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黃至安在第五屆國際道教論壇作與會修行體悟分享

發佈時間: 2023-10-17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曹洋

本屆論壇由中國道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香港道教聯合會、澳門道教協會、台灣中華道教總會協辦,主題為“崇道尚德·與世偕行”。論壇期間召開了世界道教聯合會成立大會,選舉産生了世界道教聯合會第一屆理事會,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當選為理事長。世界道教聯合會是由中國道教協會發起成立,由各國(地區)道教團體、道教宮觀、道教相關機構及信仰道教或熱愛道教文化的知名人士自願結成的國際性、專業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目前有來自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的52個創始單位會員。

中國道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湖南省道教協會會長、南嶽道教協會會長、南嶽衡山道院黃至安方丈與會作修行體悟分享。

學修八悟  與世偕行

塵世六十載,

參玄卌三年。

道化踐弘願,

德在樂無邊。

出家43年來,研習經典、品嘗要義,嚴守戒律、磨礪人生,已經成為我修行生活的一部分。每得閒暇,也常咂磨過往時光,聆聽內心感悟,細思慢忖,也偶有所悟有所得。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崇道尚德與世偕行”,我想,這既有傳承正統之意,也有隨方設教、創新發展之期。借此良機,便將近來所思所感稍作整理,與諸君交流分享,誠望拋磚引玉,亦盼各位點撥斧正,同證大道。

我想講八個關鍵詞,暫且以“學修八悟”歸納之:

人是凡塵一微種,(種子)

微種根植土壤中。(土壤)

慈母哺育血脈親,(母親)

祖國滋養大愛深。(祖國)

黨的雨露滋體健,(雨露)

政策陽光長精神。(陽光)

道炁長存靠學修,(學修)

學修悟得人生通。(人生)

天道之下,眾生平等。塵世間每一個生命,都是由父母帶來世間。在生命孕育的過程中,遇到了肥沃的土壤,和煦的陽光,甘甜的雨露,才得以生根發芽、抽枝長葉、成為參天大樹。人如是,道亦如是。以下,我們分三個維度細細説來。

一、微種求存,生機不滅

(一)凡塵微種

種子在塵世之間,小得容易被人忽略,小得甚至無人知曉,他的個人力量和對外界的影響力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它是有生命力的,一旦因緣聚合、條件充分,它就會萌芽、生長和壯大,開啟它的生命之旅。

每個人也是如此,降生之後,就在父母、親人的呵護下,日復一日地歷劫難、求生存、謀發展。世界浩渺,前路迷茫,人生之路究竟該怎麼走?似乎一切都有希望,但憑一己之力,又似乎一切都是未知,都很渺茫。

(二)境遇迥異

種子各求生路但命運不同:或被狂風捲起四處飄蕩;或被山洪衝擊跌落至萬丈深淵;或被流水洗刷挾帶到遠方異鄉;或被甘泉浸潤澆灌速速生長……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可見,個人之力是相當有限的,禁不起自然災害,敵不過誤會曲解,擋不住物質誘惑……種種挫折,種種坎坷,導致道路各異,命運不同,其中既有自然不幸,也有人為因果,但終究是離不了天命迴圈。

(三)生機不滅

雖然危機四伏、境遇迥異,然而種子生生不滅,代代相傳。種子的生命力是內因,有強也有弱;外部環境則是外因:當遇到適宜的土壤、溫度和水分,種子就能發芽生長,再有充分的陽光和豐富的肥料就更完美了,它就能健健壯壯地走完它的一生。

對一個人而言,就是一個自己所盼望所滿意的一生。相信誰都會希望自己是那顆內因外因俱好的最幸運的種子,都能夠履行擔當人類社會一代更比一代強的職責與使命。

二、崇道尚德,不忘感恩

我們都是幸運的種子,因為我們生逢其時。

(一)欣逢盛世

道教萌生於遠古秦漢,發展于魏晉南北朝,繁榮于隋唐北宋,分流於南宋金元,低迷于清朝民國,振興于改革開放。

新中國成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公民享受著宗教信仰的自由,黨和政府制定了有關的各項政策、法規法令,中國道教有自己的各級協會組織,依法管理教務、維護權益,土生土長幾千年的古老道教,在中囯化的道路上砥礪前行,全國各地的道觀昌盛、道壇繁榮、道院興旺、道學傳承、道事交流、道滿天下。能生活在這麼繁華的盛世、能清靜自在地過著修行歲月,我們是何等幸運和自豪。

(二)感恩圖報

可以心無旁騖地學道、修行、演教,成就我們的仙道人生,我們當然要明白,沒有強大的祖國,沒有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就沒有當今昌盛的道教,沒有這些自在逍遙的玄門弟子、羽衣方士。我們須感懷深恩,銘記於心,一片赤誠愛國愛黨,一心一意弘道愛教,並將其融匯成堅定的信念,匯入一言一行中。

(三)繼承傳統

懷慈向善、感恩戴德,道教是有著優秀歷史傳統的。

全真祖師邱處機在年高八十之際,跋山涉水,克服千難萬險,歷時三年之長,勸諫成吉思汗停戈止殺、禁絕屠城,“一言止殺”,慈心治國。

藥王孫思邈懸壺濟世,治病救人,所著醫藥之書,堪比無價之寶,萬古流芳。

《真武妙經》有雲“夫人生天地之間,善惡不同,各自先身業緣所致。修善善至,修福福來,如影隨形,似聲應響,悟則見道,迷則居塵。”強調的就是積善成仙,積惡造罪,勸百善,懲百惡。

幾千年來,道教時時處處都是倡導懷慈濟世、無量度人的,是主張助人為善、感恩戴德的。作為當今的我們,就是要多行對人民對社會的好事,積德累功,孝敬父母的生育之苦,感謝眾善的給養之義,報答祖國的呵護之恩。

三、學修並重,與世偕行

“學修”二字,是我們實現圓滿人生、達成弘道誓願最重要的途徑。

(一)學無止境

讀書學習的重要性,盡人皆知。俗話説得好:“刀不快,石上磨;人不會,世上學”。祖師先賢更是給我們留下了鐫刻千年的金玉良言:老子《道德經》曰:“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道德經》第47章)”,“為學日益(《道德經》第48章)”,漢代劉向説,“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三國時諸葛亮在《誡子書》中也説,“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學習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一個思考的過程,能讓人思想深邃,眼界開闊。偌大的世界,紛繁的事物,我們哪能全部親歷親為,只有通過學習,才能使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接受到了解到掌握到更多的事物事理,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荀子曰“學不可以已”,這就是説,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只有與時俱進地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在道教中國化的新征程中,站穩腳跟,開創未來。

(二)向道修行

道教人矢志修行,這裡的“修行”的“修”,除了包含“學”的意思外,還有著“尊道”“崇道”之意,當“以道為根,以道為本,以道為事,以道為業”,通俗來講就是以道的教義核心來塑造來武裝來充實自己,把它作為自己思想言行的依據規範。當自己的思想言行與道有悖的時候,馬上要注意修正,這個“修”也就有“改”的意思。可見,修行是一種精神的磨礪和提升,旨在提高思維水準和精神意境,涵養道德品質。這是一個自我探索、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的過程。

修行也就是一個不斷地改錯、糾錯,修心煉心、求得正果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反覆而漫長的,也是清貧而艱苦的。修行之路因人而異,須與修行者根基、因緣、思想、行為等結合起來,修道養德,吐故納新,固本強基,不斷改造自我,提高自我,豐富自我,武裝自我,強大自我。正所謂:

世道妙,貴生存,

沐陽光,吮甘霖,

愛祖國,報黨恩,

學不已,修終成。

八悟透,人生通。

各位道友、各位同仁,讓我們同心同向,共勉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