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中國教育 > 滾動新聞 >

陸雲泉:中小學生參與文創 是實踐美育的創新路徑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劉佳 | 時間: 2021-03-03 | 責編: 劉佳

北京一零一中校長

陸雲泉:中小學生參與文創是實踐美育的創新路徑

湖畔徽章、綺園膠帶、羊駝書籤、溪客香囊……大美一零一,早已與日常時尚元素相融合打入文創市場。背後的全流程運作,均是出自一群未滿18歲的少年。“從設計、加工到聯繫廠商製作和推廣,都是我們學生親手完成。”北京一零一中校長陸雲泉認為,這種中學生參與文創産業的嘗試,就是對美育的實際踐行,更是一種對人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


北京一零一中學生文創“手繪二十四節氣書頁燈”(圖片來源/學校)

給美育“留白” 還能力於學生

“如果人們忘記了他在學校中學到的一切,那麼他留下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常被陸雲泉挂在嘴邊。這其實也是他對美育的思考與理解。但除此之外,陸雲泉更深諳“留白的藝術”,把因美育引發的想像、創意與實踐留給學生,養成他們真正帶不走的特長。

在一零一中,美育的打開方式層出不窮,而且完全沒有“套路”可循。首先,要從一零一中的環境美育説起。坐落于皇家園林之中,一零一中的校園內本身就是一處美的容所——五湖、亭落、長廊、動植物,這種結合人文與自然的環境之美,帶給學生如世外桃源般的享受。“未來學校一定是生態的、智慧的,要讓學生在校園美好的環境中被浸潤、被啟發。”陸雲泉的教育智慧,在一零一中的校園內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除了可見可表的呈現形式以外,更多的美是內形於心、深沉致遠的,而這也正是一零一中最倡導的美育目標。如何實現,課程和活動才是最核心的載體。在一零一中上百種的選修課程中,美育類課程達數十種,其中,還不包含社團。“眾多的課程種類,讓學生有機會與更多的美育類課程‘觸電’,從而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陸雲泉認為,這就好比為學生打開了一扇美育的大門,裏面的課程可以量化,但美育帶來的能量和影響卻深遠巨大。課程以外,學校還搭建了豐富的展示平臺,讓學生將自己對美的理解大膽表達。比如,每年的“一二·九”合唱節,一零一中要求師生全員參與,唱響紅歌、表達愛國;春季以一零一中校友施光南命名的“施光南藝術節”,以展示學生的原創歌曲為主。——面向全體、聚焦個性化,一零一中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在這樣內外結合美育的作用下,學生體內留白的力量被激活,他們不再只是美育的接受者,而變成創造者。陸雲泉介紹,去年,一首網上熱曲《少年湖畔》就出自一零一中的畢業生之手。一零一中環境美的浸潤,通過所學真實表達,這正是學校美育的真實轉化。

文創一零一工作室揭牌(圖片來源/北京一零一中)

美育的n種可能 在文創中解鎖

“當下教育的最大痛點,是理論知識和考評太多,設置的標準答案太多,而恰恰缺少了讓學生們自主創造、探究和實踐體驗的過程。”就美育而言,同樣可證。但作為“未來卓越的擔當人才”,從一零一中走出的學子應該具備怎樣的創新和實踐能力?我們從學校一件件靈動、精緻的文創物件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以少年湖為藍本的特製徽章、以學校“地標型”景點綺園為靈感的膠帶、以校園“神獸”羊駝、橘貓為模型的書籤……這些來自一零一的靈氣,都因美育的加成而渾然一體,變成有溫度和智慧的文創。其中,承載了太多學生們對美的理解、對學校的熱愛和對所學的實踐。“文創社團是我們學校的特色社團之一,學生們通過自己對美的理解,製成真實的物品,然後推廣、銷售,已經非常形成完整的産業鏈。”陸雲泉認為,參與文創的這種方式,極大限度地挖掘、拓展了美育的N種可能,比如,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甚至還讓他們提前加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隊伍中,探索出一條屬於他們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已經是大學生雙創的提前演練。“我們也實現了與高校的聯合培養和育人模式共同探索。”陸雲泉介紹,去年,一零一中與同濟大學合作,建成Fab Lab實驗室,在實驗室中,學生可以通過3D列印技術將自己的藝術創想即刻製作成型,然後形成創業、商業運營方案,這與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課程高度相似。這種大中銜接、對標國際頂級教育標準的“雙創”模式,正是基礎教育“打破教育天花板”的有效嘗試。

“我甚至鼓勵我們文創社團的學生們,要開公司,真正實現商業化運營。”陸雲泉不無驕傲地説,如今,文創社團已經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而這筆錢正是來自一零一中校友,西少爺肉夾饃、夸父烤串的創始人袁澤陸。“他不只在一次場合中提到過,他的創業夢始於一零一,對於一些商業模式的探索和思路也是一零一提供的靈感。”陸雲泉認為,這種創新創業的能力,已經成為一零一中人的另一種傳承,在多維檢驗一零一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讓一零一中的從教者更能從學生身上反思自己、反思教學。

文字/中國網記者 劉佳

供圖/校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