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緊扣“三農”目標 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2024-06-19 14:55:28

來源: 光明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鄉村振興與建設過程中,高校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高校以為國家和社會培育高品質、綜合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必須要緊密跟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節奏來及時調整和優化教育教學方案,確保其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的重點及核心與時代發展需求的適配性,進而為青年學生未來加入鄉村振興工作奠定基礎。為了推動高等院校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的通知,指出加快構建高校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體系,全面提升高校鄉村振興領域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能力,為我國鄉村振興提供戰略支撐。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高校一直在積極致力於探尋高品質課程教學的新理念、新方式,意在通過精準把握各類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的重點與核心內容來切實加強高校課程教學建設、提升整體教學品質。這既是對高校任課教師提出的高標準和嚴要求,也是在高校課程教學水準不斷提高的今天面對著新問題和新挑戰再次出發、與時俱進。誠然,走的再遠也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在探索高校課程教學方式的變革時,要始終緊扣重點與核心,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聚焦三個原則,明確變革導向。高校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的關鍵問題,即要明確當前高校課程教學創新與改革需要堅持以什麼作為導向。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教育的根本問題,根據現階段高校課程教學需求,高品質課程教學方式變革應聚焦三個原則,分別是綜合育人、實踐育人以及合作育人。首先,綜合育人原則。高等教育要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援,其中課程建設尤為關鍵,在例如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制定等方面都應緊扣鄉村振興目標,“三農”問題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廣大鄉村更是一個大熔爐,為鄉村振興輸送的人才隊伍不僅要專業還要全面。高品質課程教學方式的變革應遵循綜合育人原則,即全方位考慮育人需求,綜合利用課程教學資源,嘗試在保證基本教學範圍的同時拓展課程的範疇,與多學科、多領域內容融合發展,為大學生營造出綜合育人的氛圍和環境。其次,實踐育人原則。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戰略,不是呆在實驗室就可以完成的任務,教師要引領並呼籲青年學生走入田間地頭、把科研成果書寫在祖國的大地上。因而高品質課程教學方式的變革還應遵循實踐育人原則,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實踐學習的機會和平臺。一切真知都來源於實踐,力求打造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的學習氛圍,多嘗試應用實踐情境教學模式、沉浸式教學模式等方法,引導學生們在豐富多元的實踐情境當中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最後,合作育人原則。合作教學即將成為未來高校課程教學中的主流趨勢,也會是高校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的重點與核心任務之一。合作育人需要的是多方主體之間建立起共同合作關係,學校與社會主體、學校與學校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等等,都需要在原有關係基礎之上進一步增進合作力度,為了同一個目標合作共贏,發揮各方面優勢,集中火力重點突破。同時引導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尊重、學會對話、學會取長補短。

優化內容體系,突出“四性”。教學內容是高品質課程教學方式得以順利變革的重要前提條件,教學內容作為高校課程教學任務的核心要素,只有保證教學內容的優質性才能夠高效推動課程教學方式變革重點與核心目標的深化落實。高校在優化課程內容體系方面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包括:其一,關注教學內容的整體性。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所涉及內容十分廣泛,教師在保證完整講授既定教學內容時還需要緊跟黨中央步伐,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向學生展示,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貫穿著需要指導學生正確認知和了解世情、國情、黨情、社情和民情等內容。例如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育學生的“三農”情懷,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細化為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對大好河山及風土人情的熱愛。換言之,教師需要持續厚植學生的理論根基,拓展學生的思維和見識,還要塑造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二,關注教學內容的時代性。高校課程教學需要立足於當下真實發展情況,緊跟新時代發展節奏,在教學內容方面自然要融入更多更具先進性和時代氣息的資訊和資訊,教師需要借助這些時代性教學內容給學生們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故事,講好服務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故事,讓學生們充分了解中華民族正在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有意識的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其三,關注教學內容的應用性。高校課程教學還要有針對性的服務於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需求、關係成長成才與人生道路選擇,那麼體現在教學內容方面必然需要緊密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真實狀況以及成長實際情況,教師可在日常講授過程中融入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大學生感興趣、關心或者困惑的問題,從盡可能客觀的角度來幫助學生答疑解惑,例如國家為什麼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對於國家發展有何意義、青年人為什麼要選擇去服務鄉村振興以及在鄉村振興過程中,每個人可以貢獻什麼樣的力量等等,切實提高大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應用價值體現出來。

構建“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高品質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的重點與核心任務之一還要構建起“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實踐中,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評處於分屬狀態,相互獨立,關聯性並不強,這就使得課程教學很難從真正意義上達到教學效果。基於此,當前高校課程在創新和變革教學方式時不僅需要重構“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而且還應有針對性的突破“教-學-評”一體化建設中的瓶頸性制約,理性審視以評促學、以評促教、以評促改的目標達成情況,尤其對於評價主體、評價方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除此之外,還可將“教—學—評”一體化中的教與學進行優化,以學定教,考察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容,以學生的獲得感為立德樹人的具體目標,提升教師教學設計理念。在高校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不是老師的獨角戲,不能只考慮想要教什麼,還需要考慮學生需要學什麼、想要學什麼,應該學什麼,把想要學和應該學結合起來,突出問題導向,結合價值目標。誠然,達到這些要求會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能力以及綜合素養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必須要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全方位提升自己。

提高高校課程教學方式的準入門檻,加強對課程教學方式的科學論證。當前伴隨著新型教學理念、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技術手段的融入,有越來越多種類型的教學方式被引入和應用到實際課程教學當中,但這些新型教學方式水準參差不齊,其中很多方式並未得到充分的驗證便直接嘗試使用,帶來負面影響。所以,高校在推動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先行對即將投入使用的教學方式加以驗證,提高課程教學方式的準入門檻,確保每一項應用到課程中的新型教學方式都與時代特點、學生認知水準、思想狀況和接受特點、學校的發展需要等等相符合,切實保證每一項新型教學方式的合理性、科學性與可行性。在驗證課程教學方式的過程中還需要時刻保持客觀理性的認知,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在正視問題、抓實問題,解決問題的舉措中每一項內容都要做到內涵清楚、指向明確,逐步構建起一套切實可行、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方式準入門檻標準體系,為切實提高課程教學的育人品質打下堅實基礎。

高校在創新和完善課程教學方式的過程中要立足於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將高等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問題聚焦在人才培養上。以創新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並以鄉村振興與發展為導向,秉承一切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的原則理念,緊跟時代發展節奏,密切關注學生成長需求來持續優化和完善課程教學方式。弄清楚不同發展階段高品質課程教學方式變革的重點與核心,並以此為導向來制定針對性的創新改革措施,同時保證教學方式應用的科學性與靈活,逐步解決課程教學中已經存在或者潛在的各種問題,不斷推動課程教學提質增效,進而能為教育和指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端正人生態度提供有效的幫助,更好地滿足大學生在學習、成長以及人生發展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作者:秦楊,武漢東湖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