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丁常雲:道教財富觀與現代社會生活

發佈時間: 2023-10-30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丁常雲 |責任編輯: 沈曄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道教的財神文化始終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在家庭生活還是在商業領域中,社會民眾都離不開財文化和財神信仰。歷代以來,道教的財神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信仰體系,不僅影響著社會民眾的日常生活和的財富思想,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但是,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我們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看待財富問題。有人説:“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淡化對財富的追求;也有人説:“金錢不是萬能的,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要重視對財富的追求。上述二種説法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面。特別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進程中,如果處理好“財富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問題,我想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做一些思考:

善用道教“少私寡欲”的財富觀,提升社會民眾個人品德修養

《道德經》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在財富方面,“寡欲”是道教十分重要的財富觀,是對個人品德修養的一種告誡。道教“少私寡欲”的財富觀,強調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滿足,勸告世人不要沉迷于物欲之中,有助於人們在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時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物質誘惑所左右。道教“少私寡欲”的財富觀,強調減少對金錢的貪婪,從而淡化其內心深處的利欲心。現實社會中,金錢對於人的誘惑,實在是難以估量的。金錢既是財富的象徵,也是罪惡的源泉。有人為了金錢挺而走險,有人為了金錢六親不認,有人為了金錢而殺人放火,有人為了金錢而身敗名裂。

我們要從“少私寡欲”的財富觀中感悟到,如果貪慾之心過重,只能給你帶來災禍,只有淡化利欲之心,方能安享太平生活。當然,世俗社會中,每個人都有慾望,正常的慾望是應該有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凡事都要有個度,一旦慾望超過了度,那就變成了貪慾,成了一種生活負擔。道教“少私寡欲”的財富觀告訴我們,人生要保持淡泊名利、樂觀知足的心態。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感受到生活的無窮樂趣,更易達到人生的理想境界。

善用道教“崇儉戒奢”的財富觀,樹立社會民眾良好的生活準則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崇儉戒奢一直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良傳統。道教繼承併發展了“崇儉戒奢”的傳統美德,形成具有道教特色的財富思想,對於現代社會民眾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道教“崇儉戒奢”的財富觀,強調要樹立“崇儉”的生活準則。《道德經》説:“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指出“慈儉”乃修身之要。《化書》也説:“奢者心常貧,儉者心常富”;“奢者多憂,儉者多福”。告誡人們奢侈的人多憂,節儉的人多福,這是人類社會的自然規律。現實社會中,當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時候,就會陷入無限的慾望之中,整天華屋香車、錦衣玉食,生活講排場、鋪張浪費,有人還會因此墮入魔障,走上犯罪道路。

道教的財富觀告訴我們,節儉是人之本性使然,只有知足者才是真正的富人,只有內心寧靜者才是真正的貴人。人的慾望太多,貪念過重,未必是好事,甚至會成為災難。現實表明,財富並非幸福的源泉,只有知足常樂者,反而過得富足又快樂。

道教“崇儉戒奢”的財富觀,強調要秉承“戒奢”的優良傳統。戒奢的意思也是倡導節儉,反對奢侈浪費。《道德經》説: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告誡世人,對於財富不能過分貪求,更不能奢侈與浪費,這樣會有損福報,必然會招致災禍的。現實社會中,大家都會祈求財神的護佑,這是人們對財富的一種尊重,也是社會積極向上的一種標誌。

道教的財富觀認為,真正的財富是厚重樸實的,是天人一體的。要求人們始終保持“戒奢”的傳統,始終尊重財富、愛惜財富,不得無故浪費財富。唯有如此,才能走上持續發展之路。

善用道教“唯德生財”的財富觀,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在傳統道教中,道德被視為人類行為的最高準則,與財富緊密相連。道教認為,一個人的德行和品質,決定著他的社會生存能力,也直接影響到他的財富。道教“唯德生財”的財富觀,倡導的是個人的財富要與“天道”和“人道”的高度統一與和諧。

道教“唯德生財”的財富觀,強調個人對財富的追求要符合“天道”的自然規律。《道德經》説:“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太平經》也説:“或積財億萬,不肯救窮周急,使人饑寒而死,罪不除也。”這就是説,上天是公正的,也是公平的,對於聚財過多者,要“行仁好施,周窮救急”,切勿獨自佔有,否則就是違背天道。

當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並不排斥對“財富”的追求,認為“財富”和“道德”並不矛盾,只是對“財富”的獲取應該遵循“道德”準則、符合“天道”規律。這就要求,個人在獲取財富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要做到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

道教“唯德生財”的財富觀,強調個人對財富的追求要符合“人道”的社會規律。俗話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裡的“道”,並非僅指一般意義上的行為規範。比如,公平正義、誠信不欺,更重要的是這個“道”還包含著深刻的“人道”思想,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社會規律”,這是人們追求財富需要遵循的基本準則。

道教的財富觀本身就包含著“公平正義”的社會思想。道教財神給世人的印象就是一位鐵面無私的神仙,專門護佑“公平買賣,和合利財”之事,世間凡有至公至正之人,可以向財神許下心願,祈禱之事皆能如意。因此,《太平經》指出,財物乃天地中和之氣,任何人都不能獨自佔有,應當行仁好施,周窮救急。這樣才能符合財富“公平”的原則。

道教的財富觀還包含著“誠信不欺”的社會思想。道教強調天地至誠守信,化生萬物,是自然之道。人類必須要傚法天道、遵循人道,無論是企業之間的競爭,商人之間的交易,還是個體之間的買賣經營,都必須要以誠信為本。

在道教財神信仰中,武財神關公就是作為“忠義”的化身,作為“誠信”的偶像,受到社會民眾和歷代統治者的尊崇,成為中國傳統財富的守護神。財神的事跡告訴我們,有遠見的人,何時何地都不會放棄誠信,因為有了誠信就等於擁有巨大的財富。

現代社會中,如果大家都不誠實、不守信,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就無法正常進行,如果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投機取巧、虛報浮誇盛行,就會嚴重破壞社會經濟秩序,動搖市場經濟發展的根基。

因此,我們要大力弘揚道教財神的“誠信”思想,深入挖掘道教財神文化的思想內涵與時代精神,助力社會誠信體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持續、穩定與健康發展。(作者: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上海市道教協會副會長  丁常雲道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