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重構中國扶貧戰略

2010年10月11日16:1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窮人 扶貧工作 扶貧開發工作 扶貧規劃 1986年 數學模型法 科學發展觀 1983年 社會偏好 貧困人口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隨著世情、國情的發展變化,中國農村扶貧工作的主體和主題,以及條件、環境、標準、對象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新時期扶貧工作,應以嶄新的理念,重謀路徑、重組資源、重構戰略。而以創新的思維,全面理清扶貧扶誰、扶貧誰扶、扶什麼、怎樣扶等方面的問題,是重構戰略的關鍵

中國扶貧開發經歷30多年的持續推進,農村貧困人口大幅下降,基礎設施狀況明顯改善,社會事業水準不斷提升,生態惡化趨勢得到初步減緩,縣域經濟有了較快發展。但是,隨著世情、國情的發展變化,中國農村扶貧工作的主體和主題,以及條件、環境、標準、對象、內容、範圍、規模、方式、路徑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新時期扶貧工作,應以嶄新的理念,重謀路徑、重組資源、重構戰略。而以創新的思維,全面理清扶貧扶誰、扶貧誰扶、扶什麼、怎樣扶等方面的問題,是重構戰略的關鍵。

扶貧扶誰?

中國扶貧事業的巨大成就,得到國內外社會的普遍公認,但在扶貧標準的確定、扶貧人口的規模、扶貧對象的産生等問題上一直意見紛呈。重構扶貧戰略,應對此做出明確回應,該修訂的修訂,該調整的調整,實行“一線制”(即低保、扶貧只劃定一條線),分出兩類人(即看有無勞動能力和發展條件,有者,扶貧部門助發展;無者,民政部門給低保)。低保到戶,扶貧到人。

1.扶貧標準如何確定。

我國在1985年制定了第一個貧困標準線,以後根據物價指數的變化逐年更新,按照慣例,國家每年都把每人平均純收入低於當年貧困線的人口定義為貧困人口。這種完全以收入來確定貧困人口的方式,在當時的背景下是正確的,那時的幾億農民都是從一窮二白中齊步走出來,財富佔有及消費水準差別不大。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家庭財産性收入快速增長,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用於醫療、教育、通訊、耐用消費品等方面的消費逐年增加,消費水準千差萬別。收入是流量,財産是存量,消費是變數,在這種情況下,僅以“收入”論“貧困”,顯然存在偏頗,有失公平、公正。

要科學認定貧困人口,目前應綜合考慮收入、財産和消費三個要素。現實中,有些人,即使收入較低或沒有收入,但財富佔有較多,就不應歸為“窮人”;有些人,即使收入較高,但基本生活消費更高,“上學錢擠佔了買米錢”、“看病錢擠佔了買菜錢”,溫飽問題反而成為問題,這類人理應歸為“窮人”。在貧困地區,“不上學一世窮,上大學立即窮”的悖論和“吃不慌、穿不慌,一場大病全泡湯”的現象屢見不鮮。

2.扶貧規模多大為宜。

國際上確定貧困線的方法主要有四種:恩格爾系數法、數學模型法、基本需求法和比例法。不管根據哪種方法,大部分國家的扶貧規模都在總人口的10%以上,比如印度在20%以上、巴西16%以上、越南15%以上、歐盟區的德國、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在9%—18%之間、美國12%以上、俄羅斯13%左右、南韓14%左右、日本15%左右。2009年我國公佈的扶貧對象為3597萬人,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69%。如果按這樣的比例跟國際比較,中國貧困問題已經微乎其微。這也是導致一些國際組織不願意把中國再看成發展中國家,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和“中國責任論”的重要根源。2010年5月,奧巴馬在白宮接受澳大利亞電視採訪時説:“如果10多億中國人口也過上與美國和澳大利亞同樣的生活,那將是人類的悲劇和災難”。發達國家害怕中國人好起來,中國更沒有必要在貧困人口規模上諱疾忌醫。

事實上,中國只是以少數地區的發達和少數人的富有掩蓋了廣大農村的落後和大多數農民的貧窮。有資料顯示,中國0.4%的富人佔有70%的社會財富。“張村有個張千萬,九個鄰居窮光蛋,平均起來算一算,家家都是張百萬”,對於個體而言,我國貧困問題還十分嚴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韓俊等專家的研究文章稱,中國尚有1億左右的人口營養不良,佔總人口的7.4%,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度第一位),每人平均食物消費水準與美國、德國相比還有35%左右的差距。在發達國家被當成普通飲品的牛奶,在中國農村還算是奢侈消費品。2009年4月8日,世界銀行在《從貧困地區到貧困人群:中國扶貧歷程的演進》的報告中指出,中國政府的扶貧標準和投資計劃依然難以達到國際標準。按2005年美元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仍然有2.54億人口每天的花費少於國際最新貧困線,這一貧困人口數字遠高於中國官方公佈的貧困人口,相當於日本總人口的兩倍。

1   2   3   4   5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