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向“新”而行 緣“質”攀登 陜西産業煥新賦能高品質發展觀察

2024-07-12 15:52:51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三夏時節,三秦大地,求新求變帶來新氣象:燈塔工廠和自動化生産線科技感十足,滿載新能源汽車和光伏組件的中歐班列馳而不息,搭載半導體晶片的“晶片”航班穿梭國際……從傳統製造到高端“智造”,從創新引領到融通世界,從“小富即安”到領跑西部,高品質發展的産業脈動日漸強勁。

陜西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不止有秦風唐韻之“重”,也需要照亮未來發展之“光”。習近平總書記囑託陜西“在西部地區發揮示範作用”的戰略定位,是陜西高品質發展的坐標和出發點,也是一份必須答優的時代課題。

在西部地區發揮示範作用,意味著陜西不能止于“獨善其身”,還要為西部地區邁向現代化多探路、多闖關、多破題,通過“揚優勢、補短板、強體魄”,走出一條順應時代趨勢、服務國家戰略、符合自身特點的內涵式增長之路。謀篇佈局,錨定未來,陜西尋求高品質發展的“答題”思路,正轉化為創新驅動産業深度轉型,加速融入全球産業鏈、價值鏈,不斷培育發展新優勢的生動落筆。

産業崛起“新”密碼

新時代、新能源、新機遇,十年間,陜西從一個汽車製造小省一躍而成年産量超過百萬輛的汽車製造大省。

5月28日,比亞迪汽車在西安發佈其第五代DM(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在全球引發廣泛關注。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與千年古都西安的故事,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位於西安市南郊的比亞迪西安高新工業園,矗立著一塊紀念碑,上面鐫刻著“全球第一輛插電混動汽車誕生地”字樣。從第一代到第五代,比亞迪汽車在西安深耕細作二十載,已經成了不折不扣的“本土企業”。

“比亞迪落戶西安以來,在産業政策、營商環境等方面得到了全方位支援,如投資達170億元的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産業園項目,2023年從供地到首車下線僅用11個月,目前比亞迪在西安形成了完整汽車産業鏈。”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任俊峰説。

一座城市與一個企業,當雙方彼此“懂你”的時候,就能奏響和諧共振的發展共鳴曲。陜西省近三年來新能源汽車産量保持年均160%的爆髮式增長態勢,西安更是在2022年登頂國內新能源汽車産量“第一城”。

長安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陳軼嵩説,比亞迪在西安的發展歷程,可以説是一段企業與産業的雙贏佳話。依託世界級的龍頭企業,聚焦優勢産業,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優勢産業,這就是陜西的産業發展之“道”。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全球巨頭比亞迪,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巨頭三星,太陽能光伏行業的全球巨頭隆基綠能,陜西陸續抱回三個“金娃娃”,催生了三個優勢産業,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太陽能光伏也就此成為陜西先進製造業的“金名片”。

一組數字可以佐證陜西“金娃娃”戰略的成效:新能源汽車2023年産量105.2萬輛,居全國第三位;太陽能光伏製造産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2023年産值約1600億元;半導體産業匯聚了相關知名企業、研究院所、機構300余家,産業規模超過千億元……

西安南郊,坐落著規模宏大的三星半導體西安工廠,每天有超過5000名員工在這裡工作,數百輛物流車輛穿梭往返,運輸原料和晶片産品。三星半導體項目目前已成長為投資額和年産值雙雙突破千億元人民幣的“航母”型企業,帶動了陜西半導體和積體電路産業的迅猛發展。

一個又一個“金娃娃”項目落地開花,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在陜西省乃至整個西部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顯現。

走進位於陜西省西鹹新區的隆基綠能29GW單晶電池製造工廠,智慧化車間裏機器人往來穿梭,物流傳輸帶有序運轉,機械臂精準高效作業……在這裡,平均0.8秒就有一片太陽能電池下線。

“目前,公司眾多項目已在西部地區‘遍地開花’。我們在陜西多地佈局了電池工廠、氫能基地等項目,在寧夏、內蒙古、青海等省區建立了生産基地和電池組件工廠,這些項目將為雙碳目標和西部的綠色發展之路作出重要貢獻。”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文學説。

創新驅動西部大開發

今年是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25週年,西部地區如何提升區域整體實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形成大保護、大開放、高品質發展新格局,是陜西等西部省份面臨的“追趕超越”新時代課題。      

110多所高校,1800多家研究機構院所,2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30多萬專業技術人才。

這是一組沉甸甸的數字,是陜西作為科教大省的實力證明,也是陜西實施創新驅動的優勢所在、潛力所在、底氣所在。

如何向科技創新要發展新動能?陜西省給出了三個字的答案——“秦創原”。“秦”是陜西的簡稱,“創”為創新、創業、創造之意,“原”指高地和總源頭。2021年3月,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正式開啟建設,成為陜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轉化“特區”。

在作為總窗口的西鹹新區,創新活力清晰可感:路演現場上,創業團隊激情演示,台下的投資人不時提問諮詢;綜合服務大廳內,創業者可享受“一站式”服務;初創企業裏,科研人員與企業家面對面商討産品定位……

小金魚在低溫下被急速冷凍,隨後工作人員將其放入溫水中,金魚在短時間內“復活”。這是陜西銀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展示的深低溫人體凍存技術的動物模擬實驗過程,這項技術用於細胞凍存及復蘇等領域,為臨床醫學研究提供技術支援。

“我們公司2021年落地西鹹新區,手續一週之內全部辦理完成,全流程服務高效便捷。公司還參與了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模式試點,降低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成本和風險。”銀豐生物公司副總經理王晶晶説。

“先試用後付費”只是諸多“新招”之一,做實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組建科技經紀人團隊、打造全鏈條基金體系……一項項務實舉措接連落地,陜西創新驅動發展駛入快車道。

數據顯示,近三年,陜西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分別增長1.9倍和1.6倍,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高於全國2.8個百分點,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2.3倍。

科技之樹結碩果,良好生態不可少。陜西致力營造從研發到孵化再到産業化的“鏈”式生態,排定數控機床、太陽能光伏、光子、氫能等34條重點産業鏈,形成“老中青”結合、梯次銜接的産業佈局,並輔之以“鏈長制”為核心的培育機制,引領産業全面煥新。

走進位於西安高新區的陜西光子産業發展集聚區——“曲率引擎”光子製造園,數十家光子技術企業正加緊技術攻關和産品製造。手持式3D掃描器、“扎針神器”紅外血管成像儀、360°全景車載駕駛輔助系統……琳瑯滿目的光電智慧産品讓來訪者目不暇接。

2021年6月,陜西省發佈“追光計劃”,打造“新型研發機構+共性技術平臺+基金+産業集群”的創新生態體系。目前陜西光子産業企業已超過300家,2023年産值達300億元。

“陜西光子産業形成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雨林式’創新生態體系的支援,初創企業從産品研發、中試、製造再到量産交付都能得到全方位扶持,讓科技成果從‘書架’一路走到‘貨架’。”參與陜西光子産業鏈建設的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説。

創新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産業發展更具韌性與活力。2023年,陜西製造業重點産業鏈實現産值1.06萬億元,增長10.2%,乘用車(新能源)、太陽能光伏等9條産業鏈産值增速超過兩位數。

建設內陸開放發展新高地

“以大開放促進大開發”“深入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與東中部、東北地區務實合作”,廣袤的西部地區歷史性地走向了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

當AI技術與企業出海“混搭”,會産生什麼樣的效果?在位於西安高新區的易點天下網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螢幕上顯示著公司服務企業出海的數據:公司平臺數據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為5000余家客戶提供“出海”行銷服務。

“海外市場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尋求‘新增量’的最佳路徑。我們希望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持續賦能西部對外交流和貿易往來,讓全世界都能感受到中國‘智’造、中國創新帶來的價值和成果。”易點天下CEO武瑩説。

作為曾經的絲綢之路起點,陜西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再次成為連接中國與世界的重要門戶。如何跳出陜西看陜西、立足世界看陜西、在融入“雙迴圈”中發展陜西,無疑需要從理念到實踐的全方位變革。

5月22日,第14屆中美旅遊高層對話在西安舉行,中美兩國政府、機構、地方和企業代表近400人出席了這場主題為“旅遊促進中美人文交流”的對話活動。這是繼2023年成功承辦中國—中亞峰會後,西安再一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從主場外交活動到國際性會議的成功承辦,凸顯了陜西在服務大局中提升對外開放水準的能力和決心。面對全球範圍內産業鏈轉移和重構的浪潮,陜西選擇了奮楫前行,“進”與“出”雙向發力,全力塑造産業發展新格局和新優勢。

“進”,就是引鳳築巢,為外企入陜創造良好條件:以製造業為重點擴大利用外資,重點促進半導體及積體電路、數控機床等領域投資合作;持續保障在陜外資企業生産經營活動,提高外籍人員來陜工作生活便利度……

“組合拳”效應之下,“貴客”紛至遝來。2023年陜西省新設外商投資企業408家,同比增長29.9%,新設企業數創20年來新高。在陜西深耕已久的美光科技、三星半導體等外資企業紛紛在陜西“加碼”投資,建設新廠房,引入新産線。

跨國企業的深度佈局,使陜西省半導體産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優勢産業。“目前陜西省快閃記憶體晶片産能已佔全球的15%,初步形成了‘陜西製造,供應全球’的模式。”陜西省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何曉寧説。

陜西正以更加開放的胸懷“貨通天下”,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這裡開通了西安至日本東京和南韓首爾的“晶片航線”,在西安生産的快閃記憶體晶片源源不斷地搭載飛機前往國外。在西安國際港站,中歐班列滿載著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組件、白色家電等“陜西製造”産品橫貫歐亞。

先進製造、能源化工、新能源……陜西優勢産業走出去的腳步不斷加快:陜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在全球佈局5個研發中心、28個海外公司和37個運營工廠,業務已覆蓋美國、德國、印度、尚比亞等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陜汽集團實行“一國一車”策略,2023年向中亞國家出口車輛近7500輛,同比增長110%。

深刻把握時代賦予的歷史機遇,方能胸有成竹、落子成局。“陜西承載著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科技自立自強、區域協調發展等重要使命,有需要也有能力在服務大局中選準發力點,把自身優勢變為發展勝勢,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陜西實踐中不斷創造新輝煌。”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馬莉莉説。(記者 沈虹冰  石志勇  雷肖霄  劉瀟)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