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畜禽廢棄物養分管理制度促進種養結合綠色發展

發佈時間:2019-03-20 14:29:23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董紅敏 左玲玲 魏莎 朱志平 尹福斌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畜禽,廢棄物,種養結合,養分管理,第三方服務

構建專業化種養結合畜禽廢棄物利用模式

種養結合迴圈發展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根本出路。由於畜禽養殖場是廢棄物污染防治和資源化利用的責任主體,目前種養結合模式主要是養殖場主根據周邊配套農田面積情況選擇全量農田利用或者液體就近利用。當養殖場周邊農田面積較大時,畜禽糞污經氧化塘或沼氣工程、堆肥等無害化處理後全部施用於周邊農田。而當周邊農田面積不足時,往往經過固液分離後再固體、液體分質利用。固體糞污自行或委託第三方進行堆肥異地利用,液體糞污處理後就近就地利用。這兩種模式往往需要規模養殖場直接去對接種植業,但也存在著專業化、市場化水準低,存在糞肥施用技術和機械不配套、不科學等問題。急需探討可持續運作的種養結合迴圈模式。本文介紹以糞污利用臺賬為核心的不同規模養殖種養結合模式。

中小散養殖場戶:社會化服務——糞污利用合作社,全量還田施用模式

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明確指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小農戶畜禽養殖是在種植業小農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兼具種植和養殖的經濟主體。小型畜禽養殖戶存在經營規模較小、糞污收集、處理和施用等管理技術和水準粗放、銷售運輸半徑小、農戶市場參與程度低、缺乏社會化服務、産業價值鏈短、土地承包與流轉不暢等問題。2018 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把小農戶帶入現代農業産業鏈、價值鏈。

針對養殖密集區中小散養殖場戶,發展構建以村落為組織單位的“社會化服務——糞污利用合作社,全量還田施用模式”,充分挖掘小農戶潛力,實行種養結合。該模式以村或鎮為單元,牽頭成立糞污收集施用合作社,購買糞污運輸和還田機械設備,並指導各戶養殖圈舍改造並建立糞污儲存池。中小養殖戶産生的畜禽糞污通過管道自流或泵輸送到密閉儲存池發酵 4—6 個月。施肥季節,糞污利用合作社負責輸送並按照作物需求全量施用還田,同時記錄糞肥收集、輸送和施用的記錄臺賬。為了保證農田施用的效果,縣或鎮政府負責提供技術指導和抽檢糞肥的利用情況和效果。該模式有 3 個特點:①減少養殖場或散養密集區的散養戶對糞污處理設施投資和運營管理成本;②減少種植戶對大型農業機械和科學施肥的投資;③提高村落養殖種植業産業鏈附加值。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福綿區中小散養殖場戶存欄生豬量佔總存欄量的 50%,廣大中小散養殖戶糞污管理和資源化利用一直是難點。對此,福綿區依靠政府牽頭、社會技術服務和政策指導,全面封堵養殖場戶糞污和沼液直排口;派技術人員全程指導養殖場戶配套沼液肥貯存池,在當地組織和培育了 11 家收運還田合作社,用於沼液肥收集還田工作;並運用資訊化管理,對所有養殖場戶糞污産生、處理、利用的全過程進行監控,實現養殖密集區散養殖場戶糞污的種養結合。該模式政府僅投資 300 多萬元用於購置專業車輛和裝備等收運體系建設,每頭存欄豬平均投入僅約 12 元;農戶在政府技術指導下建設貯肥池,可使用 20 年,每頭存欄豬僅需投入 250 元。同時,當地組建的糞污清運施用合作社不僅減輕了養殖戶對糞污處理的壓力,減少了種植戶肥料的投入成本,還通過一定的收費服務獲得利潤,帶動了區域新的産業模式和就業問題。

<  1  2  3  4  5  6  7  8  9  >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