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六月十三日電 (記者 王祖敏) 民間流傳的“大災之後有大疫”成為懸在人們頭上的一把利劍。雖然汶川大地震已過去一個月,災區並沒有疫情發生,但不少心有餘悸的民眾仍然談“疫”色變。
今天上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衛生部四川省抗震救災衛生防疫聯合專家組組長楊維中在接受本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災區不是疫區,對防疫需要理性對待而不是盲目恐慌,更不能因噎廢食,因為防疫過度造成二次污染。
楊維中特別指出在目前防疫過程中的三個誤區。
一是對於來自於重災區的人或物心存“畏懼”,擔心其攜帶病菌傳播疾病。
楊維中稱,這種反應主要源於一些對災區情況和疫情傳播途徑不甚了解的人。首先,到目前為止,災區並沒有疫情發生。其次,傳染病的傳染源是傳染病病人以及攜帶並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染病主要是經水、食物、呼吸道、病媒生物(如蚊、鼠)、血、性、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
二是“屍毒”之説沒有根據。
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有將近七萬人遇難。不少人因此擔心遇難者遺體會造成污染或引發疾病,甚至有“腐爛屍體會流出毒汁”之説。但楊維中稱,一般遇難者遺體不是病人屍體,不會傳播疾病,即使是在腐爛的遺體上,寄存的也只是自然界微生物,不是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就算在遇難者中有少數病人,但病毒只能在活細胞中生長繁殖,絕大多數致病菌在外界存活時間有限,在遇難者去世一定時間後也會自然消亡。
三是大面積過度消毒,不僅會破壞生態平衡,還會形成二次污染。
目前,在一些重災區,有關方面對花草、廣場、公路進行大面積、高頻率消毒,這些消毒液在影響了花草、樹木生長的同時,也對周邊環境和水源構成威脅。
楊維中説:目前,防止疫情仍然是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防疫意識是值得肯定、也是非常必要的,但他希望不要因為防疫過度而影響正常生活和秩序。
最新播報:四川汶川8級地震 I級應急響應 [親歷/目擊/感人故事] [捐助熱線]
四川汶川地震各地傷亡匯總(實時更新) 何時能預測地震 [尋親資訊] [防疫]
[如何收養孤兒/收養條件/電話] [怎樣獲得保險救濟] [“救災語錄”]
[不可抗力致民事違約怎麼辦] 聚焦堰塞湖泄洪進展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 解讀:遵循六項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