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張金濤道長出席第五屆國際道教論壇並作主論壇發言

發佈時間: 2023-10-16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曹洋

9月24日至25日,第五屆國際道教論壇在江蘇茅山舉辦。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發來賀信,向論壇召開和世界道教聯合會成立表示祝賀,向出席論壇和世界道教聯合會成立大會的嘉賓致以問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石泰峰出席論壇開幕式和世界道教聯合會成立大會並分別致辭。

本屆論壇由中國道教協會、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主辦,香港道教聯合會、澳門道教協會、台灣中華道教總會協辦。論壇以“崇道尚德·與世偕行”為主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龍虎山道教協會會長暨全山宮觀主持張金濤道長出席論壇並作《新時代道教的人文關懷和使命擔當》主論壇發言。

新時代道教的人文關懷和使命擔當

道教發源於中國、傳播於世界,道教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世界範圍內産生了廣泛影響,古老的道教在新時代煥發了新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崇道尚德,與世偕行”,這是道教的基本教義和核心理念。在當今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古老道教的優勢,為世界文明的進步與發展貢獻東方智慧與力量,已經成為道教界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其中,一個關鍵問題便是古老的道教經義在當前世界中是否具有新的現實價值和文化引領性。相信本次論壇的深入探討和交流,對於挖掘道教文化獨特魅力和道教思想中的現代價值,促進世界和平、增進人類福祉,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接下來,我結合平時的思考和實際的道教工作經驗,以及本次論壇的議題,分享三點想法和體會。如有不當之處,請不吝賜教。

一、發揮新時代道教優秀文化的人文關懷和積極影響力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在羅馬會見義大利眾議長菲科時講的一句話。《道德經》第十三章中説:“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祖師爺早已教誨我們修身行道的必由之路,只待我們去實踐。“我將無我”,習近平總書記已成為我們前行道路上的表率和榜樣。作為追求真理、學習道教的信徒,若不信奉道教、探求真知、濟世利民,那我們便是祖師爺的不肖之徒。

“道”不僅屬於中華民族,更代表著全人類的文明成果。因此,道教並非僅限于華夏大地,而是屬於全人類的精神家園。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道教的核心部分仍具有本土特色。許多無法解釋的文化現象需要我們道教人士進行解讀,努力向世界各國的朋友們傳播優秀的道教文化,才是祖師的期望。因此,深入挖掘道教經義中的人文關懷價值對於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義。作為新時代的道教,我們有責任發掘自身的寶藏,發揮獨特的優勢,推動當代世界文明的對話與交流,為國際社會的穩定發展和提升個體精神幸福指數作出貢獻。

道教教義強調平等與包容,無分彼此。創教早期,上清派創始人魏華存祖師以女冠身份擔任天師道祭酒,就展現了這一理念。在封建社會男女地位不平等的環境中,這一存在令人難以置信。《老子想爾注》中記載:“天法道,設一善一惡。當行其善,道氣歸之。”“奉道誡,積善成功,積精成神,神成仙壽,以此為身寶矣。”該著作多次提及道人應“積善”,説明道教在創教初期不僅關注道人的學修,更重視道人的濟世之功。祖天師及後世的祖師高道均秉持這個精神,踐行道教教義。

“夫兵者,不祥之器。”自古以來,我們的先輩們都崇尚和諧、平等共生、反對戰爭霸權。當前國際形勢總體和平穩定,局部戰爭動蕩,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始終是時代潮流,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在交流中發展,中國的和平發展已是影響國際形勢的重要因素。加強文化交流,減少國際摩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大趨勢。我們道教界應緊隨國家步伐,通過“一帶一路”等途徑,宣揚“仙道貴生”“尊道貴德”等積極理念,為世界文明和諧共生,作出新時代的道教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理念與道教對自然和諧共生的追求相一致。道教強調無為自然、和諧共生,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佳方式。道教的“洞天福地”概念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它反映了天、地、人、自然及神聖區域空間的聯繫,呈現出令人神往的美好生活環境。地球上的江河海洋、高山大川等自然景觀是自然界無私饋贈的美好事物。然而,戰爭、污染等因素導致生態環境遭受無休止破壞,人類對自然的過度索取、破壞和浪費也造成了自身的生存危機。許多動植物因此瀕臨滅絕。在當前環境下,大部分洞天福地得以相對完好地保存,這都得益於國家制定的生態環境保護政策。

迎進來,走出去。道教正一派傳度授籙、全真派冠巾傳戒活動,是當前道教界具有重大宗教傳承意義的活動,是道教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重要根源之一。其內涵十分豐富:道德內充,威儀外備;天人歸向,鬼神俱瞻。我們通過舉辦這樣意義非凡的道教活動,尤其是天師府舉辦的海外授籙活動,讓海外道友參與進來,為海外各國道友提供一次精神昇華的機會,也以此為契機,拉近文化認同感,為普及道教優秀文化做鋪墊。自1991年起,天師府已經舉辦了31屆海外授籙活動,共有近萬名海外籙生得授籙位,名登紫府。從歷屆活動參與人數、國籍、年齡及規模來看,呈上升趨勢,顯示出道教認知度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國際地位日益凸顯,這充分證明了道教在當今國際社會的寶貴价值。為了更好地推動道教在海外傳播,我們還指導天師弟子成立了一系列道教組織,如白俄羅斯道教協會、澳大利亞道教協會、非洲道教協會、美國洛杉磯道教協會。

道教的卓越文化和歷史價值,不應僅僅只通過道教界內部來詮釋,而需要更多客觀主體的共同參與和體悟。在這個充滿活力的時代,對於有意願將道教文化傳播至海外的朋友,我們應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其中。同時,各級道教協會也應給予支援和幫助,使道教文化在新時代為世界帶來耳目一新的東方新視角。

二、對正統道教優秀經義的探索和挖掘

近年來,許多年輕人通過動漫、影視作品如《一人之下》《哪吒》《天官賜福》等對道教産生了濃厚興趣,掀起了一股研究學習道教文化的新潮流。這是積極的現象,説明道教儘管看似古老,但仍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和時代價值。然而,這其中也存在利弊:利在於,我們優秀的道教文化通過影視作品和自媒體等渠道被大眾認知和接受;弊在於,別有用心者可能利用曲解教義牟取利益並進行欺詐,因此我們需要與市場監管部門密切配合,共同維護正統道教的本來面貌。

道教經典包羅萬象、浩如煙海,其知識結構和精神境界難以完全掌握和理解。目前仍有許多道教文獻尚未得到整理和研究。此外,民間散存的文獻資料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多樣,這一點在座各位專家學者和道教界的朋友們應該都有共同的感受。因此,要展現道教經義積極向上的真實面貌,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過去一些研究結論在今天看來仍有進步的空間。

三、加強道教界自身建設,發揚祖師濟世精神

在我看來,當前道教界需要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始終保持入道初心,加強個人學修。

在當今世界格局不斷變化的大背景下,我們每一個道教界人士都需要深入思考如何發揮積極的社會影響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新的征程上,我們要牢記打鐵必須自身硬的道理”。這也是我們每一位道教徒應當銘記於心的信念!教職人員在新時代的道教傳承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的學修水準直接影響道風道貌的品質。當前,道教從教者的素質參差不齊,如何憑藉堅定信仰抵禦外界誘惑並堅守宗教底線,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為解決此問題,我們需加大道教學院及宮觀青年教職人員的道教文化理論培訓力度。通過借鑒高校和道教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提升自身學識,培養具有正知正見的道教人才。這將為道教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信仰基礎,助力新時期道教健康傳承邁上新臺階。

通過積極踐行祖師教誨、完善自身修證,以祖師為榜樣:道祖老子著五千言、老祖天師創教布道,他們無一不是終身學修。通過積累豐富的知識,洞察宇宙的本源,領悟人生的真諦!他們在悟道之後,並未滿足於個人成就,而是懷揣對萬物的慈悲之心,繼續為世人造福。在東漢末年,祖天師以九十高齡入蜀弘道,他所經歷的人世滄桑、困境重重,是今人難以想像的!若非祖師擁有宏大的願景和悲天憫人的胸懷,這樣的壯舉是無法實現的。

道教的未來需要我們道教界的共同努力,還需要更多關心和支援道教文化傳播發展的各界人士共同關注和參與,才能使道教在全球傳播的道路上穩步前行。(作者: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金濤道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