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庫倫旗科技扶貧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我國開展的扶貧開發策略在當時的條件下取得了巨大成功,先後使 2 億多的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但也有其內在不足與缺陷。其主要表現為貧困人口底數不清、針對性不強以及扶貧指向不準,一些真正貧困的農牧民沒有得到幫扶或者幫扶力度不夠,不少寶貴的扶貧資源流向非貧困人口。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提出的新時期扶貧思想,“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為我國徹底擺脫絕對貧困指明瞭方向、實現途徑和最終目標。庫倫旗在脫貧攻堅戰役中認真踐行著“五個一批”和“六個精準”等。在科技扶貧工作中,項目組始終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為指導,儘管取得了部分可喜的成績,但是距離使得庫倫旗實現全面持久脫貧的總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許多存在的實際問題,還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努力和奮鬥。
單項成熟的技術成果較多,配套的系列技術缺乏。導致貧困的原因可以是單因子的、暫態的,但是解決貧困問題是需要一整套綜合的、行之有效的配套系列技術,以及持續、精準的應用,激發出內生動力,才能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和作用,才能使貧困戶永久擺脫貧困的困擾。今後,需要多部署可促進産業化發展的綜合性科技項目。
基層科技人才匱乏,使得科技成果的應用成效大打折扣。精準扶貧除了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外,還要有攻克難啃硬骨頭的技術手段和人才。無論是鄉鎮層面還是專業合作社、産業企業,人才缺失已是限制他們快速成長、發揮科技優勢、引領帶頭作用的重要因素。科技扶貧通過加強地方各類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使得科技扶貧取得的扶貧效果更具有效性和持久性,是脫貧攻堅戰持續勝利的重要保證。今後,需要加大科技扶貧項目的人才與技術培訓力度。
科技示範園區建設仍需不斷加強。實踐證明科技扶貧示範基地與園區具有帶動性強、覆蓋面廣、受益者眾、扶貧效率高、返貧率低的特點。庫倫旗依照不同情況,以精準發展規劃為引領,精準産業發展為突破口,人才與技術培訓為支撐點。首先解決貧困農民的發展觀念,鼓勵勤奮致富;其次,提高農民的科學經營與管理土地和實施種養的技能;再次,鼓勵抱團致富,發揮配套經營、分工合作、互利共贏的優勢。將科技扶貧與人才扶貧相結合,促進庫倫旗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相信在精準扶貧方略的指引下,將不斷推動科技扶貧工作邁出新步伐,再上新臺階,再跨新境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更大貢獻。(作者:張銅會,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王竑盛,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韓永濱,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局。《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