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這20、30年來我們的生活水準提高了,生活品質上去了。可能大家的健康意識還沒有跟著一起提升,您剛才説的這個可能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係,導致肥胖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馬冠生:一開始我們談到肥胖定義的時候就談到了,肥胖是一種多種因素導致的慢性代謝性的疾病。肥胖第一的影響因素就是遺傳,遺傳咱們簡單理解就是父母肥胖的,或者是父母雙方有一方肥胖的,他的後代患超重肥胖的危險性就大。
中國網:這個跟遺傳也相關的。
馬冠生:對,遺傳因素還是起到非常重要的因素。父母胖,他的孩子胖機率就比較高。父母雙方一方是胖的,後代患肥胖的風險是比父母雙方都胖少一點。但是,比父母體重都正常的人群還是要高的。因此,這樣遺傳的因素還是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近10來年,也有很多研究,圍繞著跟肥胖相關的基因進行開展研究,就發現有很多種的基因,像FTO基因等,跟肥胖有關的。
近幾十年來,肥胖的快速的增長,實際上並不是由於基因的改變,而是由於我們整個生活方式的變化。因此,基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啟動基因的,實際上是我們整個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行為方式發生了變化。因此第二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説的是一個導致肥胖的這種環境,我們説致肥環境。
為什麼説致肥環境?大家要是留意一下,分析一下我們目前生活的環境,近20、30年變化地特別快。首先我們説吃,原來我們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我們能源的來源主要來自於穀類;好比説,大米、麵粉、米麵的製品,主要來自於它。現在我們很多的能量,是來自於動物性食物,特別是來自於脂肪。從全國整體來看,脂肪提供的能力已經佔到我們所有能量的30%以上,世界衛生組織也是建議了這樣的一個膳食模式,你來自於脂肪的能量不應該是超過30%,如果超過30%,會增加得慢性病的風險,這也是一個變化。
第二方面,我們有很多方便的食品。現在整個食品工業的發展,讓我們選擇各種食物非常非常方便。整個餐館,在外就餐的機會越來越多。但是在餐館就餐,一般是動物性食物佔得比例比較大。再一個,在加工烹調過程中,油、鹽使用的比較多。
還有一個致肥環境是我們整個的交通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80年代以前的北京,或者是咱們國家其他地方,都是以自行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現在咱們再看,每個城市都是汽車,滿眼都是汽車。
中國網:出行方式的一個改變。
馬冠生:對,一個是這種變化。另外,原來我們自行車跟汽車的道路基本上寬窄是差不多的,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整個的自行車道基本上是沒有了,或者是已經非常窄了。你即使想騎自行車,已經沒有那麼好的一個環境了,這也是一個變化。另外,環境的惡化,霧霾;人們可能願意出去鍛鍊,由於霧霾的原因,大家可能不願意外出鍛鍊了。
還有我們家庭用具的一個變化。沒有電視的時候,在那坐著的時間比較少。電視的普及,現在人們花在電視、電腦上的時間越來越長,還有一些其他家用電器的發展,好比説洗衣機、電飯鍋,這樣就減少了人們做家務的時間跟做家務而産生的能量消耗。因此,我們説整個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另外,我們很多人的生活方式由此也發生了變化,因此導致了這樣超重肥胖率的增加。
中國網:這其實是多個因素混合的效果。
馬冠生:對,實際上是基因,有一部分人是容易患超重肥胖的,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致肥環境,他那個基因可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在這樣有一定遺傳因素的情況下,又有整個致肥環境,又有你生活方式的改變,因此,有很多人就發展成超重肥胖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