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山村讓習近平“把心留在這裡”

發佈時間: 2016-10-08 09:07:22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余清楚 等 | 責任編輯: 石璐

關鍵詞: 梁家河,1975年,抿節,院落,村委會

“而今黨的政策也對頭了,現在生活一天天往好變。咱農村往後的前程大著哩”

——路遙《人生》

著名作家路遙9歲時就來到延川,直到讀完高中離開延川。他的作品中有段話令梁家河很多村民唸唸不忘:“就是這山,這水,這土地,一代一代養活了我們……而今黨的政策也對頭了,現在生活一天天往好變。咱農村往後的前程大著哩”。

  走進梁家河,能深刻感受到,村子裏發生的一切正好印證了這段話。

在一處知青窯洞的墻上挂著一張珍貴的文件影印件——這是一份手寫的文件:“梁家河大隊黨支部:經公社黨委1974年元月10日會議研究決定接你隊石玉新、石風蘭、習近平三同志為中共黨員。黨齡即日起計算,特此函告。”

一群“90”後學生在窯洞中入神地看著馬燈、信件等。帶隊老師説,他們之所以選擇來到梁家河旅遊,是為了讓這些“90後”來接受教育來了,讓他們感受一下曾經的那段歲月,學習那種在逆境中奮進的精神。

這位老師所想到的,也是目前延川縣乃至延安市正在做的。

在當前面向全體黨員開展的“兩學一做”活動中,延安市選定了梁家河作為基地分批對全市1910名“第一書記”進行集中培訓,學員全部住在群眾家,吃大食堂,旨在教育、引導和激勵他們紮根農村、心繫百姓、幹事創業。

“我們要把梁家河建設成‘黨員幹部三觀教育基地’和‘青少年勵志教育基地’。”張永祥説,梁家河精神是值得所有黨員幹部學習的優秀精神,因此梁家河不能僅僅成為一個旅遊景區,更應該是一個教育基地。

  梁家河村舉行的黨性培訓教育活動。高飛 攝

在一處有石碾、草垛、知青井的平整土地上,一場別開生面的黨課正在進行。來自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東維講到,“我們要向知青學習理想遠大、矢志不渝的精神;學習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情懷;學習為民務實、踏實苦幹的做法;學習勤奮好學、開拓創新的精神……”來自徐州市一群黨政幹部聚精會神地聽課。

“我今年帶了70多個學習班來梁家河教授黨課,平均每期有五六十個學員。”王東維説。

張永祥説,在對梁家河的建設過程中,會注重保持梁家河原貌,淡化商業氣息,讓遊客在遊玩中親身感受到當年的激情歲月,感受到艱苦創業、勵志奮進的梁家河精神。

一方面兩個基地的建設穩步推進,一方面梁家河村基礎組織也在不斷創新發展。目前,以服務群眾生活和服務産業發展為目標,精心制定工作方案,梁家河村委會一直走在前面,“兩學一做”教育率先在梁家河村開展,梁家河全體黨員,已學習了黨章、黨規,開展了系列講黨課活動和“作為梁家河黨員,我該怎麼做”的研討,同時推行了“黨代表活動室”、“兩説一聯”、“黨員承諾制”、“三亮雙諾”、“黨員積分制”和便民服務機制,全力推動了黨建工作,村支部團結共事、共謀發展的領導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1975年10月,習近平經過層層推薦選拔到清華大學上學,離開梁家河。臨走時,習近平最後召開了一次村幹部會議。石春陽至今還記得,會上,習近平囑託大家:“今後不管誰當領導,都要為群眾服務,一碗水端平。”

時光飛逝,從習近平當選大隊書記到今天鞏保雄當村支書,基層黨組織在梁家河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梁家河黨支部成為黨密切聯繫群眾、關注民生、發展農村經濟、化解矛盾的核心力量。

1975年10月7日,習近平離開梁家河;1993年回到這裡看望父老鄉親;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回到梁家河看望鄉親們。他捨不得村裏的鄉親們,眷戀這裡的山山水水,熱愛這裡的一草一木。村裏的鄉親們回想起習近平當年在村裏生活的情景和回鄉的情景至今唸唸不忘。

梁家河的變化是中國扶貧路上一個普通村莊的縮影。走在梁家河的山山卯卯間,瞧!崖畔上的棗成熟了,一顆一顆,紅艷艷的,格外甜。(余清楚 袁飛雷浩 魏鑫)

     1   2   3   4   5   6  


[列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