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的文章 書寫振興“答卷”
今年以來,河南省三門峽市農業農村系統認真學習貫徹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市委八屆五次全會決策部署,按照現代化三門峽建設“13561”工作佈局,緊緊圍繞“農”字做文章,錨定特色農業強市目標,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全力抓好糧食生産,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著力保障“菜籃子”産品供給,統籌提升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水準,鄉村振興工作交出了“亮麗答卷”。在全省2023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中,該市位居全省第5名,並作了典型發言。據測算,今年上半年三門峽市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速3%,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增速3%,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253.3元,較去年同期增長9.1%,位居全省第一方陣前列。
聚焦“五良”措施,進一步扛穩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
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今年以來,三門峽市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認真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積極實施糧食單産提升工程,推行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整合融合,探索出了“提效率、提地力、提單産,減水、減肥、減人工”的小麥大面積單産均衡增産之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一是建良田,穩産增産築根基。糧食生産根本在耕地。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慧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範化、環境生態化“六化”要求,落實“投融建運管”一體化市場化推進模式,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提質改造。今年,全市利用增發國債項目,組織實施7.6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其中新建4.9萬畝,改造提升2.7萬畝,涉及澠池縣、靈寶市、陜州區,總資金1.77億元。截至目前,全市工程建設完成20%,預計年底前全面完工。建成後,全市高標準農田將達到101.3萬畝。
二是育良種,糧食高産育“芯”機。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種子安全,才有糧食安全。三門峽市不斷加大良種的培育,持續推進小麥新品種選育、高産高效栽培技術研究、示範和推廣等工作。今年以來,先後組織實放科技攻關項目11項,完成農業技術推廣項目6項,選育審定小麥新品種7個,其中4個取得了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獲得科技進步獎7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3項。這些新品種的不斷推廣和改良,為糧食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施良法,綠色迴圈可持續。良種還要良法配。近年來,三門峽市大力推廣糧食綠色高産高效整合技術、玉米密植滴灌精準調控、化肥減量增效“三新”(新技術、新産品、新機具)、水肥一體等新技術,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截至目前,全市建立“三新”技術示範區16個,示範面積6.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面積206.7萬畝,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90.5%,施用有機肥72.7萬畝。數據顯示,通過整合推廣良種良機良法所種出的糧食産量平均增加10%,小麥畝均增産35公斤,玉米畝均增産30公斤。
四是用良機,科技賦能提質效。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機現代化。按照精準、減損、智慧、提效的原則,不斷推動智慧、綠色、高效糧食收穫機械應用,挖掘糧食機收減損潛力,實現從澆灌、植保到收割全程自動化、機械化。據統計,今年三門峽市已爭取中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1239萬元,補貼機具161台,受益農戶136戶,補貼資金48.346萬元。“三夏”期間全市投入1157台聯合收割機,小麥機收率達到98.6%,確保了小麥“顆粒歸倉”,秋糧全部入地。同時,積極謀劃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共謀劃農機設備更新項目25個,項目總投資5.4885億元,其中智慧農機裝備提升項目5個,畜禽農機設備提升項目3個,植保農機設備提升項目3個,果園農機設備提升項目2個,烘乾設備提升項目2個,農機報廢更新項目10個。
五是行良制,規模經營促發展。以農業企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對接規模化,把分散小農戶與統一大市場聯結起來,鼓勵有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綜合整治項目,並優先向規模化種植地塊傾斜。同時,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導服務體系,不斷探索流轉土地統一發包、組建新型合作農場、社會化託管服務等三種適度規模經營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4635家,其中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達到44家;家庭農場總數4228家。
聚焦“五化”路徑,進一步培育發展農業新質生産力
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三門峽市搶抓機遇,立足資源稟賦、産業基礎,以新質生産力引領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積極促進特色産業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智慧化、綠色化。
一是規模化生産夯基礎。規模生産是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基礎。緊緊圍繞果、菌、藥、菜、牧等特色産業,科學規劃、調整結構,推動特色産業規模生産。果品業,圍繞盧氏官道口—靈寶寺河山—陜州二仙坡“蘋果黃金帶”,穩定高山蘋果基地規模,進一步擴大紅啤梨、軟籽石榴、玉露香梨等特色水果栽培面積,推動水果多樣化供給。今年以來,新栽植水果1.09萬畝,其中蘋果0.11萬畝、特色水果0.98萬畝,預計年底果品面積將穩定在240萬畝。食用菌,著力擴規模、提品質、增效益,推動由林下種植向設施大棚種植、由傳統生産向環保生産、由普通品種向名優品種轉變。截至目前,栽培規模4.07億袋,佔全年目標的81.4%。中藥材,按照適度集中的原則,突出發展以連翹、丹參、柴胡等為主的道地藥材,統籌發展黃精、板藍根、五味子等適銷對路藥材,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藥材種植格局。目前人工種植道地藥材面積97萬畝,佔全年目標的96%。蔬菜,重點發展設施蔬菜基地,高山越夏蔬菜基地和單品種蔬菜基地,提高蔬菜綜合生産能力。截至目前,播種面積30.4萬畝,佔全年目標的76%。畜牧業,穩定生豬産能,推動牛羊産業發展擴群增量、提質增效。截至目前,肉蛋奶産量分別達到4.5萬噸、2.3萬噸、1.2萬噸,分別佔全年目標的53%、58%、60%。
二是標準化建設促提升。標準化生産是農業新質生産力的重要支撐。制定生産標準。近年來,三門峽市共修訂頒布了市級以上生産標準125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45項,推動了特色産品有標可依、按標生産。加強基地建設。按照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的原則,推動農産品基地生産標準化。創建了4個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産基地、2個國家級“三品一標”基地、1個省級“三品一標”基地、3個省級道地藥材規範化生産基地;有2個生産基地入選首批國家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2個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打造優勢品牌。積極實施品質興農、品牌強農行動,打造優勢特色農産品品牌。截至目前,全市有效期內的綠色食品有101個,名特優新農産品20個,農産品地理標誌14個,全市綠色優質農産品總數達到135個。河南省知名農業品牌總數達到47個,其中區域公用品牌10個,農業企業品牌13個,農産品品牌24個。
三是産業化發展聚合力。産業化發展是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必由之路。推進全産業鏈發展。深入實施“11335”行動,延鏈補鏈、擴鏈強鏈,著力打造蘋果100億級、食用菌100億級産業集群,中藥材300億級、生豬300億級産業集群和500億元級的食品工業産業集群。目前全市蘋果全産業鏈産值達到230億元,食用菌142億元,中藥材203億元,畜牧業310億元。堅持項目引領。截至目前,已爭取到優勢特色産業集群、重點作物綠色高質高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設施種植條件改善等項目40個,總投資7.52億元。其中盧氏縣成功入選國家級中藥材産業集群項目,總投資2億元,國家級産業集群達到2個;新建在建億元以上重點畜牧項目3個,計劃總投資42.5億元,已完成投資16億元。同時,抓實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項目資金管理。截至目前,全市納入年度實施計劃項目226個,投資總金額9.86億元,已開工項目209個,項目開工率92%;全市銜接資金預計投入9.53億元,已對接6.66億元,對接率87%,已下撥5.65億元,已支付2.87億元,支付率43.20%。培育壯大主體。三門峽牡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選農業産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總數達到4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23個,其中省級25個、市級94個。新增農民合作社35家,總數達到4635家;新認定5家省級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總數44家;新發展家庭農場28家,總數4228家。
四是智慧化管理增效益。數字農業是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具體呈現。三門峽市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重點,選擇産業有基礎、市場有需求、技術有支撐的領域整合資源、重點發力、示範帶動,加快推進鄉村數字化、智慧化。靈寶市入選國家級數字鄉村示範、盧氏縣入選省級數字鄉村示範縣建設。按照“一村九園”模式,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5G等先進的資訊技術及設備,建設省級數字鄉村數據中心,目前,已建成寺河山智慧果園物聯網資訊中心、靈寶市農産品品質安全追溯管理資訊等平臺,推動果品生産資訊的實時上傳、全程監測記錄和水肥一體自動化控制,實現生産全程可監管、可追溯。同時,在易地扶貧搬遷社區創新開發“智慧興賢裏綜合服務”平臺,將大數據技術應用於脫貧成果鞏固,推動數據共建共用、平臺互聯互通,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五是綠色化轉型添動能。綠色發展是農業新質生産力的底色。三門峽市持續實施化肥減量增效行動,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指導農民科學肥水管理,促進測土配方施肥成果落地。加快“三新”整合配套推廣,探索整村整鄉推廣“三新”(新技術、新産品、新機具)整合模式。以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目標,統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農膜的有效回收和無害化處理,不斷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3%以上;地膜回收率在95%以上;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1%以上。
聚焦“五新”方法,進一步推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走深走實
今年是河南省全面學習“千萬工程”的關鍵之年,三門峽市推出了多項全省率先之舉,建設新載體、踐行新理念、發展新模式、健全新機制、培育新農人,對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初步給出了一條具有豫西丘陵山區特色的學習“千萬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系統解法。
一是建設新載體。學習“千萬工程”,縣域是關鍵載體和單元。三門峽市以縣域單元為載體,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示範城市為載體,頂格謀劃、頂格推動建設沿黃鄉村振興示範帶,成為打造鄉村振興三門峽樣板的關鍵抓手。今年以來,我們持續深化“五園八線路九基地”的産業佈局及鄉村旅遊線路。截至目前,沿黃90個村莊規劃應編盡編,87.5%的沿黃村莊形成“一村一品”的産業發展格局;持續深化“天下黃河,鄉遇大安”、“黃河聚落,移民城村”、“千年棗鄉,詩意後地”、“九曲黃河,大美東寨”等4個示範村建設,後地村“靈寶明清古棗林”成功申報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沿黃鄉村振興呈現以點帶面、由線到面的發展態勢。
二是踐行新理念。堅持運營思維,挖掘鄉村潛力、激發內生動力,釋放發展活力,以運營前置理念推進鄉村建設。以靈寶市尹莊鎮為例,尹莊鎮前期主打“招商式運營”,以經營主體的需求為運營目標,政府負責配套設施提標改造、村容村貌整體提升和歷史民俗文化挖掘植入,精準招引優質經營主體;中期主打“服務式運營”,特聘專業人士擔任唐窯村、寺洼村鄉村CEO,指導經營主體做好品牌運作、市場行銷等工作,積聚鄉村人氣名氣;後期主打“陪伴式運營”,探索建立“一社一企+N部”的鎮級集體經濟帶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鎮村、國有企業、經營主體三者之間開展常態化溝通協作,幫助鄉村進一步完善配套、豐富業態,推動網路流量轉化為客流量、客流量轉化為消費增量。今年,全市將高標準建設20個示範村,統籌推進50個和美鄉村、70個美麗鄉村建設,因地制宜、創新探索有效的鄉村運營新模式,進一步推動産村融合、共建共富。
三是發展新模式。今年以來,三門峽市多次組織領導幹部外出學習考察,對標先進經驗,找到了一條片區組團發展的新模式。立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縣靈寶市、全省鄉村建設示範縣義馬市等縣域基礎,制定了三門峽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五年行動方案。同時,在片區發展方面,強調以交通幹線、河流、産業帶為軸線,以村莊為單元,整合優勢資源、促進融合發展,推動各村串點成線、連線成片、集片成帶,推動形成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鄉村振興片區,形成規模效應。
四是健全新機制。結合實際,不斷健全學習“千萬工程”新模式、新機制。監測幫扶機制。堅持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健全“動態比對+預警反饋+實地核查+識別納入+跟蹤幫扶”監測預警機制,一戶一策、精準幫扶,確保應納盡納、應幫實幫、應消穩消。截至目前,全市已消除風險監測對象7495戶21116人,風險消除率51.22%,較2023年底提高3.06個百分點,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常態化推進機制。建立市域現場觀摩+推進會的常態化機制,定期通過現場會,對全市各縣(市、區)進行階段性評估。聯農帶農機制。比如,靈寶市大力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註冊黨支部領辦合作社257個,吸納入股群眾2.2萬餘戶,其中135個合作社實現了分紅,增加村集體收入1100余萬元,群眾增收6600余萬元。一體推進機制。探索建立投融資機制、項目建設機制、運維管護機制等,按照“上級資金爭取一點兒、融資渠道籌措一點兒、鎮級財政拿出一點兒、經營主體投資一點兒”的思路,著力破解“誰來投”“誰來建”“誰來管”以及“錢怎麼融”“如何還”等難題。
五是培育新農人。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新征程需要“新農人”,新時代呼喚“新農人”。近年來,三門峽市聚焦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以培育高素質農民為抓手,深入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通過實施“頭雁”行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農民大培訓等行動,大力開展涵蓋農業技術、電子商務、經營管理等內容的培訓,帶動培育更多有情懷、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時代“新農人”。上半年,完成農業技能培訓人數1129人;共認定市級鄉村工匠名師、大師28人,認定省級鄉村工匠名師1人。新增技能人才持證535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4人,帶動培訓農民3.2萬人次。“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激活新動能,增強新活力。市農業農村局被省政府授予“首屆河南省技能人才高地建設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是現代化三門峽建設的攻堅之年,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新一輪機構改革為契機,進一步轉變職能、提升效能、加快融合、改進作風,適應新形勢、發揮新優勢、增強新動能,一步一個腳印壓實工作責任,層層遞進、久久為功,把“農”的這篇文章做大做活做得更加精彩,為現代化三門峽建設提供堅強保障。(作者:三門峽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 何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