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三農”新路徑:精準服務推動農業産業升級
在廣袤的鄉村大地上,一場以“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深刻變革正如火如荼地展開。鄉村振興,不僅是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更是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在這場偉大的實踐中,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其力量不可小覷。而“金融村官”這一創新舉措,正是將金融的活水精準引入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金融村官”,一個既熟悉又新穎的身份,他們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官員,而是由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派駐到鄉村,深入一線,為農民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的專業人才。他們以滿腔的熱情和專業的知識,紮根鄉村,與農民同呼吸、共命運,共同繪製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金融村官的下沉,是金融服務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他們通過走訪調研,深入了解鄉村産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和農民群眾的金融訴求,將金融政策、金融知識、金融産品精準送達田間地頭、千家萬戶。他們不僅是金融服務的提供者,更是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推動者,用金融的力量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插上騰飛的翅膀。
“金融村官”是一種在中國農村地區推行的金融支援和服務模式,旨在通過專業的金融服務人員下沉到鄉村,提升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水準,支援鄉村振興戰略,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以及普及金融知識。具體而言,“金融村官”通常由金融機構(如農商銀行)選派,具有一定的金融知識和技能,他們在農村主要擔任以下角色:第一,金融知識傳播。向農民普及金融知識,包括基礎的銀行服務、理財、信貸、保險等方面的資訊,提高農民的金融素養。第二,金融服務提供。協助農民申請貸款、辦理保險、使用電子支付等,解決農民在農業生産、創業、消費等方面的金融需求。第三,風險管理和諮詢。提供風險評估和管理建議,幫助農民規避金融風險,例如非法集資、詐騙等。第四,政策宣傳:傳達政府的金融政策和法規,確保農民了解並能利用相關優惠政策。第五,市場調研。收集農村金融市場的數據和資訊,為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制定更符合農村實際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提供依據。第六,橋梁作用。作為政府、金融機構與農民之間的溝通橋梁,促進資訊的雙向流動,增強金融政策的落地效果。“金融村官”的設立有助於解決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問題,尤其是在偏遠或欠發達地區,通過專業人才的下沉,能夠更好地服務“三農”(農業、農村、農民),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這一模式已被多個地方採用,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邳州、鶴山、秭歸等地都已實施“金融村官”項目,幫助農民解決了資金難題,推動了農村産業的升級和發展。
構建“金融村官”模式,是金融服務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創新之舉。這一制度的實施,不僅為農村地區帶來了專業的金融人才和服務,更在彌補農村金融服務短板、推動農村經濟高品質發展、提升農民金融素養以及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等方面,展現出了深遠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具體來説:首先,彌補農村金融服務短板。“金融村官”制度的實施,可以將金融人才、資金和服務下沉到農村地區,有效彌補農村金融服務在人員、技術和産品方面的不足,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其次,推動農村經濟高品質發展。“金融村官”能夠引導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如支援特色産業發展和農戶增收等,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再者,提升農民金融素養。通過“金融村官”的宣傳教育,可以提升農民的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利用金融工具和資源,提升自身的發展能力和競爭力。最後,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金融村官”作為村委的一員,可以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為鄉村治理提供金融支援和建議,推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進程。設立“金融村官”制度有助於打通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以金融活水精準滴灌鄉村振興,是推動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以廣州工行為例,其在花都區等區域構建了以“金融服務站+金融村官+金融服務系統”為基礎的農村金融服務生態體系。這一體系的構建,旨在通過選派業務能力強、專業水準高的客戶經理擔任“金融村官”,派駐到試點村莊,直接參與村委管理,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同時,建立常態化對接機制,確保金融服務與鄉村振興工作的有效銜接。“金融服務站”作為物理載體,為村民提供基礎的金融服務,如存取款、轉賬匯款等。而“金融村官”作為金融服務的延伸和深化,通過深入了解村民的金融需求和産業特點,提供定制化的金融産品和服務。他們不僅負責金融業務的推廣和辦理,還積極參與村務管理,推動鄉村治理水準的提升。“金融服務系統”則作為後臺支撐,為“金融村官”和金融服務站提供技術支援和數據分析,確保金融服務的精準和高效。
花都區藍莓産業案例。在花都區花山鎮五星村,藍莓種植是該村的特色産業。然而,由於資金短缺和金融服務不足,藍莓産業的發展一度受到限制。駐村“金融村官”張國德在深入了解藍莓産業的發展需求後,迅速聯繫銀行機構,為藍莓産業發放了3200萬元的貸款,用於擴大生産和實驗室擴建。在“金融村官”的推動下,藍莓全産業鏈進一步建立,産業規模從1000畝增長至7000畝,獲得銀行金融授信額度6億元,實際放款8000多萬元。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金融村官”模式在支援農村特色産業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花都區文旅産業案例。“金融村官”模式在推動農村文旅産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洪拳文化、蠶桑文化為核心,花都區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旅遊、休閒採摘等新業態發展。駐村“金融村官”積極參與其中,為村民辦理收款聚合碼,解決特色旅遊項目資金結算問題。同時,廣州農商行花都分行為民宿、露營地等配套了“民宿貸”,支援村民將閒置空房改造成民宿,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這一案例表明,“金融村官”模式能夠有效促進農村文旅産業的融合發展,提升農村經濟的多元化和可持續性。
截至2024年6月,廣州“金融村官”總人數將近100名,服務鄉村數量達到120個,未來將進一步複製推廣優秀經驗,推進“金融村官”在七個涉農區全覆蓋、在廣州新鄉村示範帶雙覆蓋工作,下沉金融産品與服務,為農業農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2024年6月,廣州金融支援“百千萬工程”專題會議暨廣州市“金融村官”工作推進會順利召開,工商銀行廣州分行榮獲2023年工作優秀組織機構獎,工行廣州花都分行獲優秀“金融村官”獎牌。在“金融村官”的助力推動下,廣州工行農村金融服務打通了“最後一公里”,通過支援涉農小微企業生産經營,為本地鄉村産業振興注入了金融活水。截至2024年5月末,廣州工行涉農貸款餘額超500億元,覆蓋近2萬涉農客戶,在從化、增城、番禺、南沙等區掛牌35個“興農通金融服務點”,落實金融服務下沉到村社,以高品質金融服務助力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隨著第二批“金融村官”選派暨新鄉村示範帶“金融村官”全覆蓋工作宣佈正式啟動,工商銀行廣州分行將在花都區和鬱村、茶塘村、鄺家莊村、歧山村,增城區西洲村、羅崗村等行政村選派第二批“金融村官”,持續助力廣州市“百千萬工程”。
“金融村官”模式的引入,是鄉村振興戰略中金融創新與農村發展深度融合的關鍵一環。通過精準對接農村實際需求,該模式不僅激活了金融資源,更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注入了強勁動力,開啟了金融與農業、農村、農民共榮共生的新篇章。
促進特色産業發展。“金融村官”模式通過深入了解農村地區的特色産業和農戶的實際需求,提供了定制化的金融産品和服務,有效促進了特色産業的升級和發展。例如,在花都區的藍莓産業案例中,“金融村官”積極聯繫銀行機構,為藍莓産業提供了大額貸款支援,助力藍莓全産業鏈的建立和擴大。這種精準對接的金融服務模式,不僅解決了特色産業資金短缺的問題,還推動了農村産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提高了農産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金融村官”作為金融與農村之間的橋梁,通過收集農戶信用資訊、完善信用體系、開展整村授信等工作,有效提升了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他們利用自身專業知識和經驗,對農戶的信用狀況進行全面評估,為符合條件的農戶提供便捷的貸款服務。同時,“金融村官”還積極推廣移動銀行、電子支付等現代金融工具,提高了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便利性。這種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的方式,使得更多金融資源能夠精準投向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援。
加強基層治理。“金融村官”在駐村服務過程中,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工作,與村幹部和村民共同推動鄉村治理水準的提升。他們通過普及金融知識、宣傳惠農政策、調解金融糾紛等方式,增強了村民的金融素養和法治意識。同時,“金融村官”還協助村委會完善財務管理制度,規範村集體經濟運作,提高了鄉村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這種加強基層治理的方式,不僅有助於構建和諧穩定的農村社會環境,還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動金融産品創新。“金融村官”模式還推動了金融産品的創新和發展。駐村“金融村官”結合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和農戶的多樣化需求,與金融機構合作研發了一系列適合農村市場的金融産品。這些産品包括但不限于小額信用貸款、農業保險、農村合作社貸款等,旨在滿足農戶在生産經營、生活消費等方面的金融需求。通過不斷創新金融産品和完善金融服務體系,“金融村官”模式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金融村官”模式已成為連接金融與農村發展的橋梁。為了確保其持續發揮效用,並更好地適應鄉村發展的多元化需求,探索“金融村官”模式的持續發展與優化策略顯得尤為重要,這將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又一重要課題。
強化政策支援與引導。為確保“金融村官”模式的持續有效運作,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明確“金融村官”的選派標準、工作職責、考核評價機制等,為金融機構和“金融村官”提供明確的政策指導。政府應加大對農村金融的財政投入力度,設立專項基金支援“金融村官”項目的實施。同時,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方式激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深度。
深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機構應深入了解農村地區的經濟特點和農戶的實際需求,開發更多符合農村市場特點的金融産品和服務。例如,針對特色農業産業推出産業鏈融資、訂單融資等專屬信貸産品;針對鄉村旅遊項目推出民宿貸、鄉村旅遊貸等特色貸款産品。借助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務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例如,推廣移動銀行、電子支付等現代金融工具;利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進行客戶畫像和風險評估;建立農村金融服務線上平臺實現金融服務的遠端辦理和自助服務。
加強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金融機構應建立科學的選拔機制選拔具有豐富金融知識和實踐經驗的專業人才擔任“金融村官”。同時加強對“金融村官”的培訓工作提升其業務能力和服務水準。培訓內容可以包括農村金融政策、特色農業産業知識、金融科技應用等。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激發“金融村官”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力。例如設立專項獎勵基金對表現突出的“金融村官”給予表彰和獎勵;將“金融村官”的工作業績納入個人職業發展考核體系等。
促進多方協同合作。金融機構應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作共同推動“金融村官”項目的實施。雙方可以共同制定項目實施方案、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分工確保項目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金融服務通過PPP模式、産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農村特色産業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中。同時加強與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合作推動産業鏈融資和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強化風險管理與防控。金融機構應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加強對農村金融風險的識別、評估和防控工作。例如建立農戶信用檔案和信用評價體系;加強對貸款用途的監管確保資金用於合法合規的生産經營活動中;建立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戶的金融知識普及和宣傳工作提高農戶的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例如開展金融知識講座和培訓活動;製作發放金融知識宣傳手冊和海報;利用媒體和網路平臺傳播金融知識和政策資訊等。
總而言之,“金融村官”模式作為廣州支援鄉村振興的創新舉措,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通過促進特色産業發展、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加強基層治理和推動金融産品創新等方式,有效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未來,隨著該模式的不斷推廣和完善,相信將為更多地區的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作者:張雲俠,廣州城市理工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