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要聞 名山宮觀 高道訪談 問道之旅 道家書畫 慈善公益

 

石竹山道院

發佈時間: 2018-07-25 |來源: 中國網《道家文化》 |作者: 李鳳森 清夜 |責任編輯: 君君

石竹山道院位於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風景區內。石竹山以石奇竹秀、道教名山、祈夢聖地而馳名,素有“人間仙境,夢裏乾坤”的美譽,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福建省首批十大風景區之一。

石竹山道院始建於唐大中元年(西元847年),初名靈寶觀,後更名靈寶道觀、石竹寺,現定名為"石竹山道院"。石竹山道院構建於狀元峰下半山腰的懸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懸空,遠望如空中樓閣,天宮仙苑。道院後群峰嵯峨,四週綠竹聳立,紅墻碧瓦,典雅清幽。道院內除分佈著石竹、雷公竹、佛肚竹、方竹等各種竹類外,還有大量的台灣相思樹、馬尾松、杉、柳杉、米楮、絲粟、榕以及珍貴名木古樹赤楠等。

石竹山道院主神供奉漢代何氏九仙君。道院由主神殿仙君樓、獅岩堂、萬神殿、三清殿、真人殿、顯鏡宮六大殿區組成,沿東張水庫東側道院山門拾級而上,依次可達泗洲大聖殿、真人殿、觀音崖和主神殿仙君樓;其中:仙君樓殿區由仙君樓、觀音廳、玉皇閣、玉皇行宮、土地廳、文昌閣、元辰殿、鬥姆殿等組成;獅岩堂殿區由慈航宮、五顯宮、遼天居、觀音閣與道院辦公樓組成;萬神殿由觀音大士殿、三大天將殿、福德正神殿、九天東華殿、玉皇天尊殿、五福神祉殿組成;三清殿位於道院最高處,全殿由三清主殿與功德堂組成;修建中的顯鏡宮殿區則位於石竹山東側,入口處臨近水務公司。

石竹山道院不僅是道教名山,更是福建久負盛名的人文旅遊勝地。據記載,宋朝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到此暢遊與講學。明朝首輔葉向高不僅在此祈夢、求籤,還在此攻讀經書。得到功名後,于萬曆四十四年(1616)重遊石竹山道院時,在“洗耳泉”、“牛蹄洞”二處的絕壁上分別題刻二詞。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和旅行家徐霞客,于萬曆四十八年(1620)初夏遊仙遊九鯉湖之後,到石竹山探勝。《徐霞客遊記》詳細記述了他暢遊石竹山的經過。清道光年間刑部尚書陳若霖、太子太師陳寶琛都曾到此遊覽並留下題匾。近代著名海軍將領薩鎮冰的題刻,至今尚留存院中。有統計,歷代名宦、文人在石竹山的題刻尚存數十處。

石竹山作為聞名遐邇的道教勝地,自西漢以來就與“夢”結下了不解之緣,作為一種民俗現象,“石竹祈夢”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諸多資訊。

在福清,隨著民間祈夢和解夢信俗的發展,諸如明代永樂年間狀元馬鐸、萬曆年間內閣首輔葉向高、清末翰林陳寶琛等祈夢故事和民間“月落日出”、“川之無才”等夢境故事均廣為流傳。

這些故事不僅福州地區家喻戶曉,而且隨著海內外鄉親帶往全世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中華夢文化”的傳承地,石竹山每年都吸引眾多香、遊客到此遊覽和祈夢,尤其成為福清籍海外遊子神往夢繞之地。

石竹山道院的“接春”習俗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景佑二年(1035),至今民間仍流傳有“春到石竹上,秋到龍門坎”的諺語。石竹山“接春”包括“繞境遊春”、“燔柴迎春”、“裝接春金鬥”、“禳太歲道場”等系列民俗活動。

改革開放40年來,石竹山道院經謝榮增道長及道眾多年的不懈努力,得以繼承、發揚、整合、重塑以九仙信仰、祈夢習俗、接春民俗等為核心的石竹山道教文化,讓這座道教仙山,更加名揚天下。

目前,包含“接春”習俗在內的石竹山“夢文化”已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10年,石竹山道院被中央統戰部和國家宗教事務局評為首屆全國和諧寺觀教堂創建先進集體。(李鳳森 清夜 整理 許凡 攝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