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庫倫旗科技扶貧實踐與挑戰

發佈時間:2019-02-01 15:03:00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張銅會 王竑盛 韓永濱   |  責任編輯:趙斌宇
關鍵詞:科技扶貧,脫貧攻堅,蕎麥産業,草牧業,農牧交錯帶

改變種植結構結合土壤改良,實現示範貧困戶脫貧。內蒙古庫倫旗茫汗蘇木阿拉達爾圖嘎查額爾敦巴拉家因病致貧,其妻身患慢性病長期吃藥,家中缺少勞動力,被納入中科院科技扶貧項目土壤改良和青貯飼料種植示範戶。2015 年項目組對額爾敦巴拉家既風蝕又漏水漏肥嚴重的 25 畝沙地進行了土壤改良,並配套了灌溉系統。第一年按照額爾敦巴拉的想法種植籽粒玉米,平均增産約 15.7%,當年便利用節約的化肥、種子等費用及增收效益,購買了基礎母牛 2 頭。2016 年建議該貧困戶種植青貯玉米,每畝平均收穫青貯 3.5 噸,結合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青貯菌種技術全部加工成優質青貯飼料。到 2017 年初,該貧困戶家母牛頭數成為 3 頭,同時出售小牛犢 1 頭,收入 6 000 元。結合示範點建設經費投入初步匡算,2017 年該貧困戶就達到了當年脫貧標準,實現了穩定脫貧。2018 年額爾敦巴拉家已有基礎母牛 6 頭,出售小牛犢 1 頭,收入 7 500 元。

引進飼用甜高粱,促進牛羊養殖,加快脫貧步伐。自 2015 年起,項目組先後引進甜高粱在庫倫旗庫倫鎮、額勒順鎮進行小區對比栽培試驗。試驗結果表明田間小面積對比生物量鮮重高達 7—8 噸。飼用甜高粱新品種 F438 和 F968,較為適合庫倫地區種植。2018 年這兩個品種推廣面積共計 2 000 畝。在 2018 年 8 月 8 日的甜高粱現場觀摩會上,南部類黃土淺山丘陵區旱作甜高粱大田實測産量達到 3.7—4.5 噸,比同期青貯玉米生物量高出 30%—50%。受到與會專家、領導及群眾的廣泛好評。甜高粱單粒播種技術、雜草防治技術、收穫青貯加工技術等配套技術體系,使得甜高粱為庫倫旗牛羊養殖,甚至毛驢養殖的大發展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甜高粱旱作種植成功,不僅促進南部丘陵區牛羊養殖的大發展,也為該區域糧改飼及草牧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案例,特別是青貯裹包機技術的應用(圖 5 和 6),實現出售青貯玉米或者青貯甜高粱等草産品也可賺大錢的事實,改變了農牧民過去只知售糧賺錢的歷史認知。

 

<   1   2   3   4   5   6   7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