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董沛文: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道教創新發展的關鍵
5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道教協會會長董沛文(道名董崇文)就近年來,我國宗教界積極推動各自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麼?如何落實到具體工作上?至今成效如何?回答記者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道教協會會長董沛文答: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宗教工作“必須堅持中國化方向”的論述。在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對“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做出了詳細闡釋和具體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將這一重要論述載入其中,成為全黨全國人民都必須遵循的基本政策和基本要求,為包括道教在內的我國各宗教堅持中國化方向指明瞭方向。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歷史非常古老悠久,在中國古代政治、社會和經濟等方面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進入近現代以來,與其他各宗教比較道教的發展呈現一種衰退的狀態。近代道教不興的基本原因是道教教理教義沒有按照歷史發展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革新,沒有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沒有及時作出道教的現代化發展。走出這個發展困局的關鍵在於道教現代化,黨中央提出“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的要求,可以説是道教現代化轉型和發展的機遇期,道教界要牢牢抓緊道教中國化方向,圍繞這個核心作為當前首要和最大的工作重點不鬆懈、不動搖。
一、堅持道教中國化的內涵
一是堅持道教中國化要符合時代特性。道教堅持中國化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積極引導道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要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新形勢和宗教領域出現“逆本土化”、“去中國化”、“極端化”、“商業化”等新情況、新問題而作出回應。二是堅持中國化要符合民族特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數千年發展早已融入國人的血液,道教堅持中國化方向要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作為整個民族共同持守的禮儀、文化、道德是中華民族得以存續發展的精神支柱、民族靈魂,道教堅持中國化方向要保障民族具有共同的價值觀、道德觀和方向性。
二、道教中國化方向的工作重點
1、道教要加強人才培養,提升教職人員隊伍的整體素質。5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中指出:“就宗教人才培養進行調研”。道教人才培養是道教發展的當務之急,首先要將國家法律的學習和培訓作為工作重點。成為一名合格的道教教職人員,先要成為一個合格社會主義公民,要知法、懂法、守法,要將新時代的宗教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參與到在當前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之中,法治社會,無法外之地,無法外之人。其次,要注重教職人員的宗教學識和宗教修為的培養。道教人才培養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力量薄弱,師資匱乏,人才短缺,知識更新速度慢,創造精神産品後續乏力。要充分利用道教學院的條件,聯繫高校、科研院所聘請教外尊重道教信仰和文化的學者,制定培訓目標和具體計劃,對教內人才培養要形成公平、公正、公開的機制。
2、道教界要進一步加強社會服務的功能。5月22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只有能夠緊密參與社會生活的宗教,才是有生命力的宗教,道教界需要加強服務社會的能力,加強人文關懷,為信眾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要發展專業性的公益慈善、社會服務組織,在扶貧攻堅、防險救災、社會救濟、醫療衛生、教內互助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加強與社會專業公益慈善組織的交流合作,提升專業化和規範化水準。
3、道教界要提高認識,承擔起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道教文化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源泉之一,也是人類思想文化寶庫中的組成部分,對現代人類社會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其內容涵蓋到社會生活、倫理道德、文化藝術的各個方面,尤其關於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和諧的理念,對於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和諧具有重要作用。《道德經》以尊道貴德為綱領,充滿了生命關懷、社會關懷、環境關懷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歷史、超越宗教、超越民族、超越國界的品質,閃爍著古老東方智慧的光芒。道教文化的現代價值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目前道教已在歐洲、美洲、東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道教應該發揮更大作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道教文化成為溝通和凝聚全球華人的橋梁,成為對外國際交流的一張具有中國特色的“名片”,發揮道教作為世界和平信使和維護和平的功能。
三、河北省道教界堅持道教中國化的情況
我省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從宣傳動員階段向落實、實施階段逐步推進,把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引向深入。
1、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倡導愛國愛教、團結進步的優良傳統,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站位。貫徹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和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多種形式、內容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踐活動。積極開展“四進”道教活動場所(國旗、憲法和法律法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道教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深入挖掘和弘揚道教界在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等各個時期內,與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先進事跡和愛國精神,增進對中國共産黨領導、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認同。加強法治建設,認真學習貫徹《憲法》、法律法規和宗教政策,組織多種形式的學習貫徹活動,將法治精神貫徹到制度建設、組織建設、道風建設、宮觀管理等各個環節,提高依法辦教能力和水準,依法維護道教界合法權益。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發掘道教優秀傳統文化,為建構現代道教教義思想體系助力。推動各地道協和宮觀開展典籍整理、研究、闡釋等工作,鞏固河北道教界學經講經風氣,選好經典和主題,鼓勵道眾持誦經典、研究經典、宣講經典,對道教經典做出符合當代中國發展進步要求、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闡釋。開展好宣傳教育活動,深入挖掘道教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點,組織道教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觀的專題研究、研討、講座等活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道教界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努力弘揚道教環保文化,加強道教生態環保輿論宣傳,積極開展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建設生態道觀。
3、加強道風建設,配合治理商業化問題,維護道教場所莊嚴清靜的形象。按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宗教事務條例》和中道協相關規章制度,修改完善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體系完備、具體可行、健全系統的規章制度,為新時代河北道教教務工作規範化提供指導。加強道風建設,引領河北道教界和廣大信教群眾,加強道風監督檢查,著力解決信仰淡化、戒律鬆弛、管理混亂、注重享樂、崇尚奢華等方面的問題,維護道教清靜莊嚴形象。推動教務工作資訊化、規範化、現代化,做好河北省教務資訊庫建設工作,將冠巾、受戒等基本資訊納入其中。堅決抵制和治理商業化問題,積極配合黨和政府對商業化問題的治理。各地道協、宮觀要依法依規加強財務管理,堅持公益屬性,切斷商業資本入侵道教領域的鏈條。
4、以堅持中國化方向為引領,建設新時代道教人才培養體系。編制河北道教人才培養總體規劃,全面提升道教人才的數量和品質,把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中國化教育貫穿始終,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刻起作用的新時代道教人才隊伍。充分利用黨校、社會主義學院、國民教育院校等機構資源,提升教職人員輪訓工作水準和品質。採取推薦入學、委託培養等方式,推選優秀人才到省內外知名高校、道教院校學習深造。
5、開展對外交流,積極配合“一帶一路”建設。鼓勵各地宮觀發揮優勢,與港澳臺地區道教界開展廣泛交流合作,為促進祖國統一、凝聚中華民族共識做出積極貢獻。加強開展與國外道教界和其他友好團體的交往,發揮道教在東南亞等華人聚居區的重要影響,加強同海外華人的聯繫,推動道教文化走向世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應有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