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LANGUAGES

新聞

新聞直播 要聞 國際 軍事 社會 政協 政務 圖片 視頻

財經

財經 金融 證券 汽車 科技 消費 能源 地産 農業

觀點

觀點 理論 智庫 中國3分鐘 中國訪談 中國關鍵詞

文化

文化 文創 藝術 時尚 旅遊 悅讀

國情

國情 助殘 一帶一路 海洋 草原 黃河 運河 灣區 聯盟

首頁> 産業供銷>

鄉村振興戰略進高校課堂 激發學生投身鄉村發展熱情

2024-05-28 14:23:04

來源: 光明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高校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和宣傳先進思想的重要陣地,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特別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高校不僅成為了傳播鄉村振興理論的前沿陣地,更是服務鄉村振興發展的主力軍。上好鄉村振興創新教育課程,既是對高校創新教學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的重要舉措。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提供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全方位支撐,那麼如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與高校創新教育的雙向賦能,我們還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加以分析。

從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目標來看,人才毋庸置疑成為了其中關鍵所在。“要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産業匯聚的良性迴圈。”為此,鄉村振興戰略與高校思政課的雙向賦能我們可從人力資本理論中關於人才培養的視角加以歸因分析,並從中探索出雙向賦能的具體路徑。

在最新的人力資本理論研究中,其主要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能力、技能和健康等,其中尤以“能力”最為核心,它通常包括認知能力和非認知能力兩個方面。認知能力一般指人們對於事物本質、發展規律的認識能力,表現為人們的一種思維技能,如邏輯分析、記憶想像等,這些能力多通過相關教育和培訓獲得;而非認知能力一般指人社關係、人群情緒、社會組織制度、社會發展趨勢等這些因素表現出的對人的綜合影響,對於人的能力發展同樣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看出,鄉村振興戰略與高校創新教育雙向賦能核心在於對大學生進行非認知能力的培養,引導大學生全面系統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和自我社會價值實現的天然聯繫,從而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

自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以來,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和思想創新的前沿陣地,將鄉村振興戰略融入創新教育體系,對於提升大學生對“三農”發展的認知、激發其投身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具有重要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為學生了解新時代中國發展提供了多元視角。這一戰略涉及經濟、文化、生態、基層組織建設等多個方面,是新時代強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鄉村振興戰略,大學生能夠拓展思考問題的視角,更加全面、深刻地認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豐富內涵和廣闊前景。這不僅有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能激發他們探索“三農”領域發展潛力的熱情。

鄉村振興戰略幫助學生全面深入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戰略將“三農”發展提升到了新的歷史高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重要一環。通過學習鄉村振興戰略,大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內涵和制度優勢,理解鄉村振興對於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意義。這有助於他們堅定道路自信,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認同感和使命感。鄉村振興戰略為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素材。通過將鄉村振興戰略的教學內容引入思政課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農村調研、志願服務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增強對“三農”問題的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高校應積極探索將鄉村振興戰略與創新教育相結合的有效途徑,構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推動産學研合作等舉措,培養更多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三農”人才,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鄉村振興戰略與高校創新教育的深度融合,不僅有助於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還能夠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通過在廣博農村大地的實踐學習,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大成就和投身農村發展的廣闊空間。

如前理論歸因所述,高校創新教育課程之於鄉村振興發展,其主要只能是通過宣講鄉村振興發展戰略,培養更多大學生建立深厚“三農”情懷並投身鄉村發展。具體表現為:第一,通過厚植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引導他們積極投身到鄉村調研等實踐活動之中,發現國家實施鄉村發展戰略存在的巨大發展空間,進而激發他們投身鄉村振興的興趣和熱情,成長為鄉村振興發展的專門人才和創新人才。第二,通過鄉村振興戰略進課堂,可以幫助廣大學生了解當前農村發展現狀和現實挑戰,全面了解鄉村振興戰略在未來一個時期對中國“三農”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帶來的全方位促進作用,形成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強烈認同感和自我責任意識。第三,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對“三農”的認識,建立學生專業知識同鄉村振興發展的聯繫,找到專業切入口和興趣點,強化對鄉村産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的全面認知,為自我投身鄉村振興發展謀劃出理想藍圖。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一般情況下,高校思政教師的“三農”教育引導能力可以通過內培和外引兩個辦法來實現。在內培方面,思政教學部門要積極引導廣大思政教師主動關注當前我國“三農”發展的最新形勢,深入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豐富內涵和歷史意義。同時,圍繞鄉村振興的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目標,適時協調相關專業教師參與到鄉村振興思政教學設計中來,尤其有涉農專業的學校,更要邀請農學專業教師和研究人員兼任思政課教師的“專業導師”,通過參與教學設計、對口幫扶、專業導入討論等形式,有效擴大思政課教師“三農”教學的視角和深度。另外,學校條件允許情況下,完全可以聘請涉農專業的教師和研究人員擔任思政課專職或兼職教師,他們對鄉村振興戰略更全面、深刻的認識直接補充了普通思政課教師對農業農村理論研究的短板,通過向涉農專業的專職、兼職思政教師進行系統的思政教學培訓,他們完全能夠憑藉精準的涉農政策解析和專業引導,高效引導廣大學生投身鄉村廣闊天地就業創業,在推進鄉村振興事業中實現價值。

眾所週知,大學階段是學生們價值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在校園學習生活中的浸潤,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都將在這一時期逐漸成型,而我們在這一時期向廣大學生傳遞鄉村振興戰略恰是助力他們養成到基層發展價值觀的最佳時機,切實增強大學生們的時代使命感和歷史使命感。為此,在思政課教學中,廣大教師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解讀中,要注重傳遞“以人民為中心”“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現代化”“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方面的價值引領,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投身鄉村振興在接力歷史使命和自我價值實現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時,要善於結合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先進案例、農村創業致富典型、美麗鄉村建設等優質案例,用事實為大學生們繪就投身鄉村發展的美好藍圖,進而樹立豐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激發更多大學生産生投身鄉村振興衝動和美好願景。

理論上講,課堂教學是傳遞經驗的間接平臺,是實踐生成理論後進行傳播主陣地,不足以讓學生從感官上對事物形成全面的認知。為此,對於學生“三農”情懷的培養,只通過課堂很難讓學生獲得全面的直接經驗和感官認知。因此,還要通過打造鄉村教育實踐基地、設置實踐調研和勞動參與課程等教學方法的創新,來幫助學生建立對鄉村振興發展的去全面認知。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當前資訊技術的發展,關於“三農”的思政教學完全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各學校通過網路資訊手段與各級各類農村實踐教學基地展開線上教學合作,在豐富教學容量的同時,還能為學校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

作者:張居偉,石家莊學院團委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體育人文社會學。

【責任編輯:曹洋】
聚焦
産業調研
返回頂部