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關種業 壯大産業——看吉林如何做強人參特産
6月,東北的長白山地區不僅迎來旅遊旺季,也進入人參栽培的忙碌期。在長白山腳下不少村屯,參農們頭戴遮陽帽,蹲在地裏侍弄著人參苗。這幾年,人參栽培大省吉林持續攻關人參種業,選育並推廣多個新品種,提高了人參品質和産量,帶動這一特色産業不斷壯大。
在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萬良鎮小屯村,農田裏一壟壟藍色的地棚下栽種著不同生長年限的人參植株。參農王金山正在參地裏進行消殺工作,以減少人參植株病蟲害的發生。
小屯村村民栽培人參已有幾十年曆史。近幾年,王金山帶領村民成立農民合作社,進行田間規模化種植。“要想人參品質好,首先得有好品種,我們種植的多個新品種,抗病性好、品質高,賣上了好價錢。”王金山説。現在小屯村八成村民從事人參栽培,每人平均年收入達5萬元。
長白山地區森林覆蓋率達84.5%,是一座“立體資源寶庫”,也是世界主要人參産區。吉林省年人參産量佔到全國的60%,成為當地重要特色産業。
近年來,隨著人參市場需求量的增長,部分人參種植已從過去的原生態種植逐步走向田間規模化種植。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院長王英平説,過去吉林參農多以種植林下品種、農家品種為主,這些品種在大田規模化種植過程中長勢和品質並不理想。
持續攻關人參新品種選育。人參從播種到長出植株結出種子需要3年時間,傳統育種手段選育出一個人參新品種可能需要30年時間。由於我國人參育種起步較晚,我國大田人參品種曾一度以國外品種為主。現在,吉林省組建人參相關領域省級重點實驗室、科技創新中心等平臺20余個,還依託各大科研院校建立人參種質資源庫,為人參育種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
在吉林農業大學人參育種實驗室裏,上萬棵人參苗通過組織培養等技術手段正在培養箱裏快速生長。“通過單株選育、雜交選育、分子設計育種等技術的綜合應用,將人參品種選育週期從30年縮短至3年到5年。”王英平説,近年來,吉林農業大學參與了17個人參新品種選育,吉林省內科研院校共選育了30余個人參新品種。
有了新品種,吉林省正在建設人參種源基地。在撫松縣,當地與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的千畝人參良種繁育基地裏,“福星”系列、“寶泉山人參”等人參品種集中展示,為當地參農提供了更多優質品種選擇。
如今,吉林省人參栽培面積達14萬畝,國産優質品種得到廣泛種植。現在每年到了銷售旺季,白山、通化等地的人參交易市場裏,每天有上萬人次進行交易,人參産品銷往全國各地。
隨著人參品質的提高和藥用價值的不斷開發,吉林省通過出臺一系列推進人參産業高品質發展措施,興起一批從事人參深加工的企業,在飲品、保健品、藥品等方面研發出上百種人參産品,人參産業的市場潛力不斷釋放。
目前,吉林省人參産業總産值已超過700億元。“吉林省正努力將人參産業打造成為千億級特色優勢産業,助力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吉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麥朝説。(記者 薛欽峰 胡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