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全國第一” 安徽農業強省建設成效彰顯
■截至2023年底,全省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30.7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1.6萬個,總量分別居全國第1位、第4位
■全省年制種能力10億公斤,居全國第4位,連續5年成為全國水稻種子出口第一大省
7月24日,安徽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了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暨耕地保護法律規定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顯示,該省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數等多個指標位居全國第一,高質高效的農業強省建設成效不斷彰顯。
報告指出,截至2023年底,全省註冊登記的家庭農場30.7萬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1.6萬個,總量分別居全國第1位、第4位。目前,全省各類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5.6萬個,其中,農業生産託管服務組織3.8萬個,託管服務面積超過2.5億畝(次),連續3年居全國第一。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報告指出,安徽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計劃,培育“育繁推”一體化企業12家,居全國第2位,全省年制種能力達10億公斤,居全國第4位,年種子銷售額居全國第3位,連續5年成為全國水稻種子出口第一大省。支援合肥市打造“種業之都”,合肥市種業銷售額進入全國三強。
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保障方面,2023年,安徽省糧食總産達830.16億斤,居全國第5位,實現“二十連豐”。阜陽市糧食播種面積1463.94萬畝、總産107.44億斤,種植面積和總産穩居全省第1位。以畜産品穩産保供為核心,我省實施“秸稈變肉”暨肉牛振興計劃,2023年全省肉蛋奶總産達755.7萬噸,再創歷史新高,居全國第8位。亳州市肉牛飼養量、存欄量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此外,目前我省已累計認定長三角綠色農産品生産加工供應基地352個,其中2023年新認定100個。稻米、生豬、茶葉等十大綠色食品全産業鏈産值突破1.2萬億元,同比增長9%。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報告指出,安徽省認真落實佔用耕地補償、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等制度,連續24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耕地面積連續3年增加66萬畝,總面積達8346萬畝。截至2023年底,建成高標準農田6256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75%。同時,完善土地執法監管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佔用耕地行為,全省違法佔用耕地面積由2020年4.36萬畝下降到2023年0.14萬畝,下降比例達96.79%。
就進一步提高安徽省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産能、健全完善農業農村支援保護長效機制、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報告提出了針對性意見建議,強調要堅持種養一塊抓、糧肉一塊抓、頭尾一塊抓,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發揮好財政資金引領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業農村;著力促進農業先進技術整合化、農業生産過程機械化、生産生活方式綠色化、農業生産經營資訊化,不斷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加快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記者 范孝東 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