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加強耕地品質建設提高糧食産能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生産,進一步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謀劃科技創新,為推進鄉村振興助力。廣西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多向發力統籌推進耕地品質提升,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突出。2023年,廣西耕地品質平均等級為5.77級,比2022年提升0.05個等級,比2021年提升0.08個等級。全區糧食播種面積達到4252.08萬畝,同比增加8.1萬畝,增長0.19%;總産量1395.36萬噸,同比增加2.2萬噸,增長0.16%,已連續4年實現糧食面積、産量穩步增長。
提高高標準農田投入,加強地力提升工程建設
高標準農田具有農田品質高、産出能力高、抗災能力高、資源利用效率高等特點。近年來,廣西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為耕地品質建設“錦上添花”。2024年,全區計劃新建高標準農田91萬畝、改造提升71萬畝,總投入資金達42.48億元;中央財政補助和中央預算內項目新建畝均投入達3000元,增幅50%;改造提升項目畝均投入2625元,增幅101.9%。廣西明確,2024年高標準農田地力提升工程的投入比例不低於項目投資額的6%。投入標準的提高,使得項目區內的土壤改良、障礙土層消除、土壤培肥等農田地力提升工程得以有效落地。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廣西按不低於每3.5—5萬畝設置1個監測點的密度,在高標準農田區建立了耕地品質長期定位監測點,及時掌握耕地品質狀況,實現了土情、墑情、肥情、環情的綜合監測。
有序推進酸化耕地治理,破解耕地品質障礙因子
多年的耕地品質監測結果表明,土壤酸化是影響廣西耕地品質提升的障礙因素之一。為破除這一障礙,從2020年開始,廣西就著手實施酸化耕地治理試點。2023年,河池市金城江區入選國家首批酸化耕地治理重點縣項目建設名單,以相對連片、已建或將建高標準農田為重點實施區域,在酸性和強酸性耕地上實施酸化土壤治理,整合示範施用鹼性土壤調理劑、增施有機肥等酸化土壤改良培肥綜合治理模式,目前已建設治理示範區8.69萬畝。同時,創建酸化耕地綜合治理“三新”技術核心示範區1071畝,項目區作物畝産平均提高3%,土壤pH值明顯提升,土壤酸化得到有效緩解,贏得了農戶對酸化耕地治理的高度認可和支援。
實施有機質提升行動,持續培肥耕地地力
為全面培肥地力,廣西深入開展“我為農民護良田”有機質提升行動,引導農民牢固樹立耕地保護“用養結合”理念,推廣綠色種養迴圈農業模式,不斷提升土壤有機質。一是利用科學施肥增效、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建設10個“三新”(新技術、新産品、新機具)技術整合推進縣,大力推廣使用商品有機肥和腐熟農家肥,以此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養分;二是發展農作物秸稈肥料化利用,主推“水稻秸稈—綠肥聯合利用養地節肥”技術,2024年,全區計劃秸稈還田面積4000萬畝以上,秸稈肥料化利用率穩定在60%以上,推廣綠肥種植面積320萬畝;三是開展綠色種養迴圈農業試點建設,遴選了賀州市八步區作為農業農村部2024年綠色種養迴圈農業試點縣(區),整縣(區)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利用,探索綠色種養迴圈發展有效機制,推動農業實現生態迴圈和綠色發展。
強化資訊化技術應用,加快建設現代化良田
為加快建設現代化良田,廣西不斷強化資訊化技術應用,開展了長達40餘年的耕地品質定位監測,建立健全了耕地品質監測網路體系。至2024年6月底,廣西擁有國家、自治區、市、縣四級耕地品質監測點達到698個,開展了酸化耕地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區耕地品質監測。與此同時,廣西統籌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設計、同步實施,主推水肥一體化、地膜(秸稈)覆蓋、噴灌、滴灌、集雨補灌、保水劑等節水農業技術。截至今年6月底,全區已推廣節水農業技術示範面積1340萬畝。在柳州、貴港等地開展了數字農田建設試點示範,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區配套安裝了氣象站、蟲情測報機、水質感測器等設備,以及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技術的水肥智慧監測系統,試點區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産遠端監控、稻米品質可追溯。此外,廣西還持續開展耕地品質調查評價,結合國土“三調”數據和土壤三普成果,按年度完成縣域耕地品質等級變更評價,確保了耕地品質等級成果的現勢性。(陸思思 樊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