 馬冠生:

    遺傳的易感性只不過是先天的原因,這沒有辦法,因為是父母給的,家族給的。他真正發病不發病,還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天的因素,就是你的行為生活方式。即使他沒有這種遺傳因素,但是由於行為生活的方式改變,而導致了肥胖,這種情況也是有發生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家族當中有超重肥胖的,父母是超重肥胖的特別注意了,一開始就要引起注意。如果不是超重肥胖的,對自己的體重要及時的進行監測。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説,就是根據我剛才介紹的標準來判斷是不是超重肥胖,對於成年人來説用體重指數來判斷它是不是超重肥胖的。

    對於體重的控制,實際上要從兩方面做到。一個是吃,能量的攝入。實際上超重肥胖發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由於我們能量的攝入,大於我們能量的消耗。能量的攝入主要是從食物當中來的,我們自己不能産生能量,因此我們從食物當中三大供能量因素來提供能量,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我們能量的消耗就是靠我們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運動。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説,由於他還處於生長、發育的過程中,因此他的能量應該是保持一個正平衡。他吃進去能量,要大於他消耗的能量,這樣才能保證他身高、體重在不斷的增長。

    2015-01-08 09:37:46

  • 馬冠生:

    因此,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説,你不能過度限制他的進食。但是也不能説,讓他吃得過多,出現了超重肥胖的情況。對於成年人來説,你吃進去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應該是一個平衡的,吃進去多少,消耗多少。怎麼去判斷你吃進去多少,是不是都消耗了,就是靠你的體重。體重是一個非常好的指標,來評估你的進食量是不是合適,你的能量消耗是不是合適。如果我們吃進去的跟消耗的正好合適,你的體重基本上是衡量不變的。

    因此,建議大家要經常去測測體重。大家可能説測體重很簡單,我經常在街上看到一個稱就去稱,你真正要了解你的體重,裏面還是有一些關鍵的點,還是有一點點的小技巧。好比説你今天早上測了體重,你下午又測體重,你體重肯定是增加的。因為你吃進去很多食物,儘管也排泄,但是你的體重是增加的。

    測體重應該是在不同的時間,好比説今天早上8點左右是空腹測的,那你明天也應該是8點左右空腹測。來看一下你這一天當中你的體重是不是變化了。如果你今天比明天,測的跟今天相比來説,你的體重沒有變化的,就説明你攝入的能量和消耗的能量是正合適的。還有一個俗話我們説,“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但是我們的胖子確實是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2015-01-08 09:38:01

  • 中國網:

    説明日常的監測非常重要。

    2015-01-08 09:38:13

  • 馬冠生:

    對,日常監測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分析了上世紀90年代,我國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如果你每天是多吃43千卡的能量,在10年期間,你就會出現一個超重肥胖的人群。如果你吃得更多一點,好比説你每天多吃80千卡的話,5年就會形成一個超重肥胖的人群。

    2015-01-08 09:38:26

  • 中國網:

    是一個逐漸累計的過程。

    2015-01-08 09:40:43

  • 馬冠生:

    對,如果你能量吃得更多的話,超過你需要的話,能量攝入地越多,超重肥胖發展地越快。因此,我們從預防超重肥胖的角度來説,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控制能量的攝入一個辦法就是檢測你的體重。好比説今天晚上,大吃大喝一頓,明天要是測量體重的話,會增長1到1.5公斤。這1到1.5公斤要花差不多要1個禮拜的時間,才能把這些多餘的能量消耗掉。因此,控制好吃是能量攝入非常重要的,就通過經常檢測你的體重,來監督你的進食量。

    2015-01-08 09:40:57

  • 中國網:

    管住口,定時監測。

    2015-01-08 09:41:09

  • 馬冠生:

    對,管住口。第二個方面,就是動的問題。我們知道能量攝入,是通過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能量的消耗就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因此這個動也是非常重要。像我們在辦公室的這種生活,基本上算起來每天折合成步行距離的話,也就是3千步左右。我們建議控制體重,這樣的活動量應該至少達到6千步,最好達到1萬步。6千步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是除了我們平常辦公室的這種活動,至少還要走差不多半小時的快走,1萬步要花1個小時的時間,進行快走、慢跑,或者是運動量的這些運動,才能達到消耗這些能量的目的。

    如果能做到管住口,把住能量攝入這一關,再增加能量的消耗,我們的體重就能控制地很好。當然你要是想,把你的體重減下來,就是減重的問題,也有很多人使用不同的方法來控制體重。包括有些饑餓療法的,我通過不吃飯,來控制體重。有的是通過不吃早餐,或者是通過其他的方式。

    2015-01-08 09:41:22

  • 中國網:

    還有很多人吃減肥藥。

    2015-01-08 09:41:34

  • 馬冠生:

    對,通過進食,我們是不推薦的。因為營養是健康的一個基礎,我們所需要的40多種營養素,都是從各種各樣的食物當中來的。如果你不吃這樣食物的話,當然你是可以減少能量的攝入,同時也會減少各種 營養素的攝入。這些營養素有些營養素看起來量不大,但是對我們的健康都産生了重要的作用。如果你長期攝入不足的話,就會産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2015-01-08 09:41:51

  • 中國網:

    那一日三餐,有人説我少吃一頓或者是少吃兩頓,會不會有影響呢?

    2015-01-08 09:42:02

  • 馬冠生:

    有人把不吃早餐,作為控制體重的一個方法。我們也分析過,就會發現,不吃早餐,實際上會增加你的超重肥胖率。為什麼呢?如果你不吃早餐的話,往往到中午的時候,會非常饑餓的。這個時候,在不知不覺的當中,狼吞虎咽、饑不擇食,吃進去過多的食物。因為飽食中樞的反應相對來説比較慢一點,等到你胃裏的食物有很多了,吃進去過量的食物了,這個飽食中樞告訴你,你已經吃夠了。因為你進食太快,因此飽食中樞反應要慢一點。這個時候再告訴你,實際上你已經吃進去過多食物了。因此我們還是不建議把不吃早餐作為你減重的一種手段。你可以調整你的食物結構,發現超重以後,你應該去來評估一下,看看你的行為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就是你的飲食行為,生活方式存在哪些問題。是你吃得太多了,還是動得太少了,或者是兩個都有,通過這些來有的放矢的來進行行為的改變。

    2015-01-08 09:42:15

  • 中國網:

    可能早餐不吃不太健康,那晚餐適當地少吃,是不是會有幫助。

    2015-01-08 09:42:31

  • 馬冠生:

    對,要調整你的膳食結構。有些人就説,我不吃主食,以為主食能增加體重。實際上同樣重量的植物性食物,就是穀類食物跟動物性食物相比的話,動物性食物它含的能量要遠遠比穀類食物要高。我們還是要調整一個合理的膳食結構,可以適當地減少一些穀類食物的攝入,以及動物性食物的攝入,增加水果、蔬菜的攝入。因為你如果不吃飯的話,還會有一個饑餓感。

    你如果想通過這種減少食物的攝入來達到減重的目的,最好找一個專業的人員來進行指導,自己不要盲目的去通過這種減少食物攝入來控制你的體重。因為減少進食的情況,有的可能會發展成厭食。有的嚴重由於過度的厭食,發展成神經性厭食,導致死亡的這種報道也是見過的。因此,不要去盲目減重。有一部分特別是女孩子當中,本來體重是正常的,由於要追求那種骨感的美,這種過度的消瘦型的美,因此去盲目地減肥,這也是不推薦的。

    我們説女性健康的,首先是健康的,健康的女性才是美麗的。

    2015-01-08 09:42:42

  • 中國網:

    我們剛才針對肥胖群體給出了很多好的建議,肥胖群體佔的比例10%左右,那剩餘的90%的人,應該預防肥胖的發生呢?

    2015-01-08 09:42:54

  • 馬冠生:

    預防肥胖的發生,首先應該提高健康的意識,健康第一。但是,有很多人實際上把健康都是拋在腦後的,真正遇到了健康問題,才認識到健康是第一的。因此,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就包括,你每天吃早餐。按時按量的進食,一日三餐,不要吃過多的動物性食物,這是一個方面。再一個,要養成經常運動的好習慣,應該是一個星期至少運動5天,每次至少有半個小時,這是對於一般人群來説的。

    2015-01-08 09:43:07

  • 中國網:

    這個可能很多人都做不到。

    2015-01-08 09:43:17

  • 馬冠生:

    我們的健康實際上在於平時慢慢的積累,養成這樣健康的習慣。談到運動,大家可能覺得都比較難,很多人認為我必須到健身房做運動才行,實際並不是這樣的,運動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展的。例如,你從辦公室可以來回動一下,當然有時候這種辦公環境不允許。如果有工間操的話,可以在樓下走10分鐘。或者是午餐,如果沒有食堂,需要在外就餐的話,你可以選擇餐館選擇地遠一點,好比是15分鐘的路程,這來回差不多20分鐘到半個小時,可以走20分鐘到半個小時,這也是一個技巧。

    上下班如果允許的話,你可以提前一站下來。這樣的話,一站路,差不多也能走10幾分鐘。運動對健康的益處是可以累計的,你每次走10分鐘,一天走3個10分鐘,它對健康的益處實際上是一個累加的作用。

    2015-01-08 09:43:30

  • 中國網:

    好,再次感謝馬所長做客中國網訪談,為我們如何控制肥胖,給了這麼多好的建議。也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由於時間關係,本期節目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下期再會!

    2015-01-08 09:43:41

  • 中國網:

    (責編/主持:佟靜 後期:李雙江 圖片:李佳 攝像:龐睿 宗超)

    2015-01-08 09:43:55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5/1/8/2015181420699821857_366.mp4

圖片大圖:

  •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馬冠生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馬冠生做客中國訪談

    中國網 李佳

  • “對於肥胖的判斷實際上是根據脂肪佔我們體重的百分比來進行判斷”

    中國網 李佳

  • “孩子跟成年人超重肥胖判別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中國網 李佳

  • “用這個表能快速地搜尋人的體重屬於什麼樣的狀況”

    中國網 李佳

  • “對超重肥胖的預防,不僅要關注到城市人群,而且關注到農村人群”

    中國網 李佳

  • “遺傳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國網 李佳

  • 訪談進行中

    中國網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