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兩會超話│代表委員聚焦 “教育+文化”學校這麼做……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徐虹 劉佳 | 時間: 2021-03-05 | 責編: 劉佳

中國網北京3月5日訊(記者 徐虹 劉佳)進入“兩會”時間,教育領域成為焦點,被代表、委員多次“點名”、熱議。近期,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院長郭媛媛就提到,文化種子要從小栽種,建議中小學開設文化工坊。該話題引起北京多位中小學校長熱議,併發表觀點、提出具體做法。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院長郭媛媛(供圖/受訪者)

委員建言:中小學創設文化工坊

如今,文創産品不僅為更多成年人熱衷,在中小學生間,開展文創活動也已成為常態。在中國網記者的走訪中發現,很多中小學已經形成自己的文創産品,甚至初具規模。對此,郭媛媛委員表示非常支援。“從小在孩子心中根植文化創意、創新的種子,全民文化品味和素質才能提升。” 她建議,用好課外實踐,在每個學校組建文化工坊,讓有興趣的孩子常規性參與其中,使美育靈感和創意被激活、被支援

郭媛媛認為,文化創意和産品開發的過程,其實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激活。這恰恰是社會目前最需要激發的能力。在中小學階段開設文創社團或課程,對學生大有助益:第一,有利於積累傳統文化素養,使其養成文化興趣;第二,有利於激發學生創新創意能力;第三,有助於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具體該如何落實?郭媛媛提到了四個“用好”:用好課堂教育,通過美育、藝術教育,並在講授傳統文化以外,實施創意實踐,在結合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第二,用好現場教育,讓學生們置身於高品質文化場所,通過設置和策劃活動,使其能聯繫實際,置身其間、參與體驗;第三,用好課外實踐,在每個學校組建文化工坊,讓有興趣的孩子常規性參與其中,使美育靈感和創意被激活、被支援;第四,用好文化大師和線上文化講座資源。“這個時代是一個空間的時代,不僅是真實空間還有線上空間,網際網路是有整合作用的,我們要通過聯動讓學生獲取更多的資源。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們,獲得文化自信和文化創新的基礎性和根本性培育”,郭媛媛強調。

【閱讀全文:全國政協委員郭媛媛:建議中小學組建文化工坊

北京一零一中校長陸雲泉(供圖/受訪者)

北京一零一中校長陸雲泉:美育的n種可能 在文創中解鎖

“當下教育的最大痛點,是理論知識和考評太多,設置的標準答案太多,而恰恰缺少了讓學生們自主創造、探究和實踐體驗的過程。”就美育而言,同樣可證。但作為“未來卓越的擔當人才”,從北京一零一中走出的學子應該具備怎樣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我們從學校一件件靈動、精緻的文創物件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以少年湖為藍本的特製徽章、以學校“地標型”景點綺園為靈感的膠帶、以校園“神獸”羊駝、橘貓為模型的書籤……這些來自一零一的靈氣,都因美育的加成而渾然一體,變成有溫度和智慧的文創。其中,承載了太多學生們對美的理解、對學校的熱愛和對所學的實踐。“文創社團是我們學校的特色社團之一,學生們通過自己對美的理解,製成真實的物品,然後推廣、銷售,已經非常形成完整的産業鏈。”校長陸雲泉認為,參與文創的這種方式,極大限度地挖掘、拓展了美育的N種可能,比如,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甚至還讓他們提前加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隊伍中,探索出一條屬於他們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已經是大學生雙創的提前演練。“我們也實現了與高校的聯合培養和育人模式共同探索。”陸雲泉介紹,去年,一零一中與同濟大學合作,建成Fab Lab實驗室,在實驗室中,學生可以通過3D列印技術將自己的藝術創想即刻製作成型,然後形成創業、商業運營方案,這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課程高度相似。這種大中銜接、對標國際頂級教育標準的“雙創”模式,正是基礎教育“打破教育天花板”的有效嘗試。

“我甚至鼓勵我們文創社團的學生們,要開公司,真正實現商業化運營。”陸雲泉不無驕傲地説,如今,文創社團已經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而這筆錢正是來自一零一中校友,西少爺肉夾饃、夸父烤串的創始人袁澤陸。“他不只在一次場合中提到過,他的創業夢始於一零一,對於一些商業模式的探索和思路也是一零一提供的靈感。”陸雲泉認為,這種創新創業的能力,已經成為一零一中人的另一種傳承,在多維檢驗一零一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讓一零一中的從教者更能從學生身上反思自己、反思教學。

閱讀全文:陸雲泉:中小學生參與文創 是實踐美育的創新路徑

北京市海澱區萬泉小學校長景小霞(供圖/受訪者)

北京市海澱區萬泉小學校長景小霞:燈韻點燃學生文化自信

制盞孔明燈為“戰疫先鋒”祈福、“東風-41”燈籠致敬偉大祖國、帶著嫦娥逛“燈韻校園”、家風傳承凝結小小燈籠……2020年年末,第九屆“燈韻”主題活動在北京市海澱區萬泉小學再度開幕,本屆主題定名為“我們&燈韻”。在持續2周的活動中,全校學生以年級為單位,通過不同主題、任務參與相關活動,制燈籠、猜燈謎、聽講座、學科融合……小小燈籠成為學科整合、立德樹人的有機結合體,學生也在微微燈韻中,點燃了屬於自己的文化自信。這項已經持續了9年的主題教育活動,不僅是一場盛大的校園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校長景小霞介紹,在燈韻主題活動中,不僅包括親子小工坊、賞燈慶新年、巧制燈謎品文化、宮燈傳人進校園等溫馨的活動,還是集科學、技術、數學、工程、藝術等多學科課程于一身的中國版STEAM課程。但對於萬泉人來説,育人以美,育人以德、育人以勤勉、育人以文化,在活動中培養內心品質、提升審美素養、傳承傳統文化,這才是學校的初心與使命,也是五育並舉育全人的最好實踐。

“在與燈韻邂逅的過程中,我們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基因也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響著我們的孩子。”景小霞認為,這種全學科覆蓋、全員參與的方式,正是讓學生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話的最佳方式,也是讓他們真實觸摸、感受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閱讀全文:景小霞:審美是一種高級能力 美育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