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專家共商肉牛産業破局之道
“我國肉牛存欄數、牛肉産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前三,是世界肉牛業大國,但還不是強國。當前我國肉牛業正經歷低谷期,如何走出困局,使肉牛業可持續、高品質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需要反思、總結、交流,更需要開放國際視野,這是舉辦此次會議的初衷。”中國農業大學肉牛研究中心主任孟慶翔在第七屆全國肉牛産業技術研討會暨首屆肉牛業展覽會上説。
日前,第七屆全國肉牛産業技術研討會暨首屆肉牛業展覽會在河南商丘開幕。此次會議由中國肉牛産業發展協同創新平臺、中國農業大學肉牛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來自國內及法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南韓等國的肉牛領域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共同探討行業熱點話題,破解肉牛産業危機。
供大於求 肉牛行業陷階段性困境
2023年以來,我國活牛和牛肉價格持續走低,肉牛養殖業正式步入“微利”時代,養殖場戶普遍虧損,生産經營壓力加大。根據農業農村部發佈的數據,截至6月2日,全國農産品批發市場牛肉平均價格為61.66元/公斤,較1月低約13.5%,較去年同期低約18.2%,牛肉價格回落至2019年初價位水準。
農業農村部全國畜牧總站統計資訊處處長于福清分析,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因為肉牛行業出現階段性供過於求。他將這種供求的不平衡歸納為“兩多一少”:國內牛肉生産增長多,2023年我國牛肉産量753萬噸,比去年增長4.8%;牛肉進口增長多,2023年我國進口牛肉273.7萬噸,同比增長1.8%;消費增長少,整體牛肉消費不及預期,難以消耗過剩的供給。同時,奶業的低迷使部分被淘汰的奶牛進入牛肉市場,這也是導致牛肉價格下降的原因之一。
面對肉牛行業的困境,有不少觀點認為進口牛肉是問題所在。據悉,目前我國進口牛肉約佔總供給的30%,進口量持續增長,主要進口來源國為澳大利亞、紐西蘭、烏拉圭、巴西等。
對於進口牛肉與我國肉牛産業的關係,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原院長曹建民分析認為,應辯證看待牛肉進口,其積極方面主要體現為平抑物價、滿足消費者需求、促進産業效率提升和企業優勝劣汰等,但同時也會對國內肉牛産業造成衝擊,影響生産者的積極性。他建議協調平衡國內牛肉供應和國外牛肉供應,防止短期過度集中進口,通過配額或者關稅等措施為國內産業的調整贏得時間,同時應明確國産牛肉和進口牛肉標識,區分二者的流通渠道。
提質增效 國際經驗中的破局之法
大浪淘沙,産業洗牌。面對國內肉牛養殖受到國際市場的衝擊,更多專家學者認為,推動肉牛産業提質增效,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才是破局之法。
作為全世界肉牛養殖業最發達的區域之一,南美洲國家的肉牛養殖量和牛肉産量均居世界前列,他們在成本控制、養殖策略及品質安全等方面的經驗極具借鑒意義。
在對巴西和中國兩國肉牛産業現狀進行了簡單對比分析後,巴西聖保羅大學博士迪奧戈·科斯塔表示,巴西與中國在農業生産結構上有很多相似之處,如,兩國都面臨畜牧養殖用地與耕地的規劃問題。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巴西通過探索農牧結合的方式解決了這一問題,實踐出牛草和作物相結合的多種種植方式,在不改變耕地面積,甚至是耕地面積減少的情況下,實現了牛肉産量、屠宰數量及牛群規模同時增加,提高了肉牛産業的生産力。
生産力的提高帶來的是價格優勢,而安全的牛肉生産品質保障體系則是讓消費者放心的關鍵。烏拉圭德拉共和大學教授阿爾瓦羅·西蒙尼介紹了烏拉圭牛肉生産品質和安全保證體系的4個主要特點,即全程可追溯性、産業電子資訊化系統、嚴格的“永不”政策以及公共機構的作用。其中,電子資訊化系統通過7個數據點採集,可同時完成産品流向與來源的雙向追溯,使消費者和農戶對産品“心中有數”。
肉牛品種培育是肉牛産業的“卡脖子”問題,培育高端種源基本是所有肉牛生産大國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法國建立了非常嚴格的選育計劃。據法國利木讚牛育種中心技術總監朱利安·曼特介紹,在利木讚牛的選育過程中,他們要選取性能優異的後備公牛進入實驗站,對其進行性能評估和後裔測定。為了確保選擇出最優秀的採精用公牛,這一過程需要耗費5—7年,最終從10萬頭規模的龐大牛群中選出15頭優秀種公牛。
目前,我國對牛肉等級的劃分大部分以西方國家的分級標準為主要參考,不少專家認為這並不能很好地適應我國消費習慣和市場需求。
“大量調查顯示,消費者願意為了更高的牛肉品質而支付更多的費用。”澳大利亞默多克大學教授戴維·佩蒂克介紹了目前在澳洲應用的肉類分級標準系統。澳大利亞肉類標準系統(MSA)是一個以消費者滿意度為驅動的牛肉食用品質評估體系,能幫助消費者更好地了解所購買牛肉的品質特徵,並能基於個人需求買到對應産品。他認為,中國完全有條件啟動一個符合自身産業發展需求的牛肉分級體系。
“與中國一樣,目前南韓的肉牛行業也處於艱難時期。”南韓一家飼料株式會社韓牛研究所營養技術總監李周煥表示,近一年,南韓牛肉批發價格大幅下跌,養殖戶正在面臨虧損的困境。對此,南韓肉牛行業的應對措施是使用高端技術提升牛肉品質,推動牛肉産品向高端化發展。他們發現,相較于普通牛肉産品,高端牛肉所受到的市場衝擊更小。
未來可期 産業發展依然向好
學習借鑒各國在肉牛領域的成功經驗之外,對未來肉牛行業發展趨勢的預測分析也是業內十分關注的問題。
大部分國內專家認為,短期來看,肉牛産業的市場供應依然過剩,但從長期來看,中國畜産品消費量趨於穩定,牛肉消費需求將穩中有增,中國肉牛産業總體向好的態勢沒有變,産業發展未來可期。
為應對目前中國肉牛産業發展的困境,政府也積極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近期,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佈《關於穩定肉牛生産發展的通知》,出臺了落實落細各項支援政策、多措並舉保障飼草料供給、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強化品質安全監管、加強生産監測預警和指導服務5條舉措。
“某種程度上,産業低谷是危也是機,這會促進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淘汰落後産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産力。”于福清表示,目前我國肉牛産業已出現了新的轉變,包括規模養殖佔比不斷提高、設備化水準不斷提升、肉牛種源自主可控、種草養畜成效顯現、生産更環保資源更節約等發展態勢。隨著政策的加持,産業加快轉型升級,我國肉牛産業的新質生産力正在形成,肉牛行業未來可期。(記者 張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